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载美利坚》之四:A教授的回国入高校之路
寄托天下 2018-03-22 11:34 我要评论 浏览17798次

【写在前面】   

   

《我的十载美利坚》是2018年美版的一个系列采访活动。通过采访一批十年前到达美国留学的朋友,听他们讲述美国的故事,讲述他们对于美国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是否应该转专业,是否应该回国等等问题的看法。 
   

这个系列来源于三年前我们一个相关的活动。当时采访了十几位08年左右留美的朋友,让他们各自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和对留学一些问题的看法。整整三年过去,其中很多位生活也朝着各个方向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和他们聊的时候,萌生了回访的想法,也收到了受访者的积极响应。对于他们来说,向你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和人生经验,也是难得的体验,更是一种薪火的传续。
   

或许,下一个十年到来的时候,就是你在这里向十年后的飞友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本专辑已发采访请见汇总贴:2018美版大型访谈活动-《我的十载美利坚》

http://bbs.gter.net/thread-2151215-1-1.html


~~~~~~~~~~~~~~~~~~~~~~~~~~


    A君并不姓A,他的英文名是Aaron,所以我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字母。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QQ头像是一只快乐的多啦A梦。这也许让你觉得他是一个萌宅男。或许他真的是一个萌宅男,但至少在我眼里,他是严肃认真,又亲切的师兄。

    我和A师兄是同年从大学一起出国的,只不过我是本科毕业,他应该已经在硕士历练了一段时间。年纪比我大一些,自然就每一步都迈得比我成熟稳重很多。在美国读博后,留下来在生物医学方向做了两个博后,和我差不多时间从美国回到了国内进入高校。虽然我并没有像他一样有博后的经历,但是因为都是回国的青椒(青年教师),所以在我心里是颇有些惺惺相惜的。

    在我面前A师兄并不是一个很健谈的人,所以采访的内容不论是三年前还是今天都比较短(简直是惜字如金)。我也会根据我的经历做适当的补充。

    他三年前接受我采访的内容,请参见该贴:【人在美国之二】我的朋友机械(ME)男


    以下是采访正文:


1. 能否请你介绍一下,从2015年初到现在你的经历?回首这三年,是否和2015年时候的期待一致?发生了什么无法预计的改变吗?


A师兄从美国毕业后,2014年9月回国入职高校)主要经历应该和大部分教师一样:研究-课题-论文,与15年基本一致。主要变化是确定了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


2. 请你谈谈找postdoc和找工作的感想吧


博后是在美国做的,导师推荐很重要。博后期间需要通过训练培养研究方向和学些新技能。博后结束后能独立建立实验室,开展新研究应该就算成功了。


博士后并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个短期的工作,这点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大部分人的博士后都是希望借由这段经历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开一条新的门路。而大多是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科研人员,今后的出路都是在学术界。自然博士后期间就需要培养自己在学术界生存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比如实验、仪器等,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逐渐培养一个独立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这包括写基金、运营实验室、购买设备药品、购买仪器、管理人员等,如果通过一两站的博士后仍然只知道做实验和发表文章,而并不知道课题组如何运行和管理,那是失败的。


3. 请谈谈回国找工作的感受


学术研究都是类似的,中国美国区别不大。建议打好学术基础(发文章、申基金、拿到各种头衔),培育学术方向(把之前博士、博后的研究捋顺,结合国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凝练出研究主线和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学术人脉(参会、组织会议、参与别人的项目,多合作,多交朋友,真诚待人,宽容大度)。


国内的研究体制和美国有一定区别,比如美国的助理教授就可以独立组建实验室(国内常常是团队作战),而国内的博导需要额外评聘(硕士、博士名额也往往非常紧张),但国内在实验和加工等方面有效率和成本的优势。这些差别需要了解。


凡事都有利弊,国内有国内的好处和机会。在很多时候,人力成本较低,办事效率还是高的。同时对于很多前沿方向国内较少开展,比较有机会做一些有特色的方向。


如果读者对回国从事教职感兴趣,请参见下面几个好帖子:


学术界现状及海归高校前景分析(一个非常好的介绍帖,原帖载于mitbbs,讲的非常真实,干货满满)

我自己对于回国从事教职的分析和介绍:进国内顶尖大学当老师需要哪些条件?

对于国内各项人才政策的介绍:国家级人才项目/计划,你知多少?

青年教授打怪升级实用教程:青年科研人才成长需要经历的几道关口


4. 从你出国开始到现在大概有10年了,你觉得你的十年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够为现在留学出国的同学们提供什么参考?这十年你是否体会到了留学的变化,或者体会到了美国整体环境的变化(比如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科技等)?


十年国内发展迅速,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常常想,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足以让世界发生很大的变化,至少在中国十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城市成长为一个大型城市,也足够许多道路变得连本地人都不认识。但是在美国时间的流逝变得非常慢,包括申请的流程和申请的结果都十分相似。但总体上我自己体会到一个大的趋势,那就是美国的经济、美国的政治和美国的整体氛围,并不像十以前,经济上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不稳定和压力,而政治和社会气氛上也变得十分紧张。中国的情况,嗯,是另外一种情形,但是总体上仍然是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此消彼长之下,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毕业以后回国,这是一个大势所趋。


另一个趋势是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出国读硕士和本科的学生近年来增加的量非常大。我觉得一方面是由于大家经济实力也有了长进,所以能够负担起更高的学费,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两年通过口口相传或者是媒体的报道,很多人对自己未来的有了更多的打算。以前没想着出国的,现在也在想出国了,以前想着出国的,现在有了更多的渠道,能够保证自己出国。所以现在去任何一个美国稍微知名一些的大学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学生,特别是年轻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而相比之下,日本人和韩国人好像比例就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5. 最后,不论你现在身处何方,做什么工作,你觉得美国的这段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带给你的最多的是什么?是一份本领,心态,财富,还是阅历?它是否给了你十年前想要的东西?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留学美国吗?


留学美国是一段宝贵经历,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留学美国。


【后记】


A师兄前一阵跳槽了,从中国二线城市的一个第二梯队的大学跳到了一线城市的第一梯队大学,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祝贺他!

【下期预告】

D姐,其实是小我两岁的女汉子,在学霸到职场女强人的路上一路狂奔,超神N次,现任职美国亚马逊总部。让我等聆听她的故事。


本文版权归寄托天下论坛及wang_come_on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