考G归来
寄托天下 | 2005-05-07 04:57 | 浏览2085次 |
终于开始考试了,等了一个多月,其间还包括到上海去"腐败"的三天(事实上,我就是21号上海考场意外瘫痪的直接受害者,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忆然说:我争取到了时间...It is true...)与在学校接受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熏陶渐染"的72小时.逝者如斯.在按下最后一个Process键之前,深呼吸了一口,颇英雄主义地抬起头,向着天花板上那些"星罗棋布"的监视器(忘了加's',补上)"灿然一笑"...
我抽到的Issue题目是93题"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is a necessary fiction. Although societies must hold individuals accountable for their own actions, people's behavior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forces not of their own making."查了一下GTER上这几个月的机警,算是"擦边"的高频题目吧,三月份出现过6次,正好在我分析题库的"临界处",没有写过,甚至没有认真地分析过,现在想想蛮可惜的.但这也是天意吧,或者西化一点,说"命运".本来就不太努力的自己只分析到机警中出现7次以上的部分.事实上,在6次和7次之间至少还有10几道题目吧,所以...正态分布嘛,本来概率就是我的伤心地,不提了.写的挺郁闷的,不过由于第一段是事先准备的模版,顺手牵来,套上倒也大小合体,看看时间,大约6分钟刚刚过去...(这里就要提醒大家了,模版,当然是在自己的实践中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确实有效,不管是考虑到考场上时间或者情绪的因素,还是想要成型自己的风格,模版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要向大牛们那么不屑,"求求你了,正常一点"--偶罗永浩老师原句摘录!)正文部分就比较Faint了,我没有主要去抠所谓的"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因为这种理念上的东西对我这些没有大量阅读,又长时间"自觉抵制"西方自由民主个性思想"和平演变"的好少年们没有多少可操作性,本着"切题可以只切一部分,其他部分顺手带过"的GTER思想,我决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题目后半部分对这个Concept的Substantiate上.当然还是正面2个论点,Admittedly1个论点的老三部曲来Develop嘞.其中第一个观点好像有些牵强,是说工业化以来,在流水线上的劳工们不得不面对市场/社会的压力来机械的进行生产.后面的观点就还好些,也就不赘述了:-)就是写到最后,In Conclusion的时候仅仅简单地复述了文章开头的那些套话,没有做到深化自己观点,有些让自己不满意...结论,应该有3分吧...嘿嘿,别笑,自己的水平自己很清楚的.
我的Argue也是一道没有遇到过,分析过的文章,有点郁闷吧,事实上倒不是特别难,漏洞百出(呵呵,其实也就只找了3处,但确实还有,看到了,没时间批了,也就作罢,反正找到的都是典型错误,应该问题不大).察看题库后发现是一道非常低频的考题,新题库中第153题,这两个月记录在案的,一共就一次,是3月18日的上海.所以没有分析道此题,我心理也就平衡了(没想到,我还是一个善于平衡自己的人嘛,怎么以前没有发现呢?呵呵).题目为The following is from an editorial in the Midvale Observer, a local newspaper. "Ever since the 1950's, when television set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average home, the rate of crimes committed by teenagers in the country of Alta has steadily increased. This increase in teenage crime parallels the increase in violence shown on television. According to several national studies, even very young children who watch a great number of television shows featuring violent scenes display more violent behavior within their home environment than do children who do not watch violent shows. Furthermore, in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Observer, over 90 percent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parents who indicated that prime-time television-programs that are shown between 7 p.m. and 9 p.m.-should show less violence. Therefore, in order to lower the rate of teenage crime in Alta, television viewers should demand that television programmers reduce the amount of violence shown during prime time."又看到它了,很亲切了.确实很容易,对吧...参看了老师提供的后,发现自己比文中对题目的分析还要深入一些,至少书里只提到了两处我批过的问题,还有一项,其实也很典型的,却只字未提.哈哈...我的文章主要是按照逻辑来批的,先说看暴力片和青少年犯罪之间不存在逻辑必然联系,指出了很多其他的Alternatives,比如孩子们可以上网去google上查这些暴力的Multimediate啊,也可以玩Quake啊,换句话说,有了电脑,有了Internet,还什么事情不能做呢,现在连什么网络性爱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了,Fainting...这节由于例子较多些,看起来比较结实,也打消了刚才在Issue写作时的顾虑,后文也就更加顺手了.其次,even if承认两者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我指出,这个Observer的论据,也就是后文提到的Survey的可信度值得怀疑.可能是支持减少或者改变节目时间安排的人们才提交了自己的反馈意见,而那些不满意这个观点的被访者可能压根就没有反馈意见.最后,我还指出,就算看暴力片和青少年犯罪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而且作者的论据也真实可信,他同样lack of理由:用改变节目时间安排的方式来减少青少年看这些片子的时间,同时降低犯罪率.我提到:如果一个人真的沉溺于某项嗜好,或者某种感情时,当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他/她(注意一定不能在文中体现出丝毫的性别歧视!虽然我常被女孩们指为"最绅士的大男子主义者".事实上这只是他们给我的其中一个称号,还有一个更加本质:"思想现代的老古董".为什么这么叫?看看我贴在Blog里的文章和我贴在自己网站上的文章就能知道了...无奈ing...)更可能的是改变自己的某些非本质因素去适应这样的新的环境.具体说来,我想,如果电视台确实改变了节目的时间安排,孩子们,前提是他们确实Indulged in 这些Vilence的节目中,他们更可能去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以适应节目时间的调整,或者寻找别的途径来满足自己在这方面的欲望,比如上网,而非简单接纳这个事实,放弃自己的嗜好.(现在写中文都开始零零碎碎,到处写插入语了,妈的,被AW折磨成什么样了...)总的来说,我觉得Argue还是写的不错的,应该分数能到4,或者运气好些能到4.5吧.嘿嘿,看造化了.
文章就分析到这里,不知道算不算机警?反正我是最后一个考的,这东西对10月份考的兄弟们估计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而更本质的是:我真的不知道我写的誓言是什么,仅仅听先辈们在GTER上提到过,嘿嘿,所以我不认为我这样做是违背誓言...强词夺理ing...ETS,小生如果确实伤害了您的感情,当然我知道您最看重的还是每年7亿美金的Income,"居然还不知廉耻的说自己是非营利机构"--偶罗永浩老师原句摘录,小生再次表达歉意,并诚挚的建议您考虑改用中文抄写誓言吧,这样至少能堵住一部分如小生这般"不知廉耻,油嘴滑舌"的斗士们的嘴.
又懒了,不想写了,后面还有填写投递成绩的学校以及出门向叔叔阿姨,不包括那位更年期老太太,当然,微笑,然后走人的细节与公交车上连战先生在北大演讲的"实录",用Interprete这个词吧,不算太晦涩,也算我的政论吧(锻炼一些中文语境下的Critical Thinking).今天,哦不,昨天了,是我以前女朋友的生日,虽然她还是不怎么理睬我,但我还是诚挚的祝福她生日快乐,我永远都不会变更自己对她爱的信仰与誓言.记录一条昨天清晨0点0分给她发的短信,这条她回了,两个字,"谢谢"---
"变迁的不仅仅是岁月.这一年过得充实绝非命运的眷顾,而是个人的奋斗与现实的契合.逝者如斯.乐观而理性的延续你如花的岁月吧.生日快乐!"--她是前行在GMAT路上的勇士.我尊敬她,迷恋她,珍视她...当然我爱她...
上一篇: “5T互助”活动火热进行中!
下一篇: toefl 常考名词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