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典范
寄托天下 2014-10-24 10:20 浏览4305次

141023101041_CYVak.jpg


关于作者:袁应笑,1989年生,浙江金华人。2011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2013年耶鲁硕士,目前于伯克利读博。


第一次来加州的人,无论是走三藩还是LA,第一感觉都会是:加州怎么那么村啊?


从三藩机场驱车去东岸,除了远处地平线上市中心的那几幢高楼华宇,沿路入目尽是低矮平房。而如果从伯克利驱车去斯坦福,路的两旁经常有一边是海,另一边是绿丛掩映的低调别墅,或者挂着并不醒目logo的长条平房——硅谷这个村。


我走过一些北京和香港的富人区。整体感觉是非常高大上。首都机场附近有若干明星居住的别墅小区,别墅成排罗列,草坪和花园都对应得整整齐齐。门口则永远站着保安。香港的富人区就不用说了,价以亿计,都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香港。从太平山顶的观景台,可以看到比观景台更高的豪宅,都自带阳台。


他们的高大上,是真正的又高又大又上。得仰视的。


加州的富人区就让我为美国人感到十分惭愧。如果不是旁边有人跟我指点,告诉我这是富人区,我真的会以为这是不是艺术版的贫民窟啊。像WoodsideHillsboroughLos Altos Hills这几个村,人均收入都是排全美前十的,房子都是cottage(村舍),盖得跟给牛住似的,无非是门廊整得比较有艺术气质,放个南瓜呀稻草人呀,插一束喇叭花呀什么的。


当然加州因为地震的缘故,不允许建太多高楼。所以把LA想象成香港的人都会很失望,因为LA的市区和好莱坞都平得跟男人的胸部一样,那一棵棵椰子树就好比男人胸口的毛——房子全都没毛高。


于是乎,世界著名奢侈品店,开在LA,一个个都开出了地摊的感觉。那些在中国占着百货楼一整面墙、习惯于享受仰视的法语意语词,这时就跟葱似的插在路边的小房子上。你坐在公交车里,看到车窗外一幢土黄土黄的小房子,心想:“哇,这房子很有东北农村的范儿嘛。小沈阳家的吧。”眯眼一看牌子,哟,爱玛仕。


独加州的房子矮吗?也不见得。从纽约去纽黑文,要穿过康奈狄格州的富人区。这一带非常像东北大兴安岭和神农架原始森林。一路上都是树丛掩映,如果不是绿树林里偶尔露出一个屋角,你常以为自己是开着车走在森林里。


我抱着旅游的目的去硅谷看同学,非常的失望。北京中关村虽然也不是旅游的地方,好歹有很多高高的房子,还有中关村购物广场,你可以慢慢逛嘛。硅谷,这个跟中关村齐名的地方,一个每次拿起苹果产品都能联想到的地方……实在是太普通,太平凡了,太没东西可看了。


Oracle和苹果的楼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盖得超过十层;且好歹人家房子是玻璃幕墙的,不至于土得掉渣。Google的房子真的是泥土色泽泥土质地啊;高只两层楼,毫无艺术特色地绵延了好几个街区。要不是旁边五颜六色的Google大字,简直以为是乡村猪肉加工厂。Google门口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自行车给游客免费骑。我们几个人骑了车走在风里,登时有了一种回到乡下的清新感觉。-_-|||


141023101047_fZrWE.jpg


谷歌啊,哥啊。你都已经这么牛逼了,你敢不敢把房子造好看一点,来慰劳一下我们这些大老远赶来膜拜的游客啊!你要不要把钱全给员工吃喝玩乐啊!


