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的深度解析(二):留美生活中如何get involved
寄托天下 | 2014-06-27 15:45 | 我要评论 | 浏览3892次 |
[align=center][attachimg]5471[/attachimg][/align]
[font=微软雅黑][size=2][backcolor=white][b][font=微软雅黑][size=2][backcolor=white][/backcolor][/size][/font]
对传媒专业学生尤为重要![/b]拿到offer的要看,申请的同学也要看!这两天也有人问我实习、工作方面的建议,具体的建议我会在下帖中集中介绍,但是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你在美国过一个decent的生活,[color=#ff0000]最最重要的就是英文一定要好!必须要好!必须要好!一定要好![/color]
能最终被录取来到美国学习,也确实是通过自身努力(既然你在看本帖,说明你是靠自己努力,而不是拼爹拼娘)实现的童鞋们,我告诉你,无论智商还是情商,你都比你的美国学生peers (我就不说普通的美国人了,除了英文,他们的脑子能处理的事实在是minimum)更优秀!首先Admission committee对你和美国学生的录取标准是一致的,你一个外国人,能用他们的语言考试、申请,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你还在广大优秀的中国学生中脱颖而出,你必然比他们美国人优秀得多啊!所以首先给自己鼓掌!
但是,刚来到美国的,刚披荆斩棘完的,心高气傲的中国学生必然都会经历一个心理落差。为什么?研究生阶段的课,大多是小班,美国教育的氛围是老师和学生是在[color=#ff0000]交流[/color],不像在中国老师讲,学生听。事实上美国老师鼓励学生多讲。一方面这是美国的文化,每一种声音(即使很shi)都会被尊重,而且老师认为多元甚至对立的观点可以帮他完善他的理论。另一方面,美国人也很自信啊,想到什么,不管好不好人家就说啊,前面说了嘛,即使很shi的观点也会被尊重啊。所以第一堂课,老师刚开始讲,你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呢,那边学生开腔了,老师得反应吧,两人聊上了。你也想说啊,心理琢磨我这个想法好不好,会不会被认为很shi?另外,我这个词组这个用法对不对啊。等你想完人家已经下一话题了。经历了几次,你憋屈不啊?而且这种情况不只在学校里,生活中也一样。你去买个菜,看别人都和Cashier聊个两句,至少能自然的打招呼,到你那,勉强听懂,也不会微笑说个have a nice day. 你不笑,人家也不笑,你心理想凭什么啊?和房东提房子的要求,总觉得有些意思没有传达到,因此他误解了你,你想解释,但好像要用一大堆英文才能把那意思说清楚,心想还是算了吧。你委屈不啊?
所以无论你是因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还是真心愿意融入美国文化,还是因为要在美国工作必须做到,你的英文都一定要好!那什么程度算“好”?就是你可以[color=#ff0000]express yourself freely。[/color]这里有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你说中文的时候不是能somehow(通过很多语调、语气、或一些特别的词)婉转表达你的语气或你暗含的一些意思吗?你说英文的时候也要能做到这样。不是只是抛个结论在那,而是把你提出这个concern背后的考量也要说出来。这就要求你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很多意思,一方面语速要快,另一方面,要熟悉掌握idioms,说出个idioms很多意思就都出来了。第二,不需要打草稿,边想边说。这个要在熟练的基础上做到。熟练之后很多话就张口就来了。第三,配合一些手势、面部表情和语调。美国人讲话都很生动的,你也应该哦。
很多人不明白一些学校面试还有video essay的意图,其实就是在测试你是不是能Speak English confidently.大概从08,09年,美国经济不好的时候起,美国高校开始了对国际学生的扩招,而中国学生是主要生源。大量中国学生的涌入,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feel,尤其是在英文如此关键的传媒学院。一所学校的亚裔professor这样和我讲:中国学生“拉帮结伙”,在课堂上彼此small talk,讲的还是中文! 他相信他们program的情况不是个案。而且这样的学生也难有什么建树,除了学费,对学校的贡献也极其有限。所以你在申请的时候就要表现出来你在跨文化沟通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到美国以后融入当地的学习与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同时,请你相信我,如果你能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六成,你就一定会比你的美国peers优秀!
