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一周多,还不是很忙,回想一路感觉还像在做梦。
寄托天下 | 2015-05-21 11:15 | 我要评论 | 浏览2515次 |
一直想回顾一下自己的赴加之路,但是我实在太懒了,所以没动笔,今天中午在学校里吃完饭,穿过以前只是在照片上见过的古老大学的风景,坐在同样古老的工程楼里的电脑前,回想一路,觉得自己仍然像是在梦里一样,所以就随便写点什么吧。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霸,只是个天资很一般的家伙,某些时候,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渣
2003年的秋天,我带着差一分上211的高考成绩,从安徽省最好的高中之一(合肥一中)却一步跨进了一个全省都排不上号的本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现在叫安徽建筑大学,合肥高校界常说建工的流氓满街窜就是这)。这是堕落的四年,郁闷的四年,自暴自弃的四年,醉生梦死的四年。我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宿舍床上,球场上,或者是学校后门的网吧里度过。临毕业时候,看着二十多门课挂科补考的历史(实际上若不是跟我私交很好的辅导员和几个老师保着我,我在大三就会跟我一个同学一起被劝退)和比分数线差二十多分的考研成绩,发现这时候连后悔都来不及了。那时候确实听说过挺多出国的事情,我以前的学霸高中同学们,有差不多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本科毕业就拿着各种奖学金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在我们这个流氓学校(说是流氓,但是实际上我们学校的土木工程和建筑专业出的还真都是学术型流氓)读一个和建筑毫不沾边的电子专业,出国?那就是一个遥远的梦,听听就好了,连羡慕的力气都不用白花。
当然日子还是要过的,这么差的成绩出去找工作自然无人问津,何况我那时还自视颇高,只能厚着脸皮在家复习继续考研。那段时间倒也不累,天天白天下午出去玩,晚上回来看书到天亮,然后睡到中午。当然,这种复读的日子精神压力巨大,大概相当于成冬青最后一次高考吧。折腾了大半年,总算没白费劲,这次总算考上了研究生,我记得当时考了345分。(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的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虽然我爸妈都是合工大教职工,但是我一点光都没沾上,因为——他们帮不上忙啊)
在工大读研的这段日子里,我充分吸取了本科的教训,首先把考试成绩好好刷了刷,平均分刷到了83——其实那时候依然没有想到出国,只是觉得不能让自己再后悔一次,当然这个成绩其实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的导师,我没法说她是极品,因为最终说来她对我还是不错的。但是,她实在是太push了……那时候每天早上如果9点钟还没到实验室,导师的电话就追过来:你小子在哪,怎么还不来干活?晚上11点时候,想走,一看导师还在那坐着,算了,等会吧……每隔一两周就会被导师拎去讨论,然后各种吊打猛抽(我的师妹不止一次被骂哭),开题报告前后给我改了16次,毕业论文前后改了18次,答辩ppt前后演练了大概25遍……后来我出国前,每当想起对未来研究生生活的恐惧,就会回想一遍自己读研的遭遇——怕什么,以前又不是没见过这个架势。这是我导师的坏话,但在我申请出国的时候,我还得说她好话的。
2011年毕业,2012年初我在合肥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开始了职业生涯,做智能配电设备,其实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用TI的DSP和飞思卡尔的ARM做应用,采集数据,控制开关,串口网口CAN口收发报文解析数据什么的。本来日子似乎也就要这么过下去了,跟出国这事情再没啥联系,直到一个人出现……
这个人就是我一个高中同学,关系很铁那种哥们,相貌……惊人,一副皮包骨头病歪歪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身躯上顶着一个硕大的脑袋,明显就是小学霸形象。恩,这哥们当年考的是中科大的分,去的中南大学,后来保送回合工大读研,结果一年还没到就跑去渥太华大学读了ECE的MSc,毕业后因为严重的肾病+胃病+家庭原因被迫回国,但依然朝思暮想回到加拿大——这家伙的三年工签还没过期呢。
