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排名出炉之后想要说的一些话 (2015年5月更新版)
寄托天下 2015-05-19 16:54 我要评论 浏览3046次
新排名出炉后,明显感到各种择校问路帖一夜暴增,有一些话想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当然,仅是一家之言,难免不够完整,仅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有更多的补充。

1. 选校之惑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US NEWS 排名的数据基点,其数据基点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1L学生录取的LSAT和GPA分数,其二则是3L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这个排名是给JD的而不是给LLM的。但请注意,这个排名体系是US NEWS 给" Law School“ 的, 之所以坊间会有这个说法其依据就是LLM学生的数据并没有成为统计的样本,事实上LLM同学的多元化也使得除了托福之外都没有可以量化的统一标准。 当然, 既然是给法学院的排名,对于LLM来说当然是可以使用的,至少这意味着学院的资源,学院的被认可度等一系列问题。

但我必须要指出的是:


第一, LLM的名次界限划分正在逐渐模糊化,部分学校产生了区别于传统1年项目的2年项目相信大家都发现了,2年项目的录取标准是低于正常传统项目录取的,而除了时间和金钱上的多余付出外,获得的成果两者之间几乎是无差别的。

第二,保住排名有时是可以有小动作的,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Native来说法学院的热度不如前些年了,法学院面临着一道选择题,那就是保住节操宁缺毋滥和降低标准保证满员。现今来看,大多数学院都选择了降低标准保证满员,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保证了学院的收入。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降低JD学生的录取标准会导致学院的名次下降啊,毕竟新生的LSAT AND GPA 都下降了啊,怎么办? 很简单,将名额挪移给不作为排名样本数据的LLM, 既维持了排名,又保证了满员和财政。

第三,千万不要为了新的名次榜动摇选校。 35和30的学校在你们求职之时并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甚至lower T14和15-17的学校也不会有本质的区别。合伙人和HR一样都是给笔试或面试,各凭本事。极端一些的说,很多Top所的HR对学校的所谓名次根本没这么熟悉,我本人就在NY job fair 上听到国王的木头之HR说UIUC是25名左右的学校。我不得不说,律师行业的外向性造成了律师个体基本都是很自信的,甚至可以说是略带自负的,他们有自己判断一个人的标准(有些律师是markeitng 路子,可能就喜欢颜值高会忽悠的asso;有些律师希望你老老实实搬砖别多事,就不会喜欢特别会说的asso,诸如此类)。当然了,他们有随意选人的标准和资格,别忘了,谁在pay 你,不是US NEWS。 很多同学发帖子问,这几个学校从回国发展来说哪个好啊? 我很遗憾的说,都差不多,面对比你高一个level 的学校你就被打爆了,面对跟你差不多level的学校竞争者,一样笔试面试,看自己。 与其考虑所谓的发展,不如考虑治安,花费, 校园生活,天气,食物,交通等这些问题。 即使实在是排名控,我也提醒一句,那你应该看你毕业那年也就是明年的排名,那个才真正的对你有意义。

二. 未来之惑

这一点其实在第一点中已经有所涉及了。

先说说大家关心的留美, 这个话题其实早从两三年前就已经盖棺定论,但似乎每一年都会死灰复燃,大家对自己有信心是好事,但更要理性的看问题。

第一,体面的留美基本不可能。 我就问一句,有多少同学觉得以自己现在的能力和本事,一年之后配得上13-14万刀的global pay的? 不肝颤么? 很多同学在国内只是在不错的律所实习过,翻译过文件,干过杂活,很多人甚至只是在普通律所和法院订订文件,整理档案。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啊。 套用《亮剑》中李云龙的那句话:老子最烦朝天放炮的兵了。 当然,不是说大家不够好,而是在语言,文化,甚至人种的各种情况下,你们施展能力和抱负的空间会受到限制,再加之能力和阅历上的不足,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留美其实不难。 留下和体面地留是两码事。 如你能接受华人所或者移民所,那么就业的难度绝对小于你毕业后回国进入TOP所,而且不是一点半点。 很多移民所面试时候最关心的问题在于:a. 你能现在马上来实习么?实习能每周多久? b. 你的H1B能自己解决么? c. 你们家有没有EB-5投资移民的计划啊? d. 你能接受温饱程度的薪水么?  你看看,人家关心的都是什么? 人家关心的是你是不是廉价劳动力,你家爹妈那点血汗钱是不是能成为潜在客户!

