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维城札记:风平浪静,风和日丽(多图视频)
寄托天下 | 2013-08-30 17:51 | 我要评论 | 浏览3855次 |
[align=center][b]寄托天下:小舞老师[/b][/align]
[align=center][attachimg]4094[/attachimg][/align][b] 19日 离境-入境[/b]
温哥华时间本月19日上午,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温哥华的上空天色阴沉,太平洋的风吹在身上微微凉凉,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全新生活的兴奋和未知领域的忐忑。手机开机后,移动的信号自然联通到了加拿大最大的服务运营商Rogers上,噼里啪啦的短信从大洋彼岸飞过来。
早上九点多抵达温哥华机场,入境大厅里没有那种熙熙攘攘,反而是安静有序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将我指向了首次入境兑换学生签证的地方,有一位长者Madam还用中文和我打招呼。过关的时候,帮我出签证的是一位亚裔的海关工作人员,仅仅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来读书的吧?University of Victoria?二话不多说,就把大签打印出来给我加注在护照上。
于是,我就这样来到了这个城市。拖着在浦东国际机场被罚了三千块逾重费接近于我自身体重(我才70KG)的行李,走出了抵达大厅。意外的是,在接机处还遇到了一年前大学里的校友,他也瞪大着眼睛,惊叹我的出现。原来一年前他来SFU继续深造了他的商科,现在在等他的朋友。不禁感叹,即使相隔千山万水,然天涯咫尺。有缘必定相见。
一个人慢慢摸索到了PCL买票的地方,又是一个个行李过磅,出具Admission paper后,买票阿姨给了我学生的价格,不过逾重费又是一笔开支。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的行李车在到达PCL候车点的时候翻车,候车的人们纷纷上来帮助我,扶上了行李车,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也许是看惯了上海市民的冷漠,也或者说是国内社会世风日下的悲凉,却在独自踏上异乡之路上,获得了如此举手之劳但却温暖我心的举动,叫我真的感叹这里的美好。
PCL很快载着我去到了维多利亚。路上换车时还经历了换错车,细心的司机立马询问有没有刚从我车上下来,要去维多利亚的?跌跌撞撞,终于到了downtown.房东姐姐已经在bus station等着我了。看到了我之后就将我招呼着,带我平安的抵达了家里。
是不是,该对自己说一声,恭喜飞跃呢?
躺在陌生的床上,看着不一样的天花板,我对自己说,真的不走了?真的确定好,开始了?
缓慢地释放着笨重的行李,当一件件东西被拿出箱子,当压缩袋启封的时候,我又问了自己一遍,想好了,不回头了?脑海里浮现起了十几个小时前,在浦东国际机场出关前父母的哽咽,临飞前朋友的电话和短信,飞机在跑道上滑翔起飞的时候,我望着舷窗外的候机楼说:等着我,上海,我会回来的!亲爱的朋友们,等我一年后,回来再看你们!不禁有些Homesick。
[b]20日 历史厚重与自然风光的交错[/b]
然而,时间的脚步不容许我停留于过去,感怀悲伤太多。迷迷糊糊睡下,醒来之时,投射进床边的是窗外维多利亚美丽的早晨。
按着房东姐姐的意思,我徒步走到了市中心。体验着这个城市的温度。转角的车辆会让我先走,没有红绿灯的道口司机会停车减速让我先过。始终都没有习惯,似乎还停留在上海那种过马路前先要等车辆先过的印象。
用蹩脚的英语在fido开了账户,downtown的fido店里的工作人员很帅~不苟言笑间,清楚地为我解释了自费支付的一些问题。同样闯到了scotiabank,Daniel经理也很恭谦有礼,帮助我打开了GIC的账户。走出scotiabank的时候,已经快正午了。
坐在麦当劳的落地窗前,喝着咖啡,吃着炸鸡,回想刚刚点单时候的窘迫,搞不清楚各种点单英语的意思,莞尔之间,发出一条微博:我在维多利亚吃着炸鸡,而此时此刻你在哪里?
