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四个月通过NY Bar和司法考试复习经验分享(上)
寄托天下 2017-03-20 16:24 我要评论 浏览28781次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法学院毕业生选择去美国读LLM,并打算毕业后参加纽约州律师考试(NY Bar),这其中有不少人还未通过司考,笔者@蓝天就曾是其中一员。在经历了四个多月的备考和两个多月的等待后,目前本人NY Bar和司考已经全部通过

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主要是为还没通过司考并纠结是否参加NY Bar的在读或准备赴美读LLM的同学剖析一下利弊,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同时备考NY Bar和司考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能对遇到过类似问题的同学起到帮助。

一、司考同NY Bar必要性分析

司考和NY Bar作为两种职业资格考试,本身都有着很大的难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的成本。那么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哪个更为重要呢?个人认为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

首先来分析司考。司考一直被誉为“天下第一考”,一直以其较低的通过率(平均10%)著称,难度十分大。要想成为中国律师,就必须要通过司考。由于最近一直传出要改革取消非法本参加考试的资格,因此导致16年报名人数暴增。根据之前有关文件未来司考可能会改成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难度预计会更大,因此,17年也被认为是非法本参加司考的最后一年,被称为“末代司考”,可以预见报名人数会再创新高。而且近年来司考考察的趋势越来越综合,难度逐渐增大。参加过16年考试的考生就会明显感觉到题非常的偏,因此越早考过司考就越早稳妥。

NY Bar是美国纽约州的律师资格考试,由于允许外国LLM学生参加考试,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报名参加。获得NY Bar的好处一是可以获得一个普通法国家的律师资格,对未来求职和升职都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备考期间,通过系统地学习美国法学院的基础课程,为自己培养普通法的思维基础,对于日后从事涉外业务大有助益。因为目前国际商事领域所用的法律规则大部分都属于普通法规则,只有对其了解掌握才能更好地开展涉外业务。从通过率来看,16年7月NY Bar的首次参考者的通过率是82%,比司考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是包括美国本土考生在内的整体通过率,而首次参加的考试的外国学生通过率则为45%,中国学生的通过率没有单独的统计,估计应该是30%左右,不过这也比司考要高了很多。

那么对于许多还未通过司考的同学来说,则面临着先参加7月的NY Bar然后再参加下一年的司考,还是先毕业回国准备当年的司考然后再找时间飞回美国考Bar的选择。笔者遇到了许多师弟师妹咨询这个问题,而且笔者当年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也同样咨询了很多人。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首先要明确你的就业选择。你是希望毕业后回国工作还是留美工作?是想回国去内资律所工作还是外资律所工作?这都是自己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如果希望毕业回国去内资所工作,那么司考更加重要,它决定着你能否被律所录用甚至通过简历关。现在大部分内资所招人的首要标准就是通过司考,甚至连招实习生通过司考也是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希望回国在外资所工作,一个NY Bar可能会对在美国所工作有所帮助(主要体现在升职方面),但据我个人观察,大部分在华的外资所每年招人的数量都是极为有限的,通常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大部分入职的人都是从实习生中选拔,刚刚毕业回国的LLM面临着身份的尴尬。由于已经是毕业生,法律上讲不能再做实习生,所以很多外所不会冒险招LLM毕业生做实习。而且大部分外资所招实习生的时候也要求通过司法考试,因此对于想回国工作的LLM毕业生来说,司考更为重要。

而如果希望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那么NY Bar就相对更重要。但要知道,现在LLM毕业留美的机会是越来越小,即使留下也要面临签证的问题,最后还是要回国发展。但至少短期来看,拥有NY Bar对留美工作更为重要。

