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ed math & math (and some statistics)@Columbia
寄托天下 2015-05-05 17:30 我要评论 浏览3738次
开头申明,这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大家随便看看就好~(行文比较杂,想到哪说哪,大家见谅)

Part 1—Applied Math

鉴于作者是applied math专业的,那就从这里说起吧。

Applied Math(以下简称apma)属于CU-SEAS-APAM里面,也就是Columbia University—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Applied Physics and Applied Math with Material Science。不像其他一些学校,比如NYU之类,Applied Math并没有和Math一样划分在GSAS之中,而是划分在了中国留学生最多的cu工学院之中,可见,cu的apma还是比较偏应用的。

cu的ms@apma算是小规模,老师不算多,学生也很少,方向说白了也就那几个。基本上,就我了解,大多数老师都是和cu的Lamont earth那个研究所合作,做一些geophysics相关的研究。做理论的比较少,貌似也就weinstein在做(不知道bal的那些inverse problem算不算)。 Michael Weinstein算是系里比较大牌的教授,不仅是apma这边的教授,也是math那边的教授,由此可见其理论功底(关于教授的研究方向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可以去apam.columbia.edu上了解)。

cu的apma基本上就是course-only,修满30学分就可以毕业,其中至少有5门是core courses(貌似是在8门课里选5门),cu每门课基本上都是3学分,math有些PhD的变态课是4.5学分(和3学分的课一样的学时,我见过的最变态的是‘legend’ Hamilton的PDE,每周至少75分钟,然后是4.5学分)。所以,core course就占了15学分了,其余5门课(如果继续按照3学分一门来算的话),叫做elective courses,可以在IEOR,CS,MATH,STAT,ME等相关课程中选择,有些课,比如ME的control就可以作为elective course,CS的algorithm也可以,至于有些自己不明了的,最好还是问问系里的advisor,毕竟,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花该花的钱,选自己喜欢的课。

至于学费,我了解的,貌似SEAS都是按照学分来交钱的,一学分1700刀左右,一门课一般都是3学分,所以一门课基本上都是5000刀左右。GSAS(也就是math那边)貌似是每学期18学分(一般是六门课)以下都是2.7w刀左右,超出18学分的再额外交钱。

招生方面,我只知道招生比较少(其实数学方向申请的人也不多吧)。至于录取难度,PhD肯定比MS高出很多级别,apam这边的PhD招生规模我还不太了解,math那边是很少,去年大陆招了8个人,全球貌似是17个左右,这个math官网也有的,我就不去核实了(math.columbia.edu)。一般来说,cu的MS项目普遍比较水,这点也都是人尽皆知的,但说到底,都得是看自己的努力不是。cu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资源优势,毕竟是藤校,而且老师肯定不水(大多数情况下不水,stat有些老师另说,毕竟stat人巨多)。



Part 2—Math

cu的Math还是很赞的,全美top 10是没跑的,topology,algebraic geometry等都是很领先的,系里有‘legend’ Hamilton(Ricci Flow 创始人),但貌似Hamilton现在年龄大了,而且课也少,所以多少也算是处于养老期了。据说Wei Zhang的number theory做的很牛,我不太懂,所以也不评论啥。

math楼很破,这点是我一直想吐槽的,其实cu很多楼都很旧,除了工学院mudd以及nwc等一些楼之外,其他的都很破,估计是故意营造一种历史的气息吧...而且,神奇的是,math楼的图书馆不用刷学生卡就能随便进(这和其他图书馆不同),估计是为了吸引学生多去读数学书吧 ;)

如前文所说,cu的math去年招了不到20个PhD,中国大陆占了8个,貌似北大两个,中科大一个,厦门大学一个,南京大学一个...其余的记不清了,反正很少就对了...貌似有几届招的人比较多,有过20-30人的规模,估计是和经费有关吧,具体的可以去看math.columbia.edu。很绝大多数学校一样,除了本科生,cu的math也只有PhD项目,然后一般就是配四五年TA,奖学金肯定是能够cover正常生活费了。




【趁着今天刚和老师meeting完,在我去赶作业之前,我抽空再(tu)说(dian)点(cao),最近和老师的meeting时间越来越短了啊,主要是这周有个midterm,我就没好好看书,导致meeting的时候没啥好说的,10分钟就结束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寒(tao)暄(lun)了(cha)...】

Part 3—Life around CU

好吧,谷歌地图告诉我,cu的morning side校区坐落在upper Manhattan。具体的,也就是东西Broadway和Amsterdam之间,南北114和120街之间,作为主校区,其实小的可以...步行20分钟就可以转一圈...校园里没有车,因为从112往120街,是个上坡,学校里有不少阶梯,所以车也没用不是...具体的校园设施什么的,去官网找地图就一目了然了,来学校逛两遍也就了如指掌了...基本上每栋楼都有一个图书馆(工学院mudd没有,之前有,现在搬去NWC了,合并为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brary)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住房吧,cu有房子,主要是两种,UAH(University Apartment Housing)以及iHouse(International House)。UAH是最抢手的,学校的房子,不破,当然也比不上那种豪华apartment,性价比很高,而且离学校近,最主要的是按月付房租(因为如果在NYC自己找房子的话,基本上除了二房东,正规的都是要一次付一年的房租加押金)...而且,啥设施坏了,填写个维修单就好了,学校有人帮你修~

