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紫禁颠 满天飞雪》之拈花一笑万山横
寄托天下 | 2005-01-01 08:03 | 浏览3063次 |
[b]《利刃 紫禁颠 满天飞雪》之拈花一笑万山横:[b][/b][b]钝刀屠龙 皇城根下一地鸡毛 原为妖孽[b]利刃杀G 紫禁巅上满天飞雪 本是英雄[b]横批:谁与争锋[b][b] 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在这样的一个时机,都显得很矫情。之所以仍然执拗地延用,是因了一个约定:钝刀 皇城根 一地鸡毛 ,一个和gters的约定。[b][b] 任真题静静地躺在桌上,若无其事地听着89-95的mp3,与其说是在练习,不如说是作背景音乐,求个心安。我也没有上XDF的托福班,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全凭精华区的资料、斑竹们的指导和自己的把握。就胡乱说说些许感受吧。[b][b][b]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发布及传播,这是我留给自己和寄托的故事。[/b][b][b][b]感谢篇[b][/b][b] 依旧不可免俗地先说出自己的感谢,在寄托上的这大半年dalloway经历了太多的感动...[b]感谢寄托天下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b]感谢Toefl斑竹们的辛勤劳动[b]感谢作文帮的兄弟姐妹们[b]感谢互助组里的斑竹和战友们[b]感谢x又一次耐心的技术和心理指导,为什么说又呢 [b][b][b]技术篇[b][/b][b]词汇[b][b] 因为刚考完GRE,所以一开始对词汇很鄙视,粗略翻过一遍小梅,挑出了一百个左右不熟悉的词汇,就扔到了一边。后来一个朋友天天催着背,反复强调背单词的重要性,才又硬着头皮拿起小梅、红岩,甚至红宝…背过之后才发现单词是常看常新的,不断保持一个新鲜记忆很重要。这里也请考过G的朋友不要对单词掉以轻心,yadcx斑竹说的很在理,二者的很多单词并不完全重复,得背!况且一页页单词翻过去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呢 [b][b] 一开始我很是担心词组,后来发现其实它并不是重头戏,听力里用到的一些是会重复的,也有一些新的,但新东西对大家几乎是一样的,所以也没必要担心,有些对话即使听不清也可以通过其他因素如语气等来判断。不过最基本的一些应该知道,中期阶段我看的是小梅词组+许杨习语,后期看的是:任鹏托福听力词汇和邱政政《Toefl听力新思维》中的部分习语。[b][b]听力[b][b]将听力坚持到底[b][b] 我坚信听力练习是要有屡败屡战精神的,更加坚信听力是有瓶颈期的。六级过后的几年中都没有练习听力了,重拾起来并非易事。还记得复习初期做89-95老题仍然错得哗啦哗啦时的沮丧,也记得在瓶颈期时反复和朋友抱怨听力的郁闷,连续做了n套题依然没有长进。练习听力是需要一定韧性的:还错1x个吗?精听了,分析了,总结了,再来!也就是在这样的历练中,听力文字自某天起忽然一下子清晰了起来。Toefl是一个标准化考试,里面必然有一些规律的东西。尽管近年的题目场景不断增加,但其考核的大体方向和范围是不变的。我理解的听力复习=反复+坚持![b][b]听抄[b][b] 版上经常有关于听抄的讨论,这个办法几年前我在练习《Listen to this》:2时试用过,确实有很大帮助。事实上,很多大牛的听力水平都是通过听抄慢速voa、常速voa一点点提高的,听力的确是个慢功夫。但是似乎对于仅用一两个月甚至更少的时间来突击托福的考生而言,听抄有些浪费时间,一套题听抄下来,至少得3个小时以上,所以我坚持了一两套就放了。[b][b]资料[b][b] 如上所述,如果时间够多的话,还是应该从提高听力整体素质抓。但如果只是应付托福考试,满足一个够用的分数的话,听力真题就够了。毕竟对付ETS,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资料![b][b]走神[b][b] 这种现象在我身上早期练习很明显,imong说过听力就象刷新内存一样做一道扔一道,到了特定题号时强迫告诉自己说前n个已经结束,打起精神来。我试着做了,效果不错。并且同时加大了听力强度,曾经有一天连续听了八个多小时。[b][b]阅读[b][b] 本以为考完GRE后,阅读会简单一些呢,最初做95-99的一两套阅读时竟然时间不够,而且错误率也很高。这点也请杀完G后考T的朋友不要掉以轻心。我曾经听说过有考完G后不做阅读直接上T考场的,结果败得很惨。二者不是同一种考试,即使T简单,但也有出题人的良苦用心在,况且2000年以后的选项设置的确是越来越难了。谁让世界人民的英语水平在globalization的背景下提高了呢?不过Toefl阅读是永远无法与GRE阅读相比的。给我的感觉就是若干篇Toefl阅读压成一篇GRE的。Toefl阅读做题的时候需要绝对的细心+耐心。[b][b]语法[b][b] 大家都说语法简单,但我始终没觉得高分如此容易。做95-99年的题目热身时,经常错得稀里哗啦的,虽然也结合水妖的笔记做分析、总结,但毕竟是就题论题,而没有详细地就一个语法点来系统分析。直到我用一两天时间看过了《TOEFL语法满分精要》这本书,错误点逐渐清晰了起来,发现一个错误点在某套题里竟然考了不下四五次。诚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任何书籍上都有不少错误,水妖的笔记上也有不少争执之处。[b][b] 很多朋友说是凭语感做题的,经我做题的实践证明,凭语感做的很多题都错了,事实上句子中那些别扭的地方只是大家不习惯的用法或者说是出题人偏要写成那样来做的陷阱,并不是错误。做题时看完四个选项,并能明确地指出错处,这样才不至于中了ETS的圈套。如果实在不知道哪个是错的,那只好用排除法喽。