其实不管上述哪种选择,想要同时拥有纽约和中国的律师资格最快都要两年的时间,成本都不算小。所以经过仔细认真的考虑,我决定大胆冒险,尝试同时参加两个考试,即先参加7月底的NY Bar考试,然后回国参加9月底的司考。这个决定在周围很多人眼里看来都是疯狂的,甚至还招来了很多嘲讽。但是我个人的考虑是这样的,首先NY Bar需要英语功底,经历过LLM学习后英语肯定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美国备考期间可以一直保持英文语境的状态。而如果之后回国复习的话,没有了纯英文语境,日常中英语使用频率必然会减少,状态肯定不如毕业后直接在美国复习好。而结束了NY Bar之后还有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复习司考。通常来讲,三个月的时间复习司考是相对充足的,也就是说复习时间要压缩一半,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是因为我之前已经参加过一次司考,所以还是有一定基础,也许努力一下会有奇迹发生。抱着这个心理,我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备考生活。

二、NY Bar备考经验谈

准备一项考试之前,首先要了解它的套路。在我决定参加NY Bar考试之后,我就会时常浏览很多网上关于NY Bar的备考经验分享。这样一来可以对整个考试的内容和重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二来也可以通过广泛搜集信息和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备考的准备。

NY Bar的考试在2016年7月进行了改革,采纳了UBE(Uniform Bar Examination),分为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MPT(Multistate Performance Test),它是法律实务考试,要求完成相应的法律文书写作,占分数比重20%。第二个模块是MEE(Multistate Essay Examination),考察六道论文,形式类似于法学院的期末考试。内容包括美国法学院的所有如下核心课程:

Torts;

Contract s& Sale (UCC Article 2);

Property;

Constitutional Law;

Federal Civil Procedure;

Evidence;

Criminal Law & Procedure;

Corporations;

Agency & Partnership;

Wills/Estates;

Trusts;

Family Law;

Secured Transactions (UCC Article 9)

Conflicts of laws

六道Essay每一道都会单独考察一个科目,也就是上述每一个科目都会单独被考察到,具体的复习方法后文会说。MEE分数占比30%。

第三模块也是通过NY Bar的重中之重,即MBE(Multistate Bar Exam)。考察内容就是上面红色标注的科目,形式是200道选择题。也就是说这7门会同时在MEE和MBE中考察,因此需要重点掌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选择题是相对更容易的,可以发挥中国人擅长考试的优势。MBE分数占比50%,因此也有一种说法是“得MBE者得天下”,虽然略有夸张但是也不无道理,复习时肯定需要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MBE的学习中。

NY Bar的考试分为两天,第一天上午三个小时考察两道MPT,下午三个小时考MEE。第二天考MBE,上下午各需在三小时内完成100道题。

关于报班,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常见的几大辅导机构有Barbri,LLM Bar Review,Kaplan,费用都差不多为2500刀。淘宝花1000块也可以买到内容一样的复习材料,还可以几个人一起分摊降低成本。我个人选择的是Barbri, 主要是考虑到淘宝买的材料还需要打印,也需要一定成本,而且要自己整理也不是很方便。报了班会有全套的纸质材料,不用再自己去整理,而且每天跟着安排的学习计划复习比较省事,辅导机构拥有几十年辅导经验,还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另外最主要的是,这笔不菲的报班费可以时刻督促自己认真学习,每当自己懈怠的时候都会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不努力复习考不过钱就打了水漂,这笔钱拿去做什么不好呢。每每这样想,就会又打起精神来继续复习。

我是在毕业典礼结束后,五月中旬左右开始复习。主要的材料就是Barbri全套资料,见下图。

第一轮的复习基本上就是每天上午听课大概三小时,然后剩下的时间看Outline,弄懂不会的问题,然后复习完一科后再做题。上课的时候用的是那本Lecture Handouts,里面是填空的形式,跟着老师讲课的同时把笔记填好。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时刻保持上课注意力,一旦有听不懂的地方就随时倒回去反复听。虽然每节课大概三小时,但是全部听完几乎要到四小时。后来我嫌时间太慢,就开了1.5倍速,最高开到两倍速,刚开始完全跟不上,不过逐渐强行听下来也能听懂一大半。再有不明白的地方课后再去翻看Outline。这里不推荐看那本很厚的Outline for Multistate,因为内容实在太多,看起来会很绝望,有一种看三大本的感觉。我看的是精缩版的Conviser Mini Review for MEE-MBE, 包括了MEE和MBE,基本上看这本就足够了,有实在弄不懂的地方再去看厚的Outline。