UAH的房子,主要分为apartment,dorm以及studio(也就是单人工作间,厨房客厅连一起,一般就是个大矩形),按照平均价格来看,dorm最便宜,其次是apartment,之后是studio(因为就一般就一人住)。Dorm的优势在于便宜,每月700-900之间,根据房间面积来算,基本上有独立的卧室和share卧室两种选择,我想大家都会选择独立的吧...dorm的缺点在于没有独立的厨房,虽然我自己平时不怎么烧饭,但有个独立厨房还是比较方便的,尤其是早上煮面条,晚上弄点夜宵啥的...dorm的卫生间也一般是公用的,貌似是那种一层楼一个大的这样,挺像国内的一些大学宿舍的...

Apartment是大家最喜欢的,一般2-4人一起住,有单独的卧室,有share的客厅,厨房,卫生间...有没有一种爱情公寓的感觉?(呵呵,你想多了)。但,的确比较舒适,而且价格适中,像我现在的房子,我有一个室友,两人每月房租不到1200刀(学校房子,房租包含水电气费,只要自己单独交个网费,一般每人每月30-40刀左右)。我一般不沾家,浪费了大房子,对我来说,实用率最高的莫过于客厅的电视和PS 4...

Studio一般是情侣优先,一张大床,一个厨房,客厅,卫生间,足以满足小两口的生活~单身的一般很少住studio,贵不说(一般1500左右),主要是没人照应...

其实,UAH是规定不让转租或者自己私下合租的(比如自己偷摸着再找个室友分担房租啥的),但其实他们也不会查户口,你就是金屋藏娇,他们基本上不会发现...但一旦发现,貌似处理的很严肃,终止你的项目的可能性都有...所以大家还是少冒险,没差多少钱不是...



(在和老师meeting完,以及midtermsss来临之前,我再更新一点)

上回咱说道住宿问题,现在咱说说吃饭问题,前两天cu大门口对面的ollies中餐馆着火了,其实是被楼上的Barnard的一个房间殃及到的...但不论怎么,还是在近期关门修理了...这也引发了众多cu中国留学生的关注,我记得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人就在转一篇文章《哥大中餐馆的前世今生》,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搜,说的还是蛮全的...

至于平日里的吃饭问题,一般是女生勤于烧饭做菜,男生一般偶尔做一顿,基本上还是靠在外买,但最好的情况,还是找个女朋友一(bang)起(ni)烧...一个月平均来算,每顿都在家做饭的话,一个月能省200刀左右,其实顿顿在外买餐车也好,吃小餐馆也好,一个月也就500刀左右...

在家烧,首先,你得有独立的厨房,那些住dorm的同学就别想了,毕竟分享一个厨房还是比较蛋疼的,一般住apt的同学经常会烧;其次,你得会烧,像我这样煮面条都能把锅烧焦的就算了吧,还是对自己好一点吧...在家烧的好处就是卫生,干净,不是说外面的饭有多脏,但大家都懂得...而且,自己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辣的,咸的,淡的,甜的,酸的,只要你会做,法拉盛,chinatown肯定都有食材...

在家烧,也有缺点,就是太费时间...而且吃完还得洗碗啥的...像我这种,在家吃完就喜欢往床上一躺,那更是蛋疼了,午觉直接睡到晚上...所以,一般临近考试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在外面买...

在外面买,cu周围有不少餐车,中国的,韩国的,墨西哥的都有,但生意最好的肯定还要数王阿姨和洛阳大叔这两家,王阿姨家的盖饭种类多,口味也不错,大叔也有盖饭,主打盐酥鸡和肉夹馍,牛羊肉串也很好吃...小餐馆的话,Broadway大门对面有两家中餐馆,也就是ollies和vine,但vine因为主打日式,所以点餐还得说英语...Amsterdam那边,有个chebella pizza,pizza和盖饭都不错,管饱...价格的话,餐车一个盖饭大概5刀左右,餐馆大概10刀左右(加小费)。



Part 4—Statistics

cu统计ms,多么熟悉的名字啊,好吧,不可否认的是,一提到cu的统计ms program,大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水项目’,一时间,它就是水项目的代名词。那么,什么事水项目呢?简而言之,水项目就是招生梯度很广,不排除有大牛的存在,但也有很多硬件比较低的学生被录取,很多人说这就是个圈钱的项目,就是cu为了赚学生学费的...我虽然身边有一些统计的同学,但因为毕竟我本人不是统计的,也不太好说。就我的一般了解来看,统计的课难度还是不小的,但人数的确很多,而且95%都是中国学生,剩下的一般是part time的老美,2014年的ms新生多达200+人,要知道,这个数字的零头都比很多项目一届招的人总数还多...当然,不能因为人多就说人家水...

未完待续。


原帖作者:2571927815

原帖链接:http://bbs.gter.net/thread-1804954-1-1.html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看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内容版权归寄托版友2571927815所有,不代表寄托天下立场。未经原作者允许,谢绝其它平台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