下午的时光,我走去了downtown最美的内陆湾Inner Harbour,领略着这个城市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一边是历史交错的Victoria Conference Centre和Fairmont Empress Hotel,一边则是澄清的蓝天和荡漾的绿水。阳光洒在整个内陆湾,折射出一种醉心的美丽。
走进维多利亚议会大厦,仿佛是置身于女王陛下和三权鼎立的内阁议会中,透过议会大厅的照片和文字记载,似乎可以感受到一份份文件,一章章律法从这个神圣庄严之地飞出。
相比之下,两三公里外的Chinatown,多少让我有些失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修建,还是因为暑假的关系,稍显得没有什么人气,从头到底一条小街,犹如是城管冲击的过的文庙小市井,不到两分钟就走完了。
我还录了段介绍视频给大家看,请点击浏览[url=http://bbs.gter.net/thread-1631766-1-1.html]http://bbs.gter.net/thread-1631766-1-1.html[/url]
[b]21日 维多利亚大学,上帝的选择不会有错[/b]
坐上4路公车,不一会儿就到了维多利亚大学。校园宁静而优美,各处建筑凸显各个学院的气派和学术特点。我慢慢走过校园里的每个角落,穿越内设丰富的图书馆,寻找到自己第一天上课的教室和教育学院所在地,也晃过了学校的体育馆,绕过了许多同学将要去的计算机科学学院。
的确,它还没有上海乃至全国许多高校的历史积淀,没有满墙的爬山虎复叠着厚重的沧桑过去,没有一处像是电影里拍摄出来的老旧模片的感觉,于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于无声处的人文关怀和学术严谨。校园里到处可见无障碍设施,每一扇门上都有盲文,所有的大门都有无障碍按钮,洗手间的龙头里放出来的是热水,一旁的檫手纸不会只是个空壳摆设。相比起来,国内许多大学的洗手间哪里来的如此宽敞明亮,更别说是纸巾这样的耗材了。在我读过的大学里,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去到学校最有钱的金融学院蹭那里干净的大理石打造的卫生间。说到学术,我总是会收到来自各个地方的邮件,各种各样的workshop,比如学校writing centre发来的写作讲座,或是TA conferences.我也根据自己的时间,会去报名参加一些,赶在开学前,提前进入老外的课堂教学风格,去适应老外上课的语速。
而如今,再回过来看四月被多大婉拒时候的悲伤,实在也没有那个毕业。上帝知道我应该去到哪里,哪里最适合我。也许维多利亚的城市风格,也许这片地土上,每一寸芳草,每一口清水,都足以让我的小资情结得到莫大的满足。
[b] 23日 shopping here,什么都有[/b]
总的来说,温哥华是一个广东人香港人集聚的移民地,所以华人还是很多的,要吃到中国味道用心就可以找到。家里离开uptown的walmart有一些距离,不过Walmart的东西十分便宜。三刀多1.5升的skimmed milk,五刀买一块很大的三文鱼,等等等等,都让我在乘以六这个汇率基点后,发现这里的廉价。当然,家附近的fairway market华人超市里,更是让我感到回到了上海。当我看到小肥羊和海底捞的锅底时,我真的觉得我没有离开上海。不过1刀一个大肉包多少还是有点贵的。
之后还去逛了Mayfair,Winners,Sears,类似于港汇,迪卡侬和outlets in China.不过,这里要买到大牌子或是像上海那样琳琅满目,还是不太可能的。打折下来,买了双adidas的跑步鞋,40刀左右,不过样子很一般,20刀买了双FILA的板鞋。不过,I.T.,ZARA这种牌子倒是没有看到。同学介绍说,许多人还是到美国去扫货的,这里的衣服更加basic and simple.