好,现在来说怎么能做到Express yourself freely. 基本的原则就是一直说英文。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方法和资源。
[b]1.Language Center[/b]
学校其实有很多给国际学生提高英文的资源,Language center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不同的学校可能叫不同的名字。像USC的language center我是无意中发现的,它和Writing center在一起。每天下午都有tutor在,一般都是本科生。他可以和国际学生聊天,你也可以向他问各种问题。因为去的人很少,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对二,一对三的聊天了。这种机会最理想了,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讲,随便什么话题,不用担心出错,有不会的还可以问tutor.另外,常和老美聊天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学到很地道的用法,记下来你以后就知道怎么用了。
[b]2.Writing Center[/b]
Writing Center是另一个学校提供给国际学生的资源,对于提高写作帮助太大了。学校的Paper作业我都会提前写好,然后拿到Writing center去改,那里的老师也大多是学习语言或者写作的研究生。而且USC的Writing center还会问你要不要发信给你的老师告诉他你来这改paper了,老师通常也会因为你的努力多给你个加油分。^–^ 我几乎每篇paper都会去那改个几次,有时候没有paper还自己写点东西然后让他们改。Paper是重要,但比paper更重要的是你写作的切实提高。从语意通顺到用词到连贯性,改过几次,你就渐渐知道自己的问题,而且也知道好的文章应该是什么感觉的了。这都是免费的资源,为什么不用啊。
[b]3. Language partner[/b]
很多学校会有学中文的Club.祖国的大好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学中文,而那里你通常可以找到想学中文的partner.像我和我的partner每周见两次,每次一个小时,前半个小时我来讲英文,他来correct我;后半个小时,他讲中文,我来correct他。像我要去做presentation,我都会在他面前rehearsal, 让他帮我改进。
[b]4. Bridges International[/b]
Bridges International是一个专门为留学生服务的基督教的fellowship (同Club的定义差不多,每周聚会一次),在美国不少高校都有。我喜欢那里的原因是,他们从不生硬的向你传教,而是通过很多活动向你介绍美国节假日,美国传统。有时候还去美国人家里过Easter, Thanksgiving。我就是从这里受益颇多,所以现在还在我生活的城市为那里的Bridges服务,还邀请国际学生到我家过节(嗨森啊)。我很多native speaker的朋友都是在这里交到的。因为这里都是国际学生,所以在这样的场合大家都讲英文,而大家也会对你的英文比较宽容,让你可以大胆的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还会有一些Bible study groups (大家在一起就一段Bible上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多么好的练习英文的机会啊。我知道中国学生因为从小的教育对这些会比较排斥,但是,我们既然来到了美国,就要学学美国的精神,对多元文化包容一些,更不用说主流的宗教文化了,更何况这是绝佳的提高英文的机会。至于会不会接受宗教观点就看个人了,没有人会强迫你,这里讨论的是提高英文的问题。
[b]5. On-campus jobs[/b]
校园工作是个很好的让你初步了解职场环境、学习如何与老板和同事打交道的实验场地。美国人的工作氛围是很轻松的,有事没事开个玩笑,聊个天,如果你还没有自信以英文来应对这些,你可以从校园工作做起。USC大部分的课是在晚上,我白天就给自己安排了各种事,让自己constantly speak English. 我那时选择了一份在咖啡厅做cashier的工作,这样我既能学习食物的名称,还能和买东西的人interact一下。这工作除了付你工资还在工作当天给你午餐券,我就把学校各个吃自助的地方吃了个遍,有时候还攒起来,请我的朋友一起吃。这些地方的国际学生都比较少,自己吃可不舍得呢,也算是小小的开了眼界吧。其实美国食物是了解美国文化很重要的一步,我最开始看电视只看美食频道-Food network.学习各种食物的名称,烹调时用的各种动词。学英文真的不是一个多考验智商的事,其实就是知道人家在各种场合习惯怎么说,你就也那么说就好了,但是一定要用心。[/back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2][backcolor=white]
[/back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2][backcolor=white]接着说留学生活中,如何提高英语水平。上帖说的都是校园里可利用的资源,下面说说生活中都能想哪些办法。