对于MBE的七科内容,如果从难度上来排序的话,个人认为最难的是Property和Evidence,其次是Constitutional Law 和Federal Civil Procedure,剩下的三科难度大致差不多。如果在LLM期间学过Property和Evidence,复习起来会相对轻松,如果没有学过,这两门课就要投入相对较多的时间。

复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大量陌生的普通法的概念,这是很正常的事,毕竟一年的学习是难以完全掌握普通法的精髓。我的做法是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看LLM Bar Review的中文版Outline, 先把概念弄懂,然后再通过反复做题复习逐渐掌握理解。此方法仅应用于对英文难以理解之处,没有把中文的Outline从头看一遍,那样太浪费时间。当然如果在读LLM期间有空闲时间看一遍也无妨。

这里安利一下Critical Pass Flashcards,这是一套盒装卡片,上面包含了MBE七个科目的所有知识点,每张卡片上有一个知识点。比较适合空闲的时候背诵。每当我听课累了或者做题累了的时候,我就会看一会儿卡片,就当做休息了。每天回家有时我还会在睡前看了一个科目的内容。还有一点我比较喜欢的就是卡片的制作很有美感,每个科目都有不同的颜色,看起来赏心悦目。总体上来说是帮助记忆的好工具。

这样算下来,我平均两三天看完一科,到六月初的时候基本上把MBE的内容看了一遍。期间做题不是很多,大概每个科目就做了50道题左右,正确率自然很低。随后我开始了MBE第二轮,这时我不再听课,而是直接看笔记和Outline, 然后再做题。期间也穿插着复习了MEE的内容,但是由于自己太懒,并没有实际做练习题,仅仅是看一遍题目然后再仔细分析答案。这样整个六月都是以复习MBE和做题为主,到七月底的时候MBE大概看了两遍,做了大约1000道题左右。当时做了一次模拟测试,200道题的正确率大概在50%左右。

其实到了七月初的时候我基本上MEE和MPT都是没怎么看的,这时候其实已经有一点慌了。当时我偶然在微信上看到有人分享备考经验时推荐了Smart Bar Prep这本书, 我向同学要了资料,翻看后犹如发现了救命稻草。这本书将MEE的所有考点及内容列了出来,并标注了每个考点在过往考试出现的频率,还有关于历次考试各科目的出题频率。这样可以让复习有了侧重,示例如下图。

v2-413c7e837926615c3d74e17d66e4bbfb_b.jpg

随后我的MEE复习侧重点就是围绕这本书进行。我首先将各科所有的高频考点看了一遍,有些重点的还会去背一下,然后再看历年MEE真题。我的方法是先看一遍题目然后将每个问题中出现的issue找出来,接着再联系法律规定简单写一下提纲。然后在跟答案对一下,看看遗漏了哪些issue,回去再找书复习。前文说过Essay的答题方法基本同法学院的考试一样,都是反复运用IRAC,由于已经经历了法学院大大小小的考试,自认为对答题的套路很熟悉,于是几乎没怎么完整地写过一个Essay。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我复习的一大失误,差点导致我败在Essay上面。所以我的忠告是:

一定要练Essay!

一定要练Essay!

一定要练Essay!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的时候你看着题是一回事,写下来就又是一回事。考试的时间很短,来不及花太多时间想。所以要训练快速的反应能力,这就需要写作练习。特别是Essay本来就是中国人的弱项,而MPT+MEE占比也达到了50%,因此不能对此忽视,否则可能会吃大亏。