第三. 不要迷信什么某校就业特别特别好这样的玩笑。 我记得UT的jimmy 小哥已经坦诚的说过了, UT LLM 留美就业很难很难。 所谓的就业好,前提有两个,第一JD,第二美国人。 没有这两个大前提,对于大家来说毫无意义。 事实上近些年T5甚至T3的LLM 能体面留美高pay的又要多少呢? 绝对实力下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又怎么可以期许某一个地区的大态势来拯救大家呢?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我在Linked in 上就看到一个GTU的LLM(小本无经验)毕业后在Jones Day 纽约办公室做了contract attorney。

好,回国的问题我在第三点价值之惑里面来说。


第三, 价值之惑

很多人都在对LLM学位的价值进行大讨论,我也来这里掺合一下。

1. 首先,我必须要说的是,在美帝的master 教育阶段,法学院依然是最有节操的之一。 很多名校的其他master项目是真的出了些许问题,比如某C学校的EE项目。

2. LLM 不是暴发的投资项目,只是利息还可以的稳定国债。 LLM给一个人的增值是肯定的, 来说说LLM的回国问题, 本科好LLM好的朋友,大多数人都找到了还算不错还算可以的职业生涯的起点,本科不强势LLM不错的朋友也都因为这个学位获得了一些在本科阶段绝对不可能获得的机会和可能。 光从这个来说,已经是增值效应了。 但你不能指望这个项目让你一夜暴富,让你有房有车,让你立马高大上。 LLM经历是一个细水长流, 慢慢回报,不仅从薪水,还从职业发展,人脉,人生经历,视野拓宽等诸多方面。要有耐心,等得住的人才是值得等的人,急什么呢? 今年是中美恢复建交的第35周年,我深信中国律师的国际化道路也还处于初期阶段,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绝对是光明的,可以期许的。

3. 学习中每个人的获得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想尽可能的增大自己的投资价值,那么千万不要去虚度,争取每一个机会去提升自己。 选课的时候除了那些功利主义下必须选的课程外,不妨也可以尝试一下Public interest 之类的课程,了解一些国内看不到的方面,看一看教授的思考,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获益匪浅。努力的考一个Bar,不管过不过有一个交代。 跟一到两个教授发展不错的关系, 是今后自己职业生涯或许存在的助力。 去试试law review/journal 的编辑职位,不管求职有没有用,至少可以写进简历(总比你本科那些志愿者,学生会,小项目啥的好多了吧)。

4. 找工作选所时应该要跟你的合伙人多聊聊,尝试着用你理性的观点去评判这个人。职业生涯前期你会受到一个或几个合伙人的深远影响,甚至他们的风格可能会不自觉的给你打上烙印。所以,以前我们说选所不如选方向,我觉得,选啥都不如选人重要。拿我自己为例子,进所前我对赵久苏律师的认识仅仅是JonesDay 上海以前的超级大趴,名声很响亮,坊间的风评也很好。走近一起共事后,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传闻不假。最重要的是,赵趴愿意教人,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跟你推心置腹的说上一两个小时,指出你的问题,说出他为什么要这么改的原因的整体思路。 所以,选对人才是最重要的,永远记住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5. 生活才是最难的。 绝大多数的同学回国后可能去了北上广,而这些城市基本不是我们的家乡,因此我们要继续一个人,独自在外生活和工作。所以,第一,抽空常回家看看家人;第二,生活的琐事才是最繁杂的,但要学会开心;第三,学会对别人说不,工作再好也要有休止符和限度;第四,没有任何事不去做是真的会塌天,地球不转的,自己开心最重要。 想到一句朋友之间的戏谑之言:要不是家里穷,又能吃点苦,谁出来做律师啊。

anyway, 祝大家好运。不要因为一个排名乱了阵脚, 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即将回国的准工作党们,也希望你们找工作好运,好好保重身体,回来了我们在上海常聚聚。毕竟,寄托人一路走来,感情不容易。


你们的朋友:四蛋


原帖作者:我是四蛋

原帖链接:http://bbs.gter.net/thread-1708925-1-1.html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看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内容版权归寄托版友我是四蛋所有,不代表寄托天下立场。未经原作者允许,谢绝其它平台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