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 2017-05-05 16:01 | 我要评论 | 浏览14040次 |
Hi 大家好,大家应该陆陆续续都接收到offer了吧!
作为马上就要毕业的来自浸会传播学的学姐,很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所有的学习生活,心得体会,希望可以为大家有帮助。以下是一篇总结文章,后续会陆续发表详细的课程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学习吧!!
预祝大家跟我一样都能有一个美好的master生涯!!
======================正文开始=======================
这几天的时光显的静悄悄的,就连朋友圈都没有往常的热闹了。这一年全部的课程都已结束,只剩下最后一门final,就会真正的结束了。
写点什么来纪念好不好。
毕竟,人总是习惯性觉得当下的生活是一团糟,而那些成为记忆的东西才是最美的——无论是一段消逝的爱情,还是一段过去的时光。
那就留住这些美好,那就抓紧机会用尽全部的矫情,然后再在未来的日子里,期盼能左右欢喜。
初来传播学院的那段时间,被同学和老师问及之前的学科背景,当得知我是一名医学生的时候,他们大多表示惊讶,好奇我为什么要跨来学传播学。确实,作为医学生,闯入一个新领域来学习,的确会感到自己知识体系的短板,在最开始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到失望和孤独的情绪里。
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两种学科的碰撞开始让我越发清晰地感受到跨学科带给我的震撼和不同,这碰撞逐渐开始带给我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的惊喜。
终究还是笃信一句话:对未知领域的执着探索,是人类的一种良性自虐。
(下面,请允许我小小地总结一下。。。。。)
一、第一堂专业课——什么是传播学
第一堂专业课叫《the foundation of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是:传播学基础。
教课老师是一位40出头的教授(很推荐他的课程给大家!),第一印象非常的儒雅和腼腆,讲话娓娓道来,像大多数政治人物的说话风格一样——每个字都是一个论点,一字一顿、审慎而坚定,给我们讲述整个传播学的起源、范围、核心、现状。
课一开始,老师就说“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不沟通的,就连在我看的一部电影《阿凡达》里,我也只看到了两个字,那就是'沟通'。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于2个原因——不重视沟通和不善于沟通。”
之后,老师让我享受了一堂如同万花筒一般的一节课,我完全沉浸在一部拼接电影的感受里——从日常生活到政治事件,从电影主题到奥运赛事,从同事轶闻到网红直播……在这一系列拼接式生动而有趣的故事里,老师为我们描绘出一副传播学领域的整体图景。
第一堂专业课下来,我重新刷新了对好多件事的认识,为了避免篇幅太长,我就简单列举其中几个吧——
1、吵架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沟通——“沟通是对痛苦的救赎。结构人类学告诉我们: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法叙述自己的痛苦。语言本身是一个合理化的过程,当一个人能够把痛苦变成有组织的话说出来的时候——他在内心已经把它合理化了。在心灵层面,心结就已经解开了。原谅对你发泄情绪的伴侣吧,因为有了这种发泄,他/她才没有变成一个神经有问题的人。”(此处有笑声)~
2、个人领域的传播效果,人际传播的力量大于一切其他传播——“在价值观传播、健康传播等这些需要个人能动性很强的领域,人际传播的效果远大于大众传播——比如,你买了部新款三星手机绝大可能是因为你身边的很多好朋友也买了,而不是因为电视告诉你快去买吧。电视能引起你注意的,大概只有今天又有哪个人的三星手机,不幸爆炸。”(此处有更大的笑声)~
3、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友谊。通过沟通建构的关系,是非常灵活的,是随时可以变的。沟通才让这些非血缘的感情成为永恒,没有沟通,这些关系都是虚的。(听完这句赶紧拿起手机问候好朋友们)~
类似的关于社会权力建构、政治运动解读、奥运规则演变等的趣事还非常非常多…在这堂课上,我感到传播学这个学科好像一个大花园,它迎合浪潮、它曲径通幽、它运筹帷幄、它独占鳌头,将个体、社会、甚至世界全都联系在了一起。从这节课之后,我面对自己、家人、朋友、生活等的很多问题,似乎都有了更新的角度来看待,而这些新的角度因为来源于科学,而让我感到非常的踏实和舒畅。
二、不勇敢无以致青春
生逢大时代,选择非主流。在现在这个阶段,选择继续求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跨学科求学——你要打破很多固有的认知,要重塑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要有能力产出新的内容,要尽量保持住既往的游刃有余——这是一件看上去很美但其实饱含艰难的事,但同时,这也是一件非常非常过瘾的事。
并且,现在读书和以前读书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对于缺少直接经验的事情,很多学习是勉为其难,即使学习了也很快会忘得精光。而现在读书,会感觉一触即发,思维与书中的内容在实时翻滚互动。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正是如此。
并且,在这里,我遇到了太多专心做自己、大胆热爱自己专业的人——有老师,更有同学——是的,热爱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当他们聊起自己的学术主题或者职业理想时,语气虽然平稳,但眼神里却带着一种博爱的光芒,他们耐心地为世界的每一点微小的改变而努力着、感动着,力图从一个微小的入口,去进军那更为广袤的世界。
你们全都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敬佩,让我感到价值观的刷新,让我感到从内而外的焕然一新,让我无意之中拾到很多很多的快乐。
是,我相信人在年轻时应该见识尽可能多的卓越,才有可能尽早地向卓越进发。
谢谢你们,老师们,还有同学们,让我见识到了更多卓越的样子和卓越的可能。(比如小小酥啦,男神郭啦,Perry啦,Mena啦,威少啦,Royce啦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这些全是浸会大学热门课程,后续我会详细讲讲大神老师们的课!!助大家选课一臂之力!!)
每当觉得辛苦的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当时稍微一动摇,没有来学习传播学,一切会不会真的可以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后来我听到一句话,意思是:当你失去一个东西的时候,并不会回到还没有它的时候。
嗯~好吧。
最火课程老师之一林沛理有一次在《跨文化传播》的课上说着说着男人女人的性别文化的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我们大多只知道如何开始一段关系,却并不知道该如何去结束。”(我真爱这位被大众称为“现代鲁迅”的香港作家,能听他娓娓道来地讲课,能成为他的学生,感觉无比开心。)
差不多可以结尾了。这一段原本全新的生活居然就要ending了,深知未来的路还无比漫长,比青春长的多的多的多。此时此刻会真切地感到,青春最残酷的地方不在于它很短暂,而在于它在整个人生的长河中,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我们该如何结束呢?大师都不知道的事,我也不知道,但我想起了慕尼黑的一句方言:Servus。
Servus=goodbye+hello——既是再见也是问好。
可能在选择结束的时候,不论主动还是被动,这种即再见又问好的心态比较会令人快乐吧。
无论未来身在何方,我们应该都会记得香港这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白天无比繁忙,夜晚无数花样。同一个餐厅,中午的食客还在谈论投资、政策与指数,到了夜场,觥筹交错间人们聊的是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一年一年,在香港有好有坏有风波,我们会清晰记得在狮子山下的一个地方:它精致、冷漠、世故、有趣、兼具多样性,盛得下一切的美感与欲望。
Servus! Dear all!
Ending~
原帖作者:图儿
原帖链接:http://bbs.gter.net/thread-2085772-1-1.html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看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内容版权归寄托版友“图儿"所有,不代表寄托天下立场。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