这样在7月初到7月20号也就是大概考试前一周,我的复习节奏是上午做题,对答案,看解析;下午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看书复习;晚上看Essay,背Smart Bar Prep这本书上的高频考点。这段时期我加大了做题量,中间每隔几天都会做一次小测试,题量逐渐从50道增加到100道,令人沮丧的是,前几次正确率始终徘徊在50%左右,最高也就是55%。而看了很多经验贴上面都说70%左右的正确率才会保证通过。自己也曾有一段时间比较焦虑,但还是咬牙挺了过来。我针对易错的知识点反复巩固复习,仔细阅读答案解析,找出出错的原因。渐渐地,做题的正确率逐渐升高,开始稳定在60%左右,有时甚至会接近70%。由此可见,MBE就是一个靠做题提升的过程,当做题的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后期我做完了Barbri整本的练习题,大概有1400多道,又做了400道历年真题以及Barbri额外提供的200道练习题,总共做了差不多2000道题,这也是以往过Bar经验贴中的平均做题量。个人认为如果能做2500道题左右,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这里做题量是一个方面,做题速度也同样不可忽视。考试时三小时要做100道题,平均下来1.8分钟做一道题,遇到题目短的还好,如果遇到长的光理解就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还要快速做判断,挑战性还是很大的。我在初期做题没有太注重速度,看的比较慢。后期开始计时做题,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慌张,一套题做下来精神高度紧张,十分劳累。后期逐渐慢慢适应,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题,而且感觉英文阅读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样一边做题、看笔记,一边背Essay的考点,到考试前一周,我差不多把Smart Bar Prep这本书的高频考点看了四遍,低频的看了两遍,书上画满了五颜六色的记号笔迹。笔记方面,我关注的一个公众号管理者分享了他通过NY Bar的笔记。这位大神毕业于Pennsylvania University Law School,是全美排名第七的法学院。美国新当选总统川普就是毕业于著名的Pennsylvania University的沃顿商学院。这位大神以高分通过了Bar,并且已经在美国做了律师,他在公众号上分享了他复习时的笔记。我觉得这份笔记写的非常好,篇幅短少,重点突出,大概两小时就能看完一科。我后期复习的笔记基本就是看的这个,对我帮助很大。

差不多在考试前一周,我开始看MPT。在刚看MPT时,一直存在着恐惧感。因为整个一道题光材料就要有十几页,至少要花30分钟来看材料,然后只有一个小时来答题。而且MPT的题型也多种多样,涵盖了几乎实务中所有的文书样式。比如比如客户就某个问题提出了咨询,合伙人要求你就此起草一份备忘录,或者某组织对某个立法提出异议,需要你写一份说明等等。总之都是非常实务的问题,对于大部分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难度略大。但是我在看了几篇标准答案后逐渐摸清了套路。首先拿到题目,一定要理解你的任务,也就是你的文件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从给定的材料中,称为Library,寻找支撑你论据的内容,把它用到你的论述中。常见的材料有法条、判例等,当然都是虚拟的。这一个过程其实也是将IRAC,规划好层次,注意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尽量使论述严谨,最后内容尽可能越多越好,这样才尽可能多地碰到采分点。

就这样大概看了四道MPT原题,考试前四天每天做100道题保持状态,我走上了考场。第一天上午MPT,感觉还可以,除了因为平时练习少,导致最后时间太匆忙差点没写完之外,基本上发挥正常。但是下午的MEE让我很绝望,第一是时间不够,六道题平均每道题半个小时的时间,我第一道题就做了快50分钟,导致后面做题的时间被挤占。第二是很多问题我不知道答案,只能凭借感觉去写。六道题中大约有三道是我会的,有两道是我大概会能答上一部分的,有一道几乎完全不会,纯粹是跟着感觉走。考完Essay我的心里凉了一截,感觉这次是考不过了。旁边的小哥交卷后跟我抱怨道 “I hate secured transaction”,我也只能报以苦笑,心想你不过一道题没做好,我有一半的题都没做好,这次考试算是跪了。

即便如此,我努力让自己不去想这些,回宾馆继续坚持复习第二天的MBE。第二天的考试完全是靠着毅力在坚持,约有一半的题我都不能确定答案,只能凭着感觉去做,就这样涂完最后一道题的时候,交卷时间也到了。整体考试的感觉其实非常不好,我当时认为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不过的话就是败在Essay练习太少。

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必须继续走下去,后面还有更艰难的挑战等着我,那就是司考。

 

干货满满:四个月通过NY Bar和司法考试复习经验分享(下)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825265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