那天晚上,哥几个设宴为兄弟的回国接风,散场后,我开车送兄弟回家,因为距离比较远,所以聊的比较多。兄弟用各种辞藻描绘了大洋这边的美好生活,引人入胜。最后他说:我看你的骨骼相貌成绩经历,天生就是个去加拿大的人啊!你去考个英语,我去找我以前的同学和老板,让他们找个导师把你收了吧……这句话突然勾起了我对出国留学的渴望,也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于是从2012年底开始,我就自己买了托福的书在家复习英语。老实说,让一个每天还要上班,加班的人去学习,不是件愉快的事情。那大半年我几乎每天都是晚上八九点钟吃完饭就开始看书,看到12点多睡觉,有时候晚上去接老婆下班,就在停车场里用车载音响做听力,冬天冻得半死,夏天热的半死(为了省油舍不得启动发动机啊,夏天蚊子太多又不敢开窗户)……直到2013年下半年觉得准备好了,才预约了10月份的考试,临考前一天还在临时抱佛脚,结果直接拿着书睡着了……当然最后结果还算马马虎虎,94分,申请大部分学校的工程专业还是够了。
拿到托福成绩后,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各种申请陶瓷之类的事情。在兄弟的帮助下,我准备了自己的简历和PS,各种描述自己的兴趣和研究经历什么的。在各个学校网站上看每一个ECE专业的教授情况,选取方向差不多的,发邮件各种海投+强申。可是简历投出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斤两:八成的简历泥牛入海毫无音信,剩下两成也是婉拒或者来回勾搭几下后婉拒。最要命的是,这时候兄弟跟我说:我找了半天,我导师说你的研究方向差太多没法带,别的导师也没名额,那啥,你自求多福吧……
我勒个去,有你这样坑人的么?劳资为了你一句话连TMD托福都考过了啊……
开工没有回头箭,继续海投吧
大概在2014年3月份,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个印度导师给了我很积极的回复,说看到了我寄过去的材料,愿意收我做他的PhD,紧接着三天后,offer就来了。幸福来得如此快?仔细一看offer,必须走CSC奖学金项目(不懂的同学请自行百度这个坑爹的玩意,并且思索我为啥没去)。和校方argue多次未果,甚至询问自费过去的可能性,校方表示PhD不接收自费学生。一怒之下,劳资不去了。
现在想想没去这个PhD其实是正确的,一来年龄大了,二来自己不是那块料,三来普遍听说印度老师难伺候,四来那个研究方向跟我以前差的挺多……
无奈只能继续找教授,发邮件,强申,等待,PhD不行改申MSc……中间各种苦涩,只有学渣们才能感受的到,那种收到了拒信的难过和后来的麻木……这时候随着失败的增加和等待的焦虑,我的脾气也越来越不好,加上公司强迫加班,不给加班费,不涨工资,发三千块钱当年终奖(还扣了我100块税,日),我辞职了。
2014年7月,我跟老婆漂到上海工作。10月份,我收到了第12封拒信——渥太华大学ECE MSc的拒信。此时我已经走投无路,托福还有一年即将过期,能想起来申请的学校已经申请了一遍,我已经开始准备申请MEng项目了。
2014年12月的某日,半夜手机震动,朦胧中醒来看到是萨省大学一个教授发来的邮件,对我感兴趣,问我啥时候有空用Skype面试一下。看到面试我头皮发麻,扔下手机继续蒙头大睡——当时想想算了,面试估计也是悲剧(后来我另一个留学的哥们给我评估说我被看上的概率低于20%)。第二天醒来,我改变了主意,既然是一次机会,何不好好把握,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吧。这个教授我以前看过资料,年轻有为,研究方向和我以前读研的方向非常符合,也许有搞头呢。跟导师约了周日晚上面试,周末没有出去玩,在家好好准备了面试要点——我们这种工作党在这个事情上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我记得那是圣诞前的最后一个周日,晚上战战兢兢打开Skype,从11点跟教授天南海北聊到快12点,最后教授说,行了,你那里已经半夜了,早点休息吧,回头你跟学校递交正式申请就行了,导师写我。
就这么就成了?!
出于中国人传统的害羞,我没好意思追问教授是不是就真的打算要我了,只好又战战兢兢立刻把所有材料备齐立刻寄过去,然后继续漫长的等待——那边放假了……
这里要说一下我国内读研的导师。虽然她很push,做事很不留情面,甚至当年延毕我半年(不是我做的不好毕不了业,是我的师弟师妹还无法接班,整个项目我是初创人员而且是唯一一个门清的),但是在我出国写推荐信这个事情上,她却鼎力相助,每一封推荐信都事必躬亲,亲自执笔,在申请萨大的时候甚至还私下又给萨大的教授写信夸了我一番。虽然她自己也只是一个在上升期的年轻教授(35岁评上正教授,也是实力派),也许没啥知名度,但是这种态度,我还能对她有什么怨言呢?
