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G 杂 谈
寄托天下 | 2005-02-22 11:50 | 浏览2704次 |
粗粗一算,从我开始突击GRE到现在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回首这半年,发觉这个半年是一个剧烈波动的半年:人总是在不安、激动、消沉、奋进之中来回的彷徨。直到那天我拿到了那个来自ETS的信封时候,我才知道我的这一段考G历程终于结束了。V680 Q800 AWA5.5,一个很理想的成绩,既是对我这几个月来努力的回报,也使得我有这个底气来写些东西,希望能让后来人少走些弯路。窃以为,考G是一种对人的极限的全方位挑战,不仅仅是在学习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力方面。因此接下来我便从这两个方面谈谈我对复习GRE的感悟。
[b]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b]
考G对人的精神力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我们这些非Native的学生来说,要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将自己的英语水平提升至美国研究生的水准,没有强大的毅力作为支撑是不可能的。那么,该如何让自己能在精神上集中起来呢?
一、 精神准备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一直相信: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某件事情,那么即使他有着最好的装备以及最先进的技术,他仍然不可能成功。因此,在准备开始突击GRE这只拦路虎之前,最好能给自己一点心里暗示:“我马上就要考G了,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且,我也有这个能力一次成功。”破釜沉舟,断绝了自己的后路之后,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诚然,有许多人都是考两次、三次GRE的,但我以为寄希望于第二次考试实在是下下之策:第一,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考第二遍就意味着再次摧残自己半年。而且累积的疲劳很可能影响自己的表现。第二,再次考G意味着至少延缓半年申请,这很可能打乱自己原先的申请计划,原来订下的时间表不得不推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留了后路:“如果这次不行的话反正还有下次。”如此一来惰性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这对于突击GRE是非常有害的一种思想! 事实上,笔者很少得知有第一次失败后通过重考得到高分的情况。
同时,对于一些对自己的毅力不是很有自信的人(譬如我自己),可以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这个半年我将在极度痛苦中度过,这个半年我将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只能在复习GRE中苦中求乐。”久而久之,随着这个想法在大脑中日益坚定,自己也就不再会为了琐事而分心了。同时,向周围的人打招呼说“我马上要考G了,要闭关半年,这段时间别来找我HAPPY。”也可以减少诱惑源。
总之,精神上的准备是迈出考G历程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 寻找同伴
考G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伤心、痛苦与绝望。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有一群和你一样为着同一个目标冲刺的人群在你周围的话,他们将会分担你的痛苦与忧伤,让你了解到你并不是孤身一人,给你继续向前的勇气。如果你的G友比你强,那么你应该得意:我傍上牛人啦!有人罩我啦!如果你的G友比你弱,那么你还应该得意:看来我复习的不错啊(有些无耻)。如果你周围没有人在准备考GRE的话,不妨在网上找几个和你同时考G的兄弟。我在考好后回顾了一下我和几位G友在MSN上的聊天记录,颇有感慨:要不是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话,我们很可能在半路上就崩溃了。我就记得每次背单词背得郁闷的时候,便打开电脑和上面的人聊聊天。等我再回到桌前的时候,我又斗志满满了。
除了给你精神上的支撑之外,G友还对你的复习特别有帮助。在复习作文的时候,有人替你批改作文,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结构,互相借鉴自己觉得好的句子;在背词的时候,可以互相抽背以前的LISTS,也可以交流一下大家在背某一个难词时的记法;在做真题时也有人和你一起探讨疑惑。
[b][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
林林总总说了那么多,下面该谈些实际的东西了。其实真正重要的经验心得,新东方的老师都已经说过了,所以在这里我仅仅提一些我认为关键的东西。
一、 基础能力
其实在考G之前,加强一下自身的英语能力是很关键的。虽然说复习GRE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高英语能力,但是那个时候能力的提升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程度上都是有限的。由于中国人本身在英语能力上的缺乏,因此想要在短短的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其实考作文时对英语能力就有很高的要求)要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在复习作文时,有很多的G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学到用时方恨少。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认为那些离考G还有一定时间的同志们还是有必要未雨绸缪的。