[b]6. Roommate[/b][/back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2][backcolor=white]在经历了第一年的香港室友不配合我说英文的失望之后,我想我得找个老美做室友。后来我和Bridges的一个美国朋友顺利成为了室友。之前也有些忐忑,平时做个朋友还可以,作室友的话生活习惯能不能彼此适应啊。也顾不上想那么多,只要能让我一直说英文就好啊。后来真的学到很多与以往不同场景下的英文。比方说她要进我的房间,会敲门然后问:Are you decent?这个你在其他circumstances下很少有机会碰到吧。除此之外,还学到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一起看电视她还会跟我介绍一些美剧、经典的电影之类的。不过也有产生矛盾的时候,这时的negotiation甚至fight都超练英文啊。虽然有磕磕碰碰,但是一年多的相处也加深了感情,多交了个朋友。
[b]7.和说中文的同学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交流,要求他们说英文)[/b]
在我去美国之前,我在凤凰新媒体老板就和我说:到那边后,离中国人远点,不然英文好不了!这句话我一直记着。我们到美国去,不就是要和当地的文化,当地的人交流吗?如果还是混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那去美国学习的意义就太有限了。请大家不要误解,都是中国留学生,到美国之后联谊、互相帮助都是很正常的事,我不是说不要你这样做。但是,请你一定要把握好度。事实上,如果在美国学习了几年之后,成天打交道的都还是些中国人,这样的留学经历是成功的吗?而且更重要的是,前面说到了,语言是要在熟练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表达自如的。多说一种别的语言,你就失去了多说英文的机会,你就少了一分提高英文的可能性。再有,你也可以和中国学生讲英文啊。我就见过那种,不论对方说什么他都说英文的人。勇气和精神都太值得我钦佩!
[b]8. Events[/b]
Ellen Degeneres 是我最喜欢的Talk-show主持人(不知道的童鞋,就是今年主持奥斯卡的辣一个)。无意中去他们的网站,看到在招节目观众。偶就报了名啊,后来就接到电话说我的申请被接受了啊,我就和我一个美国学妹和她妈(她妈正好去USC看她)去了啊。太震撼了啊。那节目太会商业化了。我们被要求很早就在停车场处等,当天下了雨,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就出来兜售Ellen雨衣,太会做生意了!进场的时候,我们就排很长的队进入studio,但是进入studio之前要穿过Ellen shop,里面都是她的Syndication啊,杯子,T恤等等,商业化做得太好了吧。录制开始了,一阵欢笑过后,什么?才40几分钟!相当于没有浪费的部分,全部放到播出版里啊。国内录节目,半小时的节目要录一小时,一小时的节目要录两个小时啊。佩服主持人!!!我相信在纽约或是奥斯汀都会有类似这样的机会,甚至更好玩的活动。多去explore,会让你体会更多,也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和native speaker交流的话题。
[b]9. TV/Films[/b]
最后说说美剧/电影/TV Show.这些当然是学英文再好不过的素材,但是要想发挥最大的效用,也要讲究方法。首先,这里我对这些内容的界定是,不是供你欣赏的,而是供你学习英语的。所以如果你要学习生活场景,就找些现代的drama来看;如果要学习职场的,就找讲office故事的来看。看的时候把字幕打开,因为这个过程不是练听力,而是学习用词。如果你根本都不知道的用法,你听力再好你也听不出来的;相反,如果你熟悉某个词组,听懂一个词,你可能就把整个意思都弄懂了。而且知道了用法,比听出来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能会用。开着字幕,遇到不懂的用法就停下来,去查这个用法。什么叫That’s quite a turnout? 为什么说Grow up big time? 没错,就是这些小词,常用的都是这些,而不是GRE词汇!搞懂了他们,记住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去用![color=#ff0000][b]如果说前面8点讲的都是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去射击,那最后一点讲的就是子弹,二者缺一不可。[/b][/color]成天讲烂英文,最后还是烂英文;学会了奇妙的用法,不去说最后还是会忘记,而如果自己用过了,那就是你的了。[/back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2][backcolor=white]
[/back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2][backcolor=white][color=#000]原文作者:加州Moonlight[/color]
[color=#000]原文链接:[/color][color=rgb(0, 0, 0)][url=http://bbs.gter.net/thread-1738489-1-1.html]http://bbs.gter.net/thread-1738489-1-1.html[/url][/color]
[color=#000]寄托天下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color][/backcolor][/size][/font]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