等待了足足两个多月,中间催促了几次,等到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正在看春晚的我,收到了正式的录取通知,一个虽然没有funding(教授问我钱怎么解决,我怕开口要钱他就不要我,说了一句钱不是问题,结果真的没奖学金了,还好萨大学费便宜,萨屯消费也不高啊),但是也没有任何condition的录取通知。
数了一下,这是我第14次申请学校,第二次拿到录取,唯一一次可以去的录取。
骚年们,再NB的梦想,也顶不住SB一样的坚持啊!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霸,只是个天资很一般的家伙,某些时候,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渣
2003年的秋天,我带着差一分上211的高考成绩,从安徽省最好的高中之一(合肥一中)却一步跨进了一个全省都排不上号的本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现在叫安徽建筑大学,合肥高校界常说建工的流氓满街窜就是这)。这是堕落的四年,郁闷的四年,自暴自弃的四年,醉生梦死的四年。我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宿舍床上,球场上,或者是学校后门的网吧里度过。临毕业时候,看着二十多门课挂科补考的历史(实际上若不是跟我私交很好的辅导员和几个老师保着我,我在大三就会跟我一个同学一起被劝退)和比分数线差二十多分的考研成绩,发现这时候连后悔都来不及了。那时候确实听说过挺多出国的事情,我以前的学霸高中同学们,有差不多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本科毕业就拿着各种奖学金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在我们这个流氓学校(说是流氓,但是实际上我们学校的土木工程和建筑专业出的还真都是学术型流氓)读一个和建筑毫不沾边的电子专业,出国?那就是一个遥远的梦,听听就好了,连羡慕的力气都不用白花。
当然日子还是要过的,这么差的成绩出去找工作自然无人问津,何况我那时还自视颇高,只能厚着脸皮在家复习继续考研。那段时间倒也不累,天天白天下午出去玩,晚上回来看书到天亮,然后睡到中午。当然,这种复读的日子精神压力巨大,大概相当于成冬青最后一次高考吧。折腾了大半年,总算没白费劲,这次总算考上了研究生,我记得当时考了345分。(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的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虽然我爸妈都是合工大教职工,但是我一点光都没沾上,因为——他们帮不上忙啊)
在工大读研的这段日子里,我充分吸取了本科的教训,首先把考试成绩好好刷了刷,平均分刷到了83——其实那时候依然没有想到出国,只是觉得不能让自己再后悔一次,当然这个成绩其实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的导师,我没法说她是极品,因为最终说来她对我还是不错的。但是,她实在是太push了……那时候每天早上如果9点钟还没到实验室,导师的电话就追过来:你小子在哪,怎么还不来干活?晚上11点时候,想走,一看导师还在那坐着,算了,等会吧……每隔一两周就会被导师拎去讨论,然后各种吊打猛抽(我的师妹不止一次被骂哭),开题报告前后给我改了16次,毕业论文前后改了18次,答辩ppt前后演练了大概25遍……后来我出国前,每当想起对未来研究生生活的恐惧,就会回想一遍自己读研的遭遇——怕什么,以前又不是没见过这个架势。这是我导师的坏话,但在我申请出国的时候,我还得说她好话的。
2011年毕业,2012年初我在合肥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开始了职业生涯,做智能配电设备,其实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用TI的DSP和飞思卡尔的ARM做应用,采集数据,控制开关,串口网口CAN口收发报文解析数据什么的。本来日子似乎也就要这么过下去了,跟出国这事情再没啥联系,直到一个人出现……
这个人就是我一个高中同学,关系很铁那种哥们,相貌……惊人,一副皮包骨头病歪歪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身躯上顶着一个硕大的脑袋,明显就是小学霸形象。恩,这哥们当年考的是中科大的分,去的中南大学,后来保送回合工大读研,结果一年还没到就跑去渥太华大学读了ECE的MSc,毕业后因为严重的肾病+胃病+家庭原因被迫回国,但依然朝思暮想回到加拿大——这家伙的三年工签还没过期呢。
那天晚上,哥几个设宴为兄弟的回国接风,散场后,我开车送兄弟回家,因为距离比较远,所以聊的比较多。兄弟用各种辞藻描绘了大洋这边的美好生活,引人入胜。最后他说:我看你的骨骼相貌成绩经历,天生就是个去加拿大的人啊!你去考个英语,我去找我以前的同学和老板,让他们找个导师把你收了吧……这句话突然勾起了我对出国留学的渴望,也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于是从2012年底开始,我就自己买了托福的书在家复习英语。老实说,让一个每天还要上班,加班的人去学习,不是件愉快的事情。那大半年我几乎每天都是晚上八九点钟吃完饭就开始看书,看到12点多睡觉,有时候晚上去接老婆下班,就在停车场里用车载音响做听力,冬天冻得半死,夏天热的半死(为了省油舍不得启动发动机啊,夏天蚊子太多又不敢开窗户)……直到2013年下半年觉得准备好了,才预约了10月份的考试,临考前一天还在临时抱佛脚,结果直接拿着书睡着了……当然最后结果还算马马虎虎,94分,申请大部分学校的工程专业还是够了。