至于具体提升能力的办法,我以为最好的方法仍然时背诵。最好是背诵一些新概念第二、第三册的课文。笔者在初中的时候曾经将3L的前三册背到烂熟于胸,对语言的感觉也在那时有了轮廓。我不得不承认,如今能有相对他人来说不错的语言能力,背诵3L是有大功的。试想,背了少儿读物尚且如此,背了新概念这样的精华文章后提升的能力就更大了。至于该如何背诵,新东方的有关宣传中有着详细的叙述,在此便不赘述。
当然,事实上对于很多G友来说,专门抽时间出来提升能力并不现实。那么,这个只能通过在复习时候做个有心人来弥补。具体的操作方法有:看看范文、背一些名言等等。看DVD有时也有帮助,但是里面的语言相对来说较为口语化,可能更适合TOEFL,对于GRE这样严谨的考试可能相对来说帮助不大。
二、作文
关于作文,我认为扫题还是很关键的。扫题的目的在于培养思路。在考作文之前,应当至少把新东方教材里面的AA与AI的所有题目审一遍,对AA要至少找出3个错误,对AI则要写出提纲。同时要进行一定的练笔,推荐每天晚上一篇AI一篇AA,开始几天可以不要掐时间,但四五天后一定要开始掐。练好的文章要叫人家批改一下,然后自己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关于机经,我认为不可依赖。如果只看机经的题目而忽略了其他题库中的题目,这相当于是一种赌博。我以为,在临考几天前看看机经的题,试试自己的思路是不错的方法。如果对某篇AA或者AI思路一下子出不来,可以找G友商量一下,或者找一些人家写的提纲(如《满分网集体写作》的电子版)借鉴一下。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提纲的质量并不高,因此还是要批判继承,不可生搬硬套。
至于语言的能力,可以适当地积累一下英语的名言警句,以及一些有针对性的、自己能够表达的例子,这些在写作文时都是充实段落所必要的。也可以参看一些老外写的范文,其中有些的思路还是不错的。但老外的文章过于随性,有些文章有散文的倾向,模仿得不好反而容易失败,因此在参考老外文章时要有选择性。
最后我想澄清一点误区:满分网、GTER、太傻上面不少人都在说使用模板会被判低分或作弊,因而模板如何如何不行。我要说的是:这个是使用者的问题,而不是模板本身的问题。如果全盘抄袭其他人的文章或者是仅仅朝里面填几个词,那么被判作弊是理所当然的。真正的模板其实是一种固定的写作格式,如开头、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结尾等等,它使你的文章有清晰的层次。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模板的不同使用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里我推荐一下上海新东方江奇老师的讲义,里面无论是在句子的积累还是层次的划分上都有清晰的分类。同时这件事情也证明:比较权威的GRE复习网站上面的人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因此有时还得依靠自己的判断。
二、 背词
背词是进行笔考复习的第一步。一般来说,由于个人的进度不同,有人在复习作文之前就开始背词,有的则在作文考好后再开始。我个人的感受是:背词是一项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任务,因此最好能早点将作文考完,从而有充足的时间来专心背词。背词的方法我推荐老杨的《17天搞定GRE单词》。我也就是按照老杨的方法进行反复的记忆,花了17天将整本红宝书里面的新词全部背完,然后不断地进行巩固复习。不要怀疑,17天背完新词并不是痴人说梦,只要你相信,你一样可以做到。其实背词主要还是对精神力的挑战。至于具体的背词手段和方法,GRE的词汇课上肯定有介绍。关于背词的顺序,我推荐从红宝到巴朗到蓝宝。红宝是初期和中期的必备,用来扫盲。巴朗由于是全英文的,里面的例子往往有助于提高填空。而蓝宝则适用于最后看,因为里面已经有很多现成的类反搭配,适合于最后突击。我之所以没有推荐开始就使用蓝宝,是防止一些G友死记硬背类反关系而不再自己产生思路。这样虽然快,但是面对新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三、 阅读
有空的话可以先练习一下难句子,借此来熟悉一下GRE阅读那BT的语境。最好能养成读句子不回视的习惯,这样对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有很大帮助。看文章时还是按照“边读、边想、边记”的原则来进行。读文章要有“块感”,抓住每一段的主题和中心句。在复习方面可以考虑使用集中突破法,将NO.题的所有文章先做一遍然后仔细研究一遍。我到最后由于时间仓促而未能来得及系统地进行集中突破,颇感遗憾。(感觉这里就是在复述老杨的话,见谅……)
四、 填空和类反
我个人以为填空只要按照新东方老师课上讲的去踏踏实实地做就可以。而类反实际上取决于背词质量的好坏。因此我觉得在这两部分都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讲。
五、 考试现场
我谈一下我考试时的时间安排:类反要做到又快又准,最好能一扫就可以知道答案。填空要小心,最好能够相对来说多花些时间,因为阅读到最后关头一般都比较稳定,所以相对来说波动最大的可能就是填空了。至于阅读,维持在模考的速度就应该可以了。[b]至于做题的顺序,我并不是按照许多人认为的类反、填空、阅读的顺序。我是按照填空、类反、阅读的顺序做的,因为VERBAL本身的题目顺序是填空、类比、阅读、反义。我这样做可以防止涂错答题卡。而且由于我先做完了填空,我就可以按照填空所花费的时间来决定我做类反的时间。如果反过来,由于做填空的时间相对缺乏弹性,很可能导致最终时间把握上出现问题。
关于跨区,我个人并不是非常主张。在考场最重要的是维持一个平和的心情。而一边要跨区又要一边提防监考老师显然不适合保持心态平和(至少对我来说)。不过考试时老师管得很松,或者自己要修改一些类反题的话,跨区仍然是可行的。
洋洋洒洒说了许多,其实这些也都是一家之言。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多的心得是要自己在复习的过程根据自己的特点才能总结出来。One man’s meat might be another one’s poison. 更何况考G队伍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真假难辨的RUMORS。所以大家在借鉴其他人的思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切切!最后预祝所有考G的同志能圆自己的梦想!
上一篇: 托福考试心得
下一篇: GRE形近词总结(5)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