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征服A&I
寄托天下 | 2004-11-29 16:05 | 浏览1892次 |
机考A&I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得明白,由于这是新增的部分,因此美国的学校目前并没有认为其有多大的参考价值;换句话说,你不用将这一部分的成绩看得太重。轻装上阵,解决掉作文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b][b] 有了这个前提,咱们再来看看作文的难度到底有多大。目前你能拿到的参考书和其他资料,可能会给你作文难度大的印象,无他,商业利益而已。这一部分到底多少分能成为合适的底线?目前来看,理科生的底线是3.5。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3.5分是分数“难不难看”的分水岭。这个分是什么概念呢?我个人觉得,能过CET6级的重点大学本科生稍微熟悉一下A的题库和I的写作思路,一般来说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想拿更好看的成绩,也并不需要多大的努力,完全没有必要心慌:拿我来说,在考前花了10天功夫熟悉了A&I的题库,A&I各写了4篇就上战场了,结果呢,A还遇到了最难的几个题之一,最后我的成绩是4.5。我的mm呢,准备了5天,A&I各只模考了2篇,最后是5.0。而这样的分数,在目前6G的结果来看,很多人应该都能较容易的得到这样的分数。[b][b] 有几个我个人看法,可能会有一些参考价值吧,列举如下:[b][b] 1.很多参考资料认为A比I好拿分,这不见得正确。首先,I的45分钟一般足够,而A的30分钟则十分吃紧;其次,I的大类比较明显,考试时还有2选1,因此实际上风险小,而A则是一锤定音,碰上刁题,就只能哑巴吃黄连了;再次,I的例子准备实际上容易,同一大类的准备上十几二十个,基本上够用,而A是就事论事,不好发挥。因此,A的成绩波动将会很大。遇上好题,可能5分没问题,遇上比较刁的题可能会出现无话可写的窘境,连可能4分都不到;而I的则会相对比较稳定一些。[b][b] 2.提纲的问题。我个人觉得,I最重要的工作是分类,比如教育、技术、传媒,等等,然后准备各自大类的例子;A最重要的是熟悉题目,免得考试的时候误解题目的意思。搞提纲实际上等于没有搞,因为题目的量决定了当你弄完一遍的时候回头一看,前面的早就忘光了,没有任何效果。这一点尤以I为甚。[b][b] 3.写作套路问题。不要相信新东方!你可以仔细分析一下ets的例文和新东方老师的例文,你会发现按照新东方的方法,写I的时候三段论二正一反二反一正、写A的时候自己搞什么模版然后学孙远在段首来一句“作者犯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错误”,简直是做作到了下下乘。尤其是A的6分例文要好好体会为什么能拿6分。[b][b] 4.资料。不要相信什么满分集体写作,也不要认为上面那些满篇G单词的中式例文能对你有什么帮助。如果要看例文,那么,只有老外280篇有用。猴哥和孙远,可以扔的远远的。在你没有时间继续准备的情况下,机井上的题目和老题的交集可以作为你主要的复习进攻对象,至少,几率大些吧。[b][b] 5.考试的时候,专业背景问题:我觉得从题库里面抽题,不可能不参考你的专业。假设你是物理的,让你写一个艺术或者历史类的I题,ets不会这么变态。我个人觉得,在I的两篇中,至少有一个和你的专业相关吧。我考试的时候添的是CS专业,结果里面就有一道媒体传播的题。我mm考试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b][b] 总之,先就这样。毕竟考过了好几个月了,不可能会像考试前后那样思路比较清晰。另外,如果你要申请考试延期,必须在考试日前一周提出申请,你的时间可能快不够了。[b][b] 希望对你能有些帮助,祝考试顺利。[b][b] 对于A,开头+结尾简单是可以的,不过我觉得最大的好处是节省时间。我觉得重点在于,在段首指出错误,然后整段围绕这个错误进行批驳,几个缺点批几段,这种模式不足取。个人觉得,实际上无论多少个错误,都可以将之归类至2个,或者3个大意群来进行批驳,因为实际上错误之间也是有逻辑的各种关系的。[b][b] 举例来说,一般A的模式是:论据-〉假设-〉论点。我们可以集中火力两个段落:1,论据不准确、不完整,也不能很好的支持假设;2,就算假设成立,也不能很好的论证论点,因为推理过程或者其他的什么有问题,因此论点缺乏可信度。一个段落可以类似于“作者没有令人信服的让我们相信A。首先,这里有问题B...就算B的问题不存在(让步),那么,也不能说明A正确,因为这里有问题C。同时,问题D的存在也削弱了A的可信度,因此,A不成立。”当然,组织的方式各种各样了。根据题目内容的不同来即兴组织,这样看起来文章少了雕琢的痕迹,同时实际上加强了气势,更有说服力些。[b][b][b][b]
上一篇: 托福听力的战术应用
下一篇: TOEFL考试作文常见错误23种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