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TOEFL已成往事
寄托天下 | 2004-08-21 02:34 | 浏览1579次 |
当所有的TOEFL、GRE真题、参考书都放进了箱子里成为即将变卖的东西时,心中竟有一丝舍不得,因为它们毕竟是我一年半艰辛与汗水的见证。但是,留着它们又有什么用呢?真想留下一点什么的话,不如留下一些文字和想法,让自己回忆,让尚在为G(GRE)、T(TOEFL)奋斗的同仁们有所受益。[b][b] 听力无疑是TOEFL中最难的一部分。刚开始我也错到17、8个,但在钱向阳老师的教导下,我逐渐走上了正轨,最后将错误控制在了5个以内。回想起来,这个过程是这样实现的:[b][b] 首先,攻克具有场景特征、语气特征的对话题,也就是《听力的弦外之音》中归纳出来的那些题型,比如“中间带BUT题型”、“东北话题型”等等(相信每一个听力老师都会对这些题型进行总结)。由于这些题型都有明显的特点和一贯的规律,所以很容易掌握。等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就会发现对话题部分做错的题数明显下降。这个技巧只要大家好好阅读体会《听力的弦外之音》都可以掌握,不必我再多说。[b][b] 但即使掌握了全部题型,对话题部分还是会错5个以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不认识的短语。我个人认为,听力中由于短语造成的解题障碍很难靠积累来解决,因为其重复率不太高。我的解决办法是靠语气判断:既然我不认识这个短语,又无法猜出它的意思,就不在短语本身浪费宝贵的时间,而是把时间用来判断说话人的语气:是高兴?是愤怒?是沮丧?是怀疑?……然后再根据语气反推其说话内容,选出答案。这其实也就是钱向阳老师说的想象场景。这种推断语气的方法比根据题型做题听起来更抽象一些,但效果是很好的。要具备这种功夫,只有靠长期地多听才能练就。每次听磁带的时候,尽量模仿对话人的语气跟读一遍,揣摩一下那种强烈的语气,在大脑中建立一种语调与一种感情色彩之间的联系,长此以往,再听到这种语调时就会有感觉了。[b][b] 至于段子题,则要采用“结构法”,即“首尾题听段子的开头、结尾句;中间题听段子中间的重读关键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这么一个毛病:段子刚开始时注意力还没集中起来,等耳朵开始接收信息时第一个关键的句子已经完了;段子快结束时耳朵有疲倦感,稍一松懈最后一个句子就溜走了。如果自己确实有这个问题,那么只要多多练习有意注意首,尾句就行了。在正文开始之前介绍性语句一出现时就集中精力,尽量听懂第一句;当感觉文章快完了时,无论听懂的东西多么少,心情多么沮丧,都要振作起来听最后一句。至于中间,当然听懂的越多越好,但事实是大多数人不可能都听懂,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钱向阳老师说的那样,抓住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到时在选项中找与它一样的就行了。老实说,2000年10月考TOEFL时我根本没想到我能得听力满分,因为有一个段子我压根儿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内容,最后全是凭找相同关键词做对了所有的题。[b][b] 所有上面这些所谓的“听力技巧”,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了的,但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技巧,却仍有人分高有人分低呢?原因就在于每个人是不是都通过反复做题把这些技巧真正转化为一种自己的本能反应。我不完全赞同TOEFL听力仅仅是训练技巧这种说法,实际上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坚实的基本功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只有当你不停地听题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才能指望这些技巧能给你带来帮助。[b][b] 所以说,最根本的任务还是多听。关于“听”,我有两点想说明:一是,多听不是泛听,要练TOEFL听力就只能听TOEFL磁带,听再多的遍数也不算多,但别的听力材料最好不要这个时候用,因为内容、语气不同的听力材料听了也对TOEFL听力无多大裨益。VOA、BBC本来是很好的练听力的东西,但它们的语调是新闻性的,内容是关乎全球大局的,与TOEFL听力根本就不沾边儿,所以对提高TOEFL听力成绩作用甚微,更别说什么CCTV4了。[b][b] 关于“听”的第二点是,多听不是盲目地听,不是把耳机戴上一遍又一遍地放磁带就算完成任务,关键是你是不是每听一遍都学到了点什么东西。我上TOEFL班的时候,每节课上听的几篇听力,回去以后都要再听三遍以上。第一遍是重做一遍题,核对原文和答案,考虑每道错题为什么错:是因为没听懂原文,没听懂问题,还是因为理解错了选项,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你只有知道自己哪里最容易错,才能找到减少错误的方法。