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磁经验二则
本站原创 2004-07-05 08:35 浏览3841次
套瓷 ——硝烟过后谈套瓷 [b]转摘自新东方论坛 [b][b]  看到有部分同志在郁闷如何拒美国人,不由得有点话想说。主要是关于套瓷的,也 [b]好给DDMM留点精神财富。 [b]  我的深切体会:一般来说,有点实力的最好不要主动去套瓷,否则基本上是引鬼上 [b]身,恐怕效果适得其反。  [b]  我虽然也被若干牛校拒了(如Cornell,没到deadline就来了拒信;还有CIT,Duke [b]等。),但也拥有offer几个,几乎全部是套瓷得来。最重要的是Princeton的offer,却 [b]从未套过。 [b]  Gatech一美国人,颇为友好,第一次套就上钩,此后一直保持一种热情。他们好像 [b]是教授权力大,他又是area head,此前一直说没问题,只要走一个手续。2月16日(正 [b]月初一!)果然来一e-mail 曰已经通过手续。后来的信也是相当火热的。  [b]  Berkeley的,平时通信不多。起初邀请我去几个月,得知我国控制严密未果。后来 [b]通信减少。近来一信表明此君甚忙,一直在be doing a lot of traveling,但并 [b]没有忘却我。他们的教授权力有限,要通过committee投票。由于我的PS可能没有因校而 [b]异,故committee其余各鬼不满意,说我的兴趣不在该系(足见PS的重要性!)。此君大 [b]力说服,最后在他的坚持下,“in the end they decided to vote in my f [b]avour and accept you”。后面是搞钱,又要TA,又要RA(奇怪Berkeley 的fello [b]wship竟然只有$5000),着实让他忙活了一阵。  [b]  UMissouri更加是,我没有交钱,没有寄成绩,他们是大包大揽。更邪乎的是第一封 [b]正式信就把I-20寄来了!还痛骂他们的研究生院办事拖拉,通常用airmail寄;他自己可 [b]是用FedEx寄的。 [b]  现在我也在郁闷呢,心想如何不伤美国人感情的同时将某些婉拒。 [b][b]============================ [b][b]与教授套瓷[转自瀚海星云] [b][b]联系教授是申请中的重要一环。在申请的各个阶段联系教授都会有一定的作用。我感觉 [b]第一次比较好的联系时机是在申请材料收到以后,大概在9、10月份左右。因为有的申请 [b]材料上就有教授的e-mail地址,不必再到学校的网址上去找。即使材料上没有教授的地 [b]址,如果有教授名单,也有助于迅速在网上查到感兴趣的教授的地址。另外这时套瓷周 [b]旋时间也不是很长,因为很可能几封信过后你就无话可说了。我也听说过有从探讨问题 [b]入手套教授的例子,如果有人有足够的精力和实力与足够多的教授周旋,也可以更早一 [b]些准备。 [b]  我认为给教授的第一封信可以长短结合。正文应该短,但是附录要长。在正文简要 [b]地介绍一下自己,说明意思(不一定直接提钱,但可以表达做RA的意向),同时介绍一 [b]下附录的内容。一般附上RESUME和论文的ABSTRACT来证明自己的优秀,重点突出研究经 [b]验,尽量避免假大空。这样既可以避免教授嫌你的信太长而不看,也不会让教授觉得信 [b]息太少无法全面地了解你。一般套瓷信可以做几个版本,根据教授的研究方向稍做改动 [b]。套瓷信要突出三个主题:较为详细地介绍你自己的背景;就教授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b]或请教;表示你对教授研究内容的强烈兴趣。 [b]  联系教授我自己是广种薄收。同时联系成百的教授是很正常的,即使联系同一所学 [b]校的不同教授也没有关系。因为事实上你对很多教授感兴趣是完全可能的,只是最好不 [b]要说得太过分,诸如“你一给奖我就去”之类的话。(从道德角度考虑,免得以后拒他 [b]时面子上过不去。)撒信时可以分批,如果第一批回信率偏低,可以想想原因,修改一 [b]下套瓷信再寄一批。如果有教授不回信,过段时间再寄一次完全相同的信是没有关系的 [b]。因为如果他没有回信,他不会记得你曾寄过一次。 [b]  收到正面或者中立态度的回信后应该立即回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即使收到负面态度 [b]的回信也最好礼貌地表达遗憾和誓死等待他回心转意的决心。如果几封信过后他无话可 [b]说了,可以寄出申请资料,估计申请资料快到学校了,你也放寒假了;你寒假回来的时 [b]候再发一封信让他记住你,不然教授是很健忘的。这样,当他在申请材料的海洋中看到 [b]你的名字时会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b]  从我个人的经验看,教授的回信率和申请的专业关系非常大。我申请的EE(electr [b]onics engineering)大概有三个方向,我套瓷大部分找的是VLSI电路设计和CAD方向的 [b]教授,很少找半导体器件或工艺方向的教授,但是发现后者的回信率明显高于前者。有 [b]一次我寄信给一位电路设计方向的教授,因为在附录的最后一部分提到了器件的内容, [b]结果他把我的信转给了另一位我并没有套过的器件方向的教授。于是后一位教授给我回 [b]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虽然我回信说我对她的专业知之甚少,也没有什么经验,有的只 [b]是坚实的物理基础,她仍然热情洋溢地鼓励我说那就足够了。虽然她的方向我并不很感 [b]兴趣,但她是所有教授中对我最热情的一个,我也感激涕零,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可是 [b]正如她所说,在我得到一个更好的offer之后,我马上通知了她并且表示很感谢她。我套 [b]的其他教授对我最友好的回信也不过寥寥几行字。还有一次我的同学寄错了地址,把套 [b]瓷信寄到别的系的教授那里去了,结果立即收到热情洋溢的回信。后来教授听说搞错了 [b],非常遗憾,并且热情地帮他搞到了申请材料。(那个学校的申请材料是要钱的。)  [b][b]  联系教授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但是我感觉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神奇。我 [b]得到的五个offer中只有一个是套瓷得到的,其余四个都是从来没有套过的教授或者套过 [b]但是没有理我的教授给的。从我们同学的情况看也大多是这样。经常有教授热情洋溢地 [b]说,已把你列入他的top list,结果最后不理你;也有教授一声不吭地就把奖给你了。 [b]所以不联系教授也是没有问题的。联系教授仅仅是增大你的机会,或者说有益无害罢了 [b]。(这仅仅是从我的个人经验出发,其他专业可能有所不同,切勿盲目相信。)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