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 2018-04-08 11:17 | 我要评论 | 浏览22500次 |
【写在前面】
《我的十载美利坚》是2018年美版的一个系列采访活动。通过采访一批十年前到达美国留学的朋友,听他们讲述美国的故事,讲述他们对于美国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是否应该转专业,是否应该回国等等问题的看法。
这个系列来源于三年前我们一个相关的活动。当时采访了十几位08年左右留美的朋友,让他们各自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和对留学一些问题的看法。整整三年过去,其中很多位生活也朝着各个方向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和他们聊的时候,萌生了回访的想法,也收到了受访者的积极响应。对于他们来说,向你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和人生经验,也是难得的体验,更是一种薪火的传续。
或许,下一个十年到来的时候,就是你在这里向十年后的飞友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本专辑已发采访请见汇总贴:2018美版大型访谈活动-《我的十载美利坚》
http://bbs.gter.net/thread-2151215-1-1.html
~~~~~~~~~~~~~~~~~~~~~~~~~~
Z老师是一个爽朗的东北女汉子,和我是大学英语班同班同学。Z老师并不真的是老师,就好像Tony老师只是个尊称而已。不过这么说也不公平,毕竟Z老师的的确确当过一段时间的新东方英语老师,故而得名。这是大学快要毕业时候的事儿了。听说当时新东方为了留住她,也是诚意满满。但是奈何美利坚灯红酒绿的魅力实在惊人,Z老师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留学大军中的一员,和我一样投身美帝的建设事业。转眼十年。期间Z老师从原先的偏文的专业转到了偏理的分析学科,然后又读了MBA,现在在一家业界大牛的咨询公司做的风生水起。如同其他受访人一样,Z老师的工作一定也是非常忙碌的。能够抽出时间来回答我的问题,并和大家分享她的感悟,我非常感激。
Z老师在三年前接受我采访的内容,请参见该贴:【人在美国之五】文转理:从广告到数据分析
以下是采访正文:
从上一次回答问题到现在又过了大概三年。这三年的职业发展比较快一些,升职了咨询经理,开始积累了不少项目管理、客户沟通、以及项目竞标的经验。和15年的期待基本一致,当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觉得一定会在咨询行业走的很远,现在看可能还是找对了适合自己的方向,能够做了5年多,还是觉得有很多没有学到的。 要说无法预计的改变,应该是自己的生活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多岁的不懂事的小孩儿成长成了别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这个变化也直接的影响了我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分配以及态度。
1. 能否请你介绍一下,从2015年初到现在你的经历?回首这三年,是否和2015年时候的期待一致?发生了什么无法预计的改变吗?
2. 请你谈谈在美国找工作的经验吧
目前来看,移民的形势可能不是很明朗,今年(2018)毕业的国际学生可能有不少会面对找工作的困难,有些公司可能不如以往那么愿意招国际学生(注:经济越不景气,公司就越少招聘国际学生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学生入职往往需要办理各种手续和签证,时间和经济成本比较大,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不景气,那自然更应该照顾本国老百姓的就业,政府也会这样鼓励。此外,目前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总体上比较紧缩)。
进入到业界里,归结来说需要两大技能,一是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样一个工作,干的好不够,还要能够讲的明白。这个能力很多同学普遍忽视,后面找工作和工作当中会非常吃亏。练好语言,尽量说的标准,增加词汇量和表达方式,注意用词和用句,语法语态都要用对。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是很重要的。另一大技能就是你的“硬技能",学计算机的能不能够写好代码,学统计能不能建的了模型,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磨练得炉火纯青,等找工作和工作的时候才能够得心应手。(注:我们的学生往往比较重视后一种,而对沟通技能锻炼的很一般。这方面,印度的学生就强太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很多大公司印度员工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你可以说他们光说不练或者只会吹牛等等,但不可否认印度人往往善于敢于发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没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那就只能被人排挤到角落里说点酸葡萄的话。)
3. 从你出国开始到现在大概有10年了,你觉得你的十年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够为现在留学出国的同学们提供什么参考?这十年你是否体会到了留学的变化,或者体会到了美国整体环境的变化(比如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科技等)?
不是很具有代表性吧,因为期间经过了改换专业方向,重新就业等等,和大多数的理工科同学不一样(参见Z老师之前的访谈)。留学的人一年一年的涌进来,数量大了,质量自然也就是参差不齐。具体还是看每个人是否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把课程学好,多找实习或者研究的机会,提前为就业做好打算。
4. 你觉得融入美国社会,在美国安定的生活下来,十年的时间够吗?美国的什么让你决定留下来?
目前算是留下了。十年对我来说,过的很快,也觉得自己融入的挺好,有自己的事业、中国朋友圈和美国朋友圈。我个人比较适应这边的生活方式,可以每天过的轻松、简单,不必被一些世俗的事情左右自己的选择,没有复杂的人际交往,没有纸醉金迷的诱惑,就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自己和家人。
回头看出国这十年,在家的时间太少,过年也没有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确实是个遗憾。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回国也是在考虑之内的事情。(注:我在美国的同学朋友们,普遍已经工作了五年左右,不少也已经结婚生子。面临着事业、美国的家庭、国内的父母、各种机会和诱惑,内心中肯定也是在权衡着留美和回国的各条道路。这些犹豫和抉择,10年前如此,10年后也依然会发生在各位留学的同学身上。希望大家能够早些开始思考,早些关注周围的各种道路,早些了解前人的经验,免得轮到自己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手足无措。毕竟这样的选择是人生的重大抉择,往往没有后悔的余地。)
5. 最后,不论你现在身处何方,做什么工作,你觉得美国的这段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带给你的最多的是什么?是一份本领,心态,财富,还是阅历?它是否给了你十年前想要的东西?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留学美国吗?
都有,有了能够吃饭养家的本领,有了平和成熟的心态,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有了人生的阅历。应该是比我十年前想象的还要更好,至少在物质上是比之前想象的更好。但是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不知道会不会选择留学。有得有失,毕竟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要比在国内发展少很多,这个确实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的一个感受。其实说到底,很不谦虚的说,这十年的经历证明了我无论做什么,在哪里,都可以像金子一样发光。得到了这份信心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后记】
收到Z老师的回访稿,我深深的感慨于这一句“这十年的经历证明了我无论做什么,在哪里,都可以像金子一样发光。得到了这份信心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我从不怀疑Z老师的学习、工作能力和她如同金子般的闪光,但我也深知Z内心同样是一个柔软和知性的女人。所以她的朋友圈满满的都是老公和娃,以及她跑马拉松的汗水与喜悦。看着这样一个挚友在人生中的奋进和收获,回忆起大学时大家几个人坐在咖啡馆胡吹海侃,以及在美国的几次聚会,时光的流逝让人感慨。但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时代,不禁又为我们的未来生出几许豪情壮志。
【下期预告】
WP,是我的中学同学,一路走来,是可以把后背和家产托付给他的伙伴。求学和工作之路虽然有些坎坷,但如今在水果公司做研发工程师,享受着加州的阳光雨露,别有滋味。理工科男生的访谈总是充满了干活和人生经验,对想要进入美国大公司工作的各位飞友来说,是不得不看的访谈。敬请期待下一期。
本文版权归寄托天下论坛及wang_come_on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