不错,这家公司正是宅男的天堂。在Google工作的同学,年薪十万刀加,在公司有吃有喝,有睡的地方。除了繁殖后代,人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可以在公司解决。


公司也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所以旁边有个地方正在施工,正在给员工盖棒球场还是网球场。


我们逛完Google后,同学也感觉得硅谷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对我大老远跑过来表示抱歉。看着我一脸失望,同学安慰我说:“硅谷也算是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硅谷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典范啊。


现在回头再看,我深深地感觉到,硅谷的公司都具有一种浓郁的泥土气质,以及一种原始的自然气息。这种对大自然的亲近和乡村的泥土味道,从硅谷各大公司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


Apple, 苹果;Adobe, 土坯;Amazon, 亚马逊;BlackBerry, 黑莓;Cisco, 青鱼;Google, 谷歌;Oracle, 甲骨文;Yahoo, 雅虎;SanDisk, 森蝶;twitter, 鸟吱吱叫……都特别大自然。


Oralce工作的同学说他每天九点上班,下午四点左右就没事了;下班以后,有时去斯坦福上课,有时做自己的创业公司。他毕业一年,女朋友跟车都是这一年有的,下一步开始考虑房子。


当然,这是事情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是,作为少数族裔,在硅谷要混到管理层很难。同学的直接领导,拉丁裔,已经四十来岁,在Oracle工作十多年,可是也不过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而已。


我跑去他们公司看。他们的办公隔间不像国内,一格一格的。有一个巨大的室内空间,隔板隔出大约可以供五个人烧烤的地盘,由两个人分享,每个人占着一面墙的桌子。那桌子上放着两台电脑,还有无数零食。一看就是宅男的天下。


141023101017_MtwSC.jpg


探头往窗外看,是一个碧玉色的人工湖;湖中央支着一艘帆船,是某天他们老板拿直升机吊过来的。他们老板应该算是宅男的终极进化版。


斯坦福的校园还是很漂亮的。尽管不像东部的常青藤老校,他们不盖那种欧洲城堡似的大房子,但他们在当地西班牙殖民风格的基础上,发挥出了一种以土豪金为主要色调,以黄土高原为主要基调的建筑风格。走在斯坦福风格的土豪金长廊上,非常容易想起革命圣地,延安。把窑洞造出了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斯坦福不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学啊!


141023101048_rNwdR.jpg

真的很像窑洞,真的很像窑洞啊!...


在一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科学发展观得到如此严格的贯彻落实,人与自然能够如此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我既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微微的心酸。中国的城市与美国的城市,比如北京和纽约,如果把空气质量、环境质量彻底无视的话,在楼的高度和城市的高大上方面,已经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了。可是农村呢?


百度百科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词条:“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方面声称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一方面又说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一边说放心放心,你们不会被抛弃的,另一边又说,自力更生啊,艰苦奋斗啊,别想着老靠国家啊。诚然这恐怕已经是七八年前的提法了。可是这七八年,中国的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中国的农村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中国的中国人,是拼命想要往外跑,还是也想着要回家了?


美国人不会老想着往大城市挤,因为国家不会只把资源一味地投在大城市(或者不如说,国家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的作用很小,经常是企业在选择资源流动的方向)。当企业愿意走向农村,走向山岭,走向沙漠与荒地(加州原是沙漠),企业来了,人来了,基础设施就开始建了,那个地方就自然而然地建设起来了。

因为他们不会为了经济指标,而把城市的楼造得跟要升天一样,所以他们才有足够的资本建立硅谷式的乡村社区。因为他们不会只关心城市利益,把所有好学校、好医院、大商场全都建在城市里,所以城市与农村不会被人为地划分出那样大的差距。因为他们不会为了“好看”,“有面子”,而拼命给到此一游的游客修什么形象工程,所以他们的穷人即使不上班,也可以去问政府要救济金。


很重要的一点,不是政府在规定资本流动的方向,是个人。


美国政府在硅谷的建设中,也许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可绝对不是硅谷建设的主导者。斯坦福作为硅谷在技术上的引领力量和硅谷创业阶段的主导者,本身就是教育资本自由流动的一种体现——斯坦福之所以会建在硅谷,是因为斯坦福夫妇的无意选择。而北大之所以会在中关村,是因为有人说你好烦啊快滚去中关村跟燕大合并了吧。

我有些天真地想,什么时候中国不再以“增加”和“发展”作为目标,不再以高大上作为标榜的资本,什么时候中国的富人开始惦记责任而不是炫富,开始兴办学校而不只捐款(做到这一点,首先政策要放宽),到那一天,中国的硅谷,也许就建起来了吧。


版权信息:本文为作者授权寄托天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