有时出错并不是由于没听懂,比如我当时就总是曲解选项的意思,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就降低快速扫描选项的速度,避免失误。另外,象我在前面所说的总是错过段子的第一句这个问题,当我发现后,就注意提前集中注意力来迎接段首句。通过自己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往往可以将分数提高好几分。第二遍听则是参照原文听,把第一次没听懂的地方这次全听懂,并且看看哪些是涉及答案的重要句子,找到这些句子的听觉特征(通常是有标志词,或是读得重、读得慢)。有了第二遍这个基础,第三遍就脱开原文只听磁带,特别关注那些含金量高的地方,听出感觉来。这实际上也就是适应ETS出题规则的一个心理过程。[b][b] 阅读本来是我的弱项,我第一次考TOEFL时阅读只得了58分,而第二次得了满分,这其中的飞跃,仅仅是因为我第二次考TOEFL之前考了一次GRE,完成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单词的积累。所以,从我身上可以总结出这么两个教训:一是:先考TOEFL还是先考GRE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我大二下期就开始上TOEFL班,目的就是想早点准备TOEFL,这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准备GRE就可以少花点时间,早点考完。结果事与愿违,我准备GRE的时间比别人长近一倍,而且TOEFL考了两次,算下来比别人多花了好多时间和金钱。我的失误就在于当初没有意识到TOEFL和GRE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考试,准备TOEFL不会对考GRE有多大帮助。对于有较好英语基础的人(已过了四、六级的人)来说,准备TOEFL主要就是攻克听力这一关,阅读只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就没问题,而TOEFL的听力和阅读词汇对GRE几乎没什么作用。所以我建议英语基础好的人先考G,6~8个月就能拿下来,再用2~3个月准备TOEFL和TSE,这样一年之内就可以全部考完。而那些基础较差,只是突然决定要出国的人,最好先将准备TOEFL作为缓冲,就当补习一下四、六级,找一点高级英语的感觉,否则一开始就上GRE可能会觉得太难。[b][b] 第二个教训是:背单词对考TOEFL也很重要。我第一次考TOEFL之前认定这么一点:背单词对考TOEFL没用。我的想法是:语法部分即使不认识单词也可以从语法结构上找答案,而阅读部分只需从上下文推断单词意思就行了,背了也不一定能碰上。事实证明了我当初的想法多么荒谬,我第一次语法只得了62分,后来才知道很多题之所以做错,都是因为不知道一个单词在句中是作名词还是作动词用,从而导致对句子语法做出错误分析。另外,有些词自以为认识,其实并不知道其精确含义,往往引起阅读理解的错误。考完GRE之后,单词水平当然是今非昔比了,再做TOEFL题,顿觉如虎添翼,才知道自己当初多么愚蠢。自以为是,必将为之付出代价。建议使用TOEFL词汇参考书为《TOEFL词汇精选》和《TOEFL阅读词汇笔记》。[b][b] 语法本不难,没什么可多讲的。老师的课堂笔记是TOEFL语法的最好教材。如果你无幸听的课,那么请仔细做TOEFL讲义第1至9页的题并自己将其分类,整理,有了这么一套东西在手,TOEFL语法中的99%对你来说就都是简单题了。[b][b] 以上就是我征战TOEFL沙场的全部真实感受,也许你觉得老生常谈的废话居多,其实我也这么认为。但这些确实就是我考到673分的全部经验和教训,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什么点石成金术,只有靠踏踏实实地遵循新东方老师的谆谆教诲,再通过勤奋将别人的宝典变成自己的真功夫。一句话:TOEFL高分=新东方的方法+你的努力。[b][b] 当手中拿着来自大洋彼岸的全奖,TOEFL、GRE已在我的生命中划上了一个句号。无论这个过程曾经多么地让我痛苦,让我疲惫,但回头看它时,心情却为之澎湃,因为我奋斗了,我成功了,这是八月收获的心情,是一种满足的喜悦。对于我的成功,我第一个想感谢的是新东方,她给我源源不断的知识,给我奋斗不息的活力,给我面对挫折的勇气……;第二个想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当我的“考前综合症”发作时,他们无限度地包容我的坏脾气,不懈地支持我,鼓励我。记得二进TOEFL考场的前一天晚上,我清醒如白昼,怎么也睡不着,凌晨3:40,我躺在被窝里给父母打长途电话,打完之后,我安静地睡了两个多小时,而远方的父母,怕是被我弄得一夜不得安眠。[b][b] TOEFL其实不难,GRE比它难多了;GRE其实也不难,世上比它难的事多多了。然而我相信这么一句话:“没有什么事真的难,最困难的是你自己。”[b][b]
上一篇: 备考托福的实战技巧与注意事项
下一篇: 备战GRE之紧急攻略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