[b][b]作文[b][b]issue vs twe[b][b] 三、四月时考过AWA,所以对TWE并没有太重视。写过issue的人再写起TWE好多仍然会有issue的影子。毕竟好多topic都是相通的呢。比如TWE题库中的一道题:94: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Danc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culture. Use specific reason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看到这道题时我就不禁想起了issue207: Rituals and ceremonies help define a culture. Without them, societies or groups of people have a diminished sense of who they are.前者可以作为后者的一个例子,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舞蹈,舞蹈也是一种仪式,而后者可以作为前者的原因,舞蹈是一种现象,它可以帮助来定义一种文化。好在这类题在题库中并不多,大多数还是很生活化的。imong曾经说过twe最主要的是把事儿说明白了,绝对经典呢![b][b]模板[b][b] 看过一些TWE的模板,详细得令人毛骨悚然,全篇的AABB差点把我搞晕。所谓文无定法,怎么能模板化呢?我理解的所谓模板就是自己的写作方式,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料库一样,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同,自然文风也不同。其实这个不是一半天可以练就的,练笔杆子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文不也是如此吗?英文写作在我们教育各阶段的考试中都强调的不多,是仅次口语的薄弱环节。但ets既然给了题库,那么形成自己的模板就是通过短期强化写作尽快形成自己的风格。市面上应对TWE的作文书我只看了胡敏的《新编Toefl高分作文》(即2004年新版),里面很多文章出自老外之手,至于能否灵活使用,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此外还有一本书《大学英语写作常用句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里面的很多句型和例子对于英语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呢。[b][b]模考[b][b] 对于冲刺阶段的复习来说,模考是一种习惯。知识和技巧到最后来说都已经是次要的了,毕竟短短的最后十天至半个月之内几乎不会有质的飞跃了,而这时把握做题的节奏和心理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光是掐着时间做各个部分是远不够的,一定要根据真实考试的步骤进行模考,包括涂卡。经历过了很多个早上8:30坐在教室里模考的仿真环境,让对我考试当天的感觉很熟悉呢,就是去做一套04-08的模考题。[b][b]考场[b][b] 我是在北林(K510)考的,耳机考场。据传这里是跨区胜地,不过我的每部分时间都富裕,跨区也没太大必要。也奉劝想跨区的朋友们慎重,得不偿失。这里的老师大体都很亲切,让人感觉很舒服。唯一不爽的是,考试时外面有噪音,好在以前在教室模考的时候也是外面有重型设备施工或者孩子哭闹的,所以也还算适应。喜欢绝对安静做题的朋友还是别提前盼着能跟高考考生能有一样的待遇了。[b][b][b]互助篇[b][/b][b] 以前在线我向来都是一个只潜水的人,但是在寄托上我发现了互助的魅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是作文版,再后来是8T互助组。我特别自豪的是分到了xqmelissa和yadcx的No.1组。在组里大家互相提问、敦促复习进度,我们组是回复和点击双No.1的说,组里的很多战友私底下都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技术上互助可以互相探讨问题,我的一些问题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放到组里讨论,发现是自己的粗心,盗版题目的印刷错误,以及最新题的很多答案错误,经他人一提醒就明白了;还有很多疑难问题组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发表各自的意见,气氛非常好。此外对于作文而言,自己在word中改过之后放到组里互掐互改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每个人的思路都不同,写的文章题目也不同,彼此互改在结构上可以把自己的提纲过一遍,在语言和实例上可以互相借鉴。每个gter都是孤独的长跑者,尤其是在燥热的夏天,经历了长期的考试之后,情绪上难免时有波澜,这时精神上的互助就尤为重要。[b][b][b]自助篇[b][b] 版上经常出现询问电话号码、考期、题型、网址、邮箱…的帖子,这些如果真是要别人来负责地回答的话,一般也是要再去认真搜索一下的,试问谁又能把邮箱和网址一一记得如此清晰呢?大家既然想要把网络作为信息源的话,那还是先锻炼一下自己动手搜索的技巧,有些需要动些脑筋,不过也是很有意思的呢。[b][b] 很多同学身处教育网,用不了google,如果找免费代理实在麻烦,可以用百度。[b][b][img]http://www.gter.cn/news/pic/20041231160252.png[/img]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