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经验
本站原创 2004-07-04 09:33 浏览3509次
留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经验 [b]当留学生通过了一段时间的英语或预科的学习后,即进入正式的专业学习了。面对一个全言 [b]的语言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圈子,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所要遇见的新事物呢?作为一个“老 [b]三届”,以切身经历谈一谈将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大体是从语言,课程,小组作业,考 [b]试,演讲几方面分析。 [b][b]语言: [b]首先,面对的将是一堆堆的“鸟语”人士在耳边。也许你在国内的时候就和外教学过相应的 [b]外语,也许你在国外也进行了相应外语的进修,但从我个人观点来看,你一定会再遇到语言 [b]问题的挑战。 [b]原因有二:一,你在国内的时候,单一的和一个外教学习,但除此外再无专业的应用,即使 [b]应用,相信也很少。仍处于汉语的世界,外语再好,听说能力还是很欠缺的(中国人的通 [b]病);二,在国外进修的时候,单纯的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而老师的学生也大多和自己一 [b]样,属于学习者,外语的水平和自己是相当的。所以,整体看来,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单一的 [b]学习环境中,即使平时生活中应用多些,但也只是生活习语罢了,涉及你将要学的专业的词 [b]汇相信不会很多。 [b]最初这段日子该怎么度过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 [b]1,如果班里有其他中国同学的话,最好能尽量多认识些,这样可以把课堂上不懂的地方相互 [b]交流,以求尽可能多的理解老师和专业。 [b]之后,尽可能主动的去和当地外语同学交流,打到一起。这个过程可能比较艰辛,但还是有 [b]不少突破口的。我个人的经验是这样的: [b]A,主动进攻。不要害羞,大部分当地同学应该是年龄相仿的,他们的想法,行为和你是相似 [b]的,且他们的经历未必有你丰富(到过不只一个国家,自己单独生活的能力,生活交际方面 [b]能力梢强)。所以,大胆和他们谈天,聊一些你可以说的来的,且对方亦有兴趣的东西:如 [b]篮球,足球,实事,电影,歌曲等。 [b]B,守株待兔。这要求你有一定的能力或特长。比如,专业(一般理性方面的课程中国人稍 [b]强,数学,计算机等)的特长,只要你能考试拿好成绩,课上尽可能多的回答老师的问题, [b]让他们知道你的能力,会有人主动送上门的。当然,你要付出一些,为他们解决一些不懂的 [b]问题等等。 [b]C,朋友介绍。通过一些中国或外国朋友的介绍,可以认识一些洋人朋友,但同样要求有能谈 [b]的来的东西才可以延续相互的交流。 [b]如果班里没有或很少中国同学的话,那么直接向当地同学进攻就好了。 [b][b]课程: [b]其次,专业课程不象外语学习时,不是单一的学习外语,学习外语成了学习专业的一个辅助 [b]或者说是一个中间步骤。最初的一段时间(通常在两个月到四个月之间,视个人能力而 [b]定。)都是很辛苦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听不懂,老师留作业也因为听不懂而没法做,也会因 [b]此而失去一些交朋友的机会。这些问题不是只有你自己才遇到的,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经 [b]过的一个过程,所以不必担心,不必自卑。 [b]怎么去做呢? [b]1,尽力去听。要绝对的做到聚精会神,不丢掉老师的每一句话(有些人提倡把老师讲的录下 [b]来,回头反复听,也是很好的方法); [b]2,记好笔记。绝对的做好笔记,课下重学,温习,考试必备的第一手资料; [b]3,不懂就问。这点对于新人来说是比较难作到的,但尽力吧。这点做到的越好,你的进步就 [b]越快; [b]4,课下重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能说是温习,只能是重学。一般要把书读上一两遍甚至 [b]更多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的东西,再回味课上的内容,相信会收益不小的; [b]5,做好作业。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这点中国人要比老外做的好的多。你不必担心答案是否 [b]正确(老师一般不是最看重这点),只要你尝试了,理解了题的意思,按你的理解做了,就 [b]是好的; [b]6,相互交流。与中国同学,也包括与洋人同学的交流。国外的电话一般很便宜(很多地方市 [b]内电话不限时),用电话交流很方便。与中国同学的交流,不仅可以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 [b]还可以增进友谊;与外国同学的交流,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需要的问题,也可以练习英语,增 [b]进友谊等。 [b]7,提前预习。在开学的时候,一般每科老师都会给一份课程简介,从这里你可以大概了解老 [b]师讲课的进度,所以,有可能的话,提前预习对上课听讲是很有帮助的,最起码一 [url=http://www.gter.cn/adc.php?i=9&o=http://www.gter.net/news/index1.jsp]还没有上载广告图片[/url] 些新鲜单 [b]词你能知道是什么意思。 [b]8,联络老师。交际能力强的最好能尽可能多的和老师侃,联系多了,老师会对你有好感, [b](当然也要看老师的脾气)你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还可以为将来考试做个准备:) [b][b]考试: [b]然后是考试。洋人的考试很多,经常是一两个星期一小考,然后就是期中期末。如果选几门 [b]课的话,更是辛苦,经常是一个星期会有几门考试。不过,话说回来了,中国高中的大风大 [b]浪都经过来了,还在乎这点小意思!?但仍然有一点,中国的考试是难,是多,是紧凑,但 [b]毕竟是少,一般就一期中,一期末,真正顶事,起决定作用的也就是这俩;但在国外,大部 [b]分的考试都是要是最后这门课总成绩的一部分,无论哪一次你马虎了,都将影响最后,反 [b]之,你一次做的不好,也同样有机会挽救回来。 [b]言归正传,对待考试,要象对待敌人一样充满热情去解决他。其实,这些小测验,包括大考 [b]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你平时上课,做作业,理解老师的东西,考试前,把要考的内容温习 [b]一两遍,一般拿个B以上的成绩不是大问题。无论什么样的考试,国外老师很少给专门的复习 [b]时间的,经常是上节课讲课,这节课就考试。这也不是大问题,按老师的进度走,临阵再把 [b]枪磨亮些,上好子弹,结果都不会次的。所以,这里没什么绝招可言。即使有,也是国内的 [b]老一套,互相帮助。洋人也在考试的时候互相帮助,但胆子小的多了,中国人很多还是沿袭 [b]了这个优良传统,团结就是力量,一群人做在一起,一起答题,一起过关,也几乎拿一样的 [b]成绩。(不提倡,有损中国人形象,非急需不使) [b][b]小组作业: [b]接着是小组作业。小组作业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比较新鲜的一个形式。总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小 [b]组,一起做一个题目。小组的组成一般是学生自行结组,也有老师定好小组的。题目一般是 [b]课本上的大CASE,或者是报纸上的文章,实事新闻等,围绕这些出的题目。如果老师定组, [b]一般是小中国人洋人混编;如果是自己选同学,希望不要选全成是国人。外文报告,写作对 [b]于国人来说是个小问题,如果国人的语法能加上洋人的一些习语那么报告将会比较严密,所 [b]以提倡中外汇编。同洋人作小组,也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提高。 [b]对待小组作业,一般是两种形式选其一:一种是每个人做一部分,然后综合;一种是一起一 [b]步一步的做,最后得出的是大家的东西。洋人比较喜欢第一种,相信国人也是。大多情况 [b]下,任务会公平的分配,洋人不会分太多语言分析的东西给国人,因为这是他们的强项;往 [b]往国人得到的是分析计算类,这又是国人的强项,所以,一般任务是公平的,只要尽力作好 [b]你的一份,就好了。你的任务一般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练习,在书上,笔记,或者相关的资料 [b]上可以找到答案,不必担心答案正确与否,老师对答案同样不是最在乎的,通常老师也没有 [b]正确答案。上交的时候,洋人一般会做的比较好的表面,夹子之类,他们期待着这些表面文 [b]章来得到老师的认可,你不必太担心这块。只要记得别忘了把你的名字和学号写在最后的作 [b]业上,还得注意要用你的正式名字,别用临时起的洋名。 [b][b]演讲: [b]最后是演讲(Presentation)。这点我个人感觉是新生最大的障碍。语言问题,主题把握不 [b]准,表达能力欠缺,资料收集不全,往往是一个演讲失败的原因。演讲也分两种,一种是个 [b]人的,一种是小组的。无论哪一样,首先你要理解老师的要求,然后寻找相关的资料,接着 [b]写出你的演讲稿,因为是刚接触的东西,所以最后最好能把要说的东西生背下来。这样演讲 [b]也就成了背诵。没办法,开始都是这样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也就会慢慢的脱离这个套 [b]路,去真正的“演讲”。临场发挥是关键。可以随手拿一份自己的演讲稿(一般是让拿的) [b]如果把自己的东西忘了,可以看几眼,找回自己的思路,但不要过多的看。小组合作也大概 [b]相仿,最后能把自己的部分记下来,最后背好就行。当然对于能力强的高手而言,背诵的意 [b]义就不大了,主要是理解和临场发挥了。 [b][b]呼~~累!差不多就是这些了。语言环境适应,课程学习问题,考试应对,小组作业,演讲, [b]基本就这些,如果再想起其他的,再加。 [b]如果您有什么意见的话,也可以提出来,虚心接受。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