我至始至终都无法理解的事情,也在这里慢慢得到一种体验和感悟。许多同学之所以省之又省,也必定是有其中的道理的。小舞老师不是挥霍之人,也不是月光之族,曾经的工作让我明白一年这点点工资的来之不易。只是,可能我习惯了上海这样大城市的物价之后,就觉得加拿大的没什么。看惯上海300万的房价,也自然觉得维多利亚的房子贵又怎么样?Inner Harbour旁边的department不就是世茂滨江花园吗?可能对于其他留学生来讲,就觉得贵了很多。
钱呢,该用的还是要用的。用在刀口上,自己觉得值得就好。省多了,该流出的地方,还是会流走的。
[b]25日 Natural beauty,Natural life[/b]
周日的早晨,我按着之前找寻的地方,去到了学校门口的以马内利浸信会,不过华人教会都去camp活动了。我便自然加入到了西人的教会。也好。提前开始适应全部说英语的lecture环境。台上牧师讲的东西我自然也是一知半解,不过有些我还是能听懂的。感动之余,也被国外不同于国内的崇拜方式所折服。
傍晚十分,我穿上了新买的跑鞋,换上了运动装,开始了在这里的第一次跑步。身体的恢复不太好,跑了三公里多就开始有些不良的反应。这里的道路地形相较于上海的海拔为零,平路到底,复杂了许多。上下坡路不断,各处风向也不一样。不过倒是一路好风光,出门见着了彩虹,转角遇到了卡莫森学院门口的小鹿,返程还有七八点太阳西落的天边彩霞。
我想这是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地方吧。内心归于寂静的田野,接受大气真实的熏陶,思绪在山林的空明和远处海水拍打礁石之间,氧化发酵。
[b]27日 慈祥的导师,可亲的小米[/b]
一早带着我的问题去见了导师。Sanford是一个很慈祥的长者,不能说老,但是有一定的年纪,见到她的第一眼,便让我感觉到一种强大的气场,但是不怪戾,慈祥之后别有一种厚重和宁静。Sanford和我解释了关于选课的点点滴滴,甚至觉得我选择三门课程都会有些累。她希望试试,不行可以在就月底前退选一门课程。也可以问问其他同学,她们选什么。
在导师Sanford的引导下,我见到了小米。就是那个一直被我们邮件骚扰的小米,十分温柔的一位老师。同样,她也热情地解释了许多关于研究生课程的问题,包括奖学金和学院的orientation.她也很意外看到一个男生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研究。其实,到哪里,我带着这份我做的工作,始终是让人意外的。我也对这种意外习以为常,而且欣然接受。也许,意味着我接受了世人对我工作的考验和监督吧~
学校里有越来越的熟悉的中国面孔,有些人认出了我;也有一些人我感知到了他们是谁。anyway,世界是圆的,本来不大,你我相隔千山万水,却又相会于当下。
[b]29日 适应课堂,进入学习[/b]
我开始看一些国外相关的幼儿教育书籍。意外于维多利亚大学的图书管里有满架子的幼儿教育丛书和研究论文。比起国内来,真的是让人欣喜。不过翻阅一些书籍后,发现的确阅读起来十分的辛苦。语言终究是一个大问题。我不避讳说,我曾经没有用功学英语,或者说我更喜欢中式写作的方式。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看英语书籍,so what?一切不必然的都成了必然。否则又何须出国之行呢?不就是来看国内看不到的东西吗?
I deserve it。我常对自己这么说。因果循环,I really deserve it.
Workshop的课堂很轻松,老外喝喝咖啡,啃啃黄瓜,听听tutor的讲课。tutor讲的也算正常语速吧。我也很享受这样听英语的过程,50%听得懂,50%听不懂。但是和其他学生的交流,让我非常的开心,虽然有些紧张,说得不好,但是至少我走出了那一步,那边是乐意和所有的人去交流。当我打开那扇门的时候,其实我也就联通了其他同学们和我分享他们的学术领域。
多接受点外界的事物,多拓宽一些领域,也是我此行的目的。可以让我更加的丰富。
[b] 原贴地址:[/b][url=http://bbs.gter.net/thread-1631766-1-1.html][b]http://bbs.gter.net/thread-1631766-1-1.html[/b][/url]
下一篇: 加拿大维城生活几个小tips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