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翻心中五味瓶—与哈佛教授对话
寄托天下 | 2004-10-27 06:06 | 浏览1845次 |
19日下午4点,在成都石室中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课上,69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朱利安•泰普林教授“一不小心”碰翻了成都中学生的“五味瓶”,五味杂陈,颇有意思。[b][b][b]酸:钱的辩证学[/b][b][b]在介绍了自己的理论后,教授宣布进入自由答问阶段。一个小纸条立刻经工作人员的手“飞”上了讲台,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小纸条上居然写道:“我要挣钱,我无时无刻、不论使用什么方式都想得到更多的钱!这样对吗?”[b][b]教授睁大眼睛,诙谐地说:“钱当然是需要的,但是生活不应该以挣钱为动力,因为金钱并不能带来完全的幸福,还需要爱。你想人能抛弃一切去赚钱吗?如果这样还有什么乐趣?”[b][b][b]甜:师生之间[/b][b][b]用纸条提问的方式,显然让同学放下了思想包袱。一个同学尖锐地提出:“教授,你认为老师有权利干涉学生交朋友吗?”[b][b]在与翻译多次沟通后,教授笑言:“老师是教同学知识的,老师不是家长,在美国老师不太管学生交往的事情。但是一个好学生被某个有不良习惯的朋友影响,或因为交朋友影响了学习,老师有职责提出这种友谊是不健康的,因为老师有责任保证学生的学业进步。”这个回答让台下师生皆大欢喜。[b][b][b]苦:考试太焦虑[/b][b][b]在提问的小纸条中,不少都是关于考试和抑郁的。同学们纷纷想知道面对学习压力,如何克服抑郁心理,还有面临考试的焦虑心情。[b][b]教授抬出了弗洛伊德的学说——“情绪影响思维”,他说:“你想想,考试只是漫长生命旅途中所面临的千万次测试中的一个,几千年来都有,所有人都一样。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不是回避而是慢慢靠近,去了解恐惧,与其焦虑不如认真复习。”[b][b][b]辣:不要名牌[/b][b][b]爱好名牌、比穿的趋势在不少学生中都有抬头。教授特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告诫大家“不要名牌”![b][b]教授说:“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诱惑。在众多广告中充斥着大量不良广告,如告诉你如果没有用某某,就落伍了,或是低人一等。甚至利用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来设置广告。在我们了解到这是心理的引诱后,就完全可以抵制。”
上一篇: 美国注重提高孩子的“体商”
下一篇: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海归”?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