拿到托福成绩后,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各种申请陶瓷之类的事情。在兄弟的帮助下,我准备了自己的简历和PS,各种描述自己的兴趣和研究经历什么的。在各个学校网站上看每一个ECE专业的教授情况,选取方向差不多的,发邮件各种海投+强申。可是简历投出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斤两:八成的简历泥牛入海毫无音信,剩下两成也是婉拒或者来回勾搭几下后婉拒。最要命的是,这时候兄弟跟我说:我找了半天,我导师说你的研究方向差太多没法带,别的导师也没名额,那啥,你自求多福吧……
我勒个去,有你这样坑人的么?劳资为了你一句话连TMD托福都考过了啊……
开工没有回头箭,继续海投吧
大概在2014年3月份,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个印度导师给了我很积极的回复,说看到了我寄过去的材料,愿意收我做他的PhD,紧接着三天后,offer就来了。幸福来得如此快?仔细一看offer,必须走CSC奖学金项目(不懂的同学请自行百度这个坑爹的玩意,并且思索我为啥没去)。和校方argue多次未果,甚至询问自费过去的可能性,校方表示PhD不接收自费学生。一怒之下,劳资不去了。
现在想想没去这个PhD其实是正确的,一来年龄大了,二来自己不是那块料,三来普遍听说印度老师难伺候,四来那个研究方向跟我以前差的挺多……
无奈只能继续找教授,发邮件,强申,等待,PhD不行改申MSc……中间各种苦涩,只有学渣们才能感受的到,那种收到了拒信的难过和后来的麻木……这时候随着失败的增加和等待的焦虑,我的脾气也越来越不好,加上公司强迫加班,不给加班费,不涨工资,发三千块钱当年终奖(还扣了我100块税,日),我辞职了。
2014年7月,我跟老婆漂到上海工作。10月份,我收到了第12封拒信——渥太华大学ECE MSc的拒信。此时我已经走投无路,托福还有一年即将过期,能想起来申请的学校已经申请了一遍,我已经开始准备申请MEng项目了。
2014年12月的某日,半夜手机震动,朦胧中醒来看到是萨省大学一个教授发来的邮件,对我感兴趣,问我啥时候有空用Skype面试一下。看到面试我头皮发麻,扔下手机继续蒙头大睡——当时想想算了,面试估计也是悲剧(后来我另一个留学的哥们给我评估说我被看上的概率低于20%)。第二天醒来,我改变了主意,既然是一次机会,何不好好把握,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吧。这个教授我以前看过资料,年轻有为,研究方向和我以前读研的方向非常符合,也许有搞头呢。跟导师约了周日晚上面试,周末没有出去玩,在家好好准备了面试要点——我们这种工作党在这个事情上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我记得那是圣诞前的最后一个周日,晚上战战兢兢打开Skype,从11点跟教授天南海北聊到快12点,最后教授说,行了,你那里已经半夜了,早点休息吧,回头你跟学校递交正式申请就行了,导师写我。
就这么就成了?!
出于中国人传统的害羞,我没好意思追问教授是不是就真的打算要我了,只好又战战兢兢立刻把所有材料备齐立刻寄过去,然后继续漫长的等待——那边放假了……
这里要说一下我国内读研的导师。虽然她很push,做事很不留情面,甚至当年延毕我半年(不是我做的不好毕不了业,是我的师弟师妹还无法接班,整个项目我是初创人员而且是唯一一个门清的),但是在我出国写推荐信这个事情上,她却鼎力相助,每一封推荐信都事必躬亲,亲自执笔,在申请萨大的时候甚至还私下又给萨大的教授写信夸了我一番。虽然她自己也只是一个在上升期的年轻教授(35岁评上正教授,也是实力派),也许没啥知名度,但是这种态度,我还能对她有什么怨言呢?
等待了足足两个多月,中间催促了几次,等到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正在看春晚的我,收到了正式的录取通知,一个虽然没有funding(教授问我钱怎么解决,我怕开口要钱他就不要我,说了一句钱不是问题,结果真的没奖学金了,还好萨大学费便宜,萨屯消费也不高啊),但是也没有任何condition的录取通知。
数了一下,这是我第14次申请学校,第二次拿到录取,唯一一次可以去的录取。
骚年们,再NB的梦想,也顶不住SB一样的坚持啊!
废话有点多,这才写到申请完,后面还有签证什么的事情,来不及写了,跟人约了4点半去看一台福特Fusion,上高速试车,OK的话就买了。大家先看着吧,喜欢看的话我再往下写,不喜欢看的话我倒也省劲了:D
原帖作者:闪开
原帖链接:http://bbs.gter.net/thread-1832707-1-1.html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看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内容版权归寄托版友闪开所有,不代表寄托天下立场。未经原作者允许,谢绝其它平台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