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的总结帖 去向Uchicago
寄托天下 | 2013-12-27 15:45 | 我要评论 | 浏览4479次 |
个人情况:ECUPL本科毕业,工作13年,内所、外所、后转In-house。
申请概况:申了T14中的8家(HLS, SLS, CLS, UChicago, NYU, UPENN, Duke, GULC),收到4个offer(CLS, UChicago, UPENN和GULC,Duke还没消息,不过已无关大局),决定去Uchicago。
准备阶段:由于前几年工作强度比较高,而且埋头苦干了这些年,也感觉需要有一个调整,recharge一下,加强一下自己专注和感兴趣的领域。到前年年底去年年初,持续四年的一个并购项目和一个国际仲裁终于都尘埃落定,对公司有个交代,于是开始留学计划。
5-6月准备托福。主要是下班后以及周末看书、听新东方的网络课堂和做题。6月中旬考了105,口语只有23。虽然觉得心有不甘,但考虑到只低于Harvard要求的25,CLS要求的24,Harvard本来就没抱啥希望,而CLS经了解少一分应该不会受太大影响,所以放弃重考。
项目选择上,一开始还考虑半脱产的项目,比如UCB的Professional LLM,但经过研究后放弃,主要因为:1. 由于项目时间限制必然是单独设计课程,而仅有20几个人的项目,而且还安排在假期,法学院很难投入很多资源;2. 课程安排过密,学习质量难以保证;3. 只能考加州的bar,不能考纽约的bar。选择全脱产的项目,基于现有的状态,范围定在美国的T14法学院,主要集中在前十,GULC保底。选择的方向主要围绕corporate和antitrust这两个方向,而申Duke主要是因为此前有个朋友去了那里,对它赞赏有加,发回来的照片也很灵。
9月份开始联系推荐人、准备申请文件。推荐信主要来自公司法律部的老板和一个大学教授,老板没啥好说的,大学教授则选了一个对我比较了解但并不是很有名的,因为这样可以有非常具体的例子做支撑。觉得推荐信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例子展示你的quality,可以是学术上、业务上的优秀,也可以是卓越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或者有一颗caring heart,让admission officer感觉到你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只会读书的nerd。另外如果有在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作为推荐人,应该也会有所帮助。这一点我有个失误,就是没有让总部的antitrust部门的负责人写推荐信,这让我在antitrust专业上的credential显得不是那么强,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会被NYU的antitrust项目 waitlist。然后就开始写PS和Resume。PS花的精力最多,因为自身经历较杂,可选择的切入点不少,所以来回权衡了很久才定了两个版本,分别由两个主题切入,一个着重Corporate方向,一个着重antitrust方向。
PS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1. 自己在相关专业方向的经历;2. 为什么选这个学校以及以后的规划。第一部分主要从一两个实例出发,尽量找到有特色的例子,避免写成流水账。第二部分我主要是先找到各学校相关领域的强项,比如专业领域或教授,说清楚它能对你的发展有何帮助,并写清楚你将来的规划。比如UChicago的PS里,我引了Richard Posner的Antitrust书里的一个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结合自己在芝大和将来的规划。非常简短,但我认为这是个加分点。申请文件之间要互相配合,推荐信着重build up你的背景,以前的成绩和一些软实力;PS和Resume着重体现你的核心竞争力。所有文件都要中心明确、语言简洁、格式专业。写完最好让一个英语比你好的人修改一下,我找了北外英语系硕士毕业的哥们儿帮我看了看,还是挺有用的。从准备的顺序上看,应该把自己最看重的学校放在最后准备,因为经过前面几次反复琢磨、修改,最后的文件应该是最好的,这是我的教训。
通过国内的Amazon买了两本参考书,一本是The Ivey Guide to Law School Admissions,作者是芝大法学院以前的dean of admissions,介绍JD申请的方方面面;另一本是55 Successful Harvard Law School Application Essays,主要是55篇HLS成功申请人真实的PS和学生的点评。两本书基本上是针对JD申请的,但里面的一些tips和行文的感觉(尤其是第一本)对于LLM申请文件的准备也是颇有帮助的,但注意千万不要完全按照他们的思路写PS,因为LLM申请者都有法律的学术和/或实务经验,申请文件应着重反映这些内容,而JD申请的重点往往不在这里。在10月底11月初终于准备好全部的材料,通过LSAC和直接邮寄学校结合完成了申请。
在等offer期间,做了两件事:一是基于Stanford的Edith MM在去年的总结帖里的建议,列了一个表格,将所申请的各个学校的主要指标列在一起。选哪些指标因人而异。我选了以下几项: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最好找到具体的breakdown,因为各学校之间总费用的组成部分有可能不一样,直接看学校列的总费用不一定具有可比性)、LLM招生人数/申请人数、学校的endowment、法学院的藏书、法学院的neighborhood、Degree Requirement、各学期的起讫时间、知名教授。这些是学校的硬件,可以从学校的网站、US News、LSAC、TLS等地方找到。第二件事是到各大网站、论坛(当然包括这里,另外TLS对各法学院的介绍也值得推荐)去搜在读学生或Alumni对学校的评价,并带着问题找不同学校的大陆毕业生聊聊,可以得到各个学校更直观的第一手的信息。有了所有这些信息,各学校的形象就立体的浮现在你面前。
收到offer后,虽然对学校有了不少了解,但我还是不能完全让自己信服地作出选择。于是我做了更深的研究:1. 多接触刚被录取和在读的学生,可以通过邮件、学校创建的和自发创建的各种群,感觉一下自己在哪个群体里更舒服;2. 研究学校的course offering,锁定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授,到SSRN去下载他/她的文章来看,以及到youtube去搜相关教授的视频,对教授的学术方向、授课和说话的方式有个直观的了解。做完这一步,我基本上可以比较舒服地得出结论了。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里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收益颇多,故在此稍作总结,希望能为后面的申请者提供一些借鉴。
原文作者:weane
原文链接:[url=http://bbs.gter.net/thread-1541200-1-1.html]http://bbs.gter.net/thread-1541200-1-1.html[/url]
寄托天下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