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MSE方向全奖硕士的精心总结
寄托天下 2012-10-07 16:56 浏览9455次
(作者:[url=http://bbs.gter.net/bbs/space-uid-3378021.html]happy05[/url] 时间:2012年10月) 由于之前时间比较仓促,现在才把总结发上来(其实早就写完了),希望对今年申请的同学有帮助。 [b]先说一下申请结果:[/b] 去年十一月份收到UA 的offer和达尔豪斯的offer. 由于offer来的比较早,之后就只补申了Mcgill 背景: 211,985小本 材料方向(MSE) GPA: overall:88/100, major:93/100 论文:1篇英文SCI 科研: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助研和一个相关研究所实习过,负责了两个项目,其中一个获得国家三等奖并有专利,另一个完成写了论文。优秀毕业论文。另外省级竞赛获奖有三个。 GT:比较差,T96, G470+800+3.5 [b](1) [/b][b]留学申请:[/b] GPA,科研,套磁>托福>选校,申请材料>GRE(一位学长说的,仅供参考) 个人感觉上面这个更加适用申请美国PHD的同学,对于加拿大硕士申请,个人认为GPA,套磁最重要。当然托福要过线,加拿大一般托福的线卡比的较严,尤其还有各项的小分(比如多伦多大学口语22,我口语20,直接就不能申了)下面分别简单说一下这几项应该在怎么准备: 1 GPA GPA这个就应该从大一就抓起。无论申请PhD还是硕士,GPA都是重中之重。我的经历就是一个教训,从大二萌生出国的念头,大一大二都比较放松,成绩都一般。所以如果定下决定出国的目标,从大一就要开始抓GPA! [b]2 [/b][b]托福[/b] 托福应该更适合美国。去加国的话还是考雅思比较好,因为签证好像能走GIC那个吧。下面说一下我准备托福的经历。我托福考了三次,第一次考的时候相当于什么也不懂,再加上英语基础一般,分数很低。第二次准备主要以TPO为主,我记着当时出了14套题。另外同时用老托福的一些段子练习听抄。听抄就是听一句,写一句,最后对照,这个办法对于提升听力很有帮助。在听抄的同时也可以加上跟读,相当于练习口语了。口语这块,我当时主要是以口语真经为主,一遍遍的练,掐时间说。把自己说的录下来,重听看有哪些问题,再加以改进。托福是一个考察英语能力的考试, 所以英语能力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第二次托福考了90分,但是口语19,自然的就复议的一把。可是复议的结果是口语从19降为15,非常悲剧。于是又报了一次,这次分数达到了够用的水平。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些考完后想要复议的同学,一定要慎重。 加国的大部分学校(我知道Mcgill需要GRE)对GRE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对于一些好学校的工科专业,GRE也能为申请加分。 [b]3 [/b][b]科研:[/b] 记得我们学校一位学长说过,科研的depth>width。 大约在大二下学期左右就可以联系导师了,去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了。一开始就是熟悉一些科研知识,并且可以对各个老师有个了解,看哪个教授更适合自己。进入大三,就要正式开始了,首先大三开始的时候有国家科技创新那个,还有其他的一些科技竞赛都可以参加。虽然最后不一定成功,但也是一项经历,在申请材料和套磁中都可以用到。另外,大三选好导师后,就要主动和他说你出国的想法,问一下有没有一些项目可以参与的。如果能有发论文的机会就更好了。 [b]4 [/b][b]选校:主要是针对材料和机械方向[/b] 对于申请加拿大的MSc的同学,由于加国的学校并不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学校的申请要求和教授的方向都掌握。这样在后续申请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完成申请了。 加拿大:虽然最后没申几个学校,但是主要得几个学校的基本信息都了解过,希望对申材料和机械偏于加工方向的同学能有点帮助。 (1) Mcgill: 有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有一些做加工和生物材料方面的方向,还有一些纯机械方向的,系里面人还是挺多的。另一个系:Mining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这个系分成两个部分,其中在materials engineering这部分中有做材料加工的教授,但是个人感觉这个系不好套磁,好像招国际学生不是很多,因为我看了挺多教授课题组的学生中根本就没有中国人。 (2) Mcmaster: 有连个系有加工方向:Mechanical Engineering 和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机械系的教授很多,有不少做材料加工方向的。材料工程系的教授做纳米材料, structural materials, electronic materials的比较多。有三四个教授偏材料加工方向。 (3) UBC 有两个系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都有和材料加工相关的方向。套磁比较有难度。我记着当时有两个教授回复,都是说能不能公派。以前也问过猜姐,猜姐告诉我这两个院不是很大,每年需要的学生不多。所以要申请这两个学院的同学,我建议最好早套磁。 (4) UA UA的化学系比较出名,里面有许多做石油化工方向的教授,同时也有材料加工方向的。UA的机械系方向比较多,有生物材料方面,力学方向,环境能源方向,还有几个做复合材料的。UA的工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缺学生。所以套磁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5) Dalhousie 材料工程的的教授比较少,我记着一共才8个教授,主要有有表面改性和复合材料方向。 [b]5[/b][b]套磁[/b] 对于加拿大的MSc硕士申请,套磁是很重要的。当然也有挺多不套磁就收到offer的,还有被教授反套的。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主动套磁教授,如果有积极的回复,继续跟进直到拿到offer。套磁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所以要多套。但是同一天尽量不要套两个同一学校的教授,可以穿插一下。一般给一个教授发完套磁信三四天后还没有回复,就可以继续套同一个系的另外的老师了。另外,同一个学校套磁,最好不要用同一个模版发给很多教授。 我分两方面介绍套磁,把套磁分为普通和学术的。 (1)普通套磁: 首先是介绍自己,自己的背景和研究经历。之后说明自己的背景如何与教授的方向相符。这里强调一下,普通套磁前也要细致的看教授的网页,看看他的研究方向,以及最近论文都是那些方面的,文章水平,还有组内学生多少,这些都是应该提前了解的。不建议盲目套磁,事先应该了解以上方面,以及自己是否对他的方向感兴趣。不然如果你随意套磁的教授积极回复你了,你就被动了,就不好再联系同系的其他教授了。我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希望对以后同学能是个借鉴。 如果方向非常相符,我一般会介绍自己负责的几个项目,比如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手段解决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成果。 最后简要提一下自己的基本信息, 同时也可以在email里附上自己的简历。 基本信息,例如: Name: xx Nationality: China (PRC)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xx Department: xx My GPA: xx My Major GPA: xx My Rank: xx (2)学术套磁: 一般学术套磁。这种套磁适用于自己的背景和研究经历与这位教授非常相符或者对这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并且已经与这位教授进行过初步的套磁,回复的比较好的情况。 由于学术套磁比较费时,费事,所以不建议所有教授第一次联系都学术套磁。下面介绍一下我对学术套磁的理解。学术套磁第一步,选取教授近几年的论文,一般在学校可以下到。同时结合教授网页的介绍的他的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与自己的研究经历相关的文章选取一到两篇精读。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想几个问题:这个文章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都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比较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自己曾经的科研经历和这篇论文有什么相似之处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精读论文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拟写邮件了。我的学术套磁的邮件,一般是第一段自己简要概括一下论文的几个要点和结论,第二段, 可以写这篇论文与自己的科研经历很接近,文中的xx思想可以用来改善我目前的实验等等,以及可以对文中一些不懂之处提问。当论文中一些观点,方法或思想与自己的实验相关是,可以侧重写论文中的哪部分可以为我的某某实验提供新的思路。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都是本科生,不太可能提出太有水平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信息来源。举个例子,当我正在套A学校的A教授,读了他的论文。过了一段时间,又准备联系B学校的B教授。A教授与B教授方向很接近,我发现我之前看的A教授的论文几个思想可以用到B教授的论文里,我于是结合了A教授论文的思想,给B教授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方法的改进。最后这次套磁就比较成功。 [b]6 [/b][b]文书写作:[/b] PS:我的PS的写法是以自己的科研经历为中心。通过自己的三个主要科研经历的阐述来引出自己的几个突出的特点。 CV: 我的CV中主要有以下几项: Education Honors and Awards Publications(如果有) Internship and research experience(重要) Teaching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conferences and seminars Membership Standardized Tests Skills 一般CV大致有这些项,一般重要的比如科研经历和论文可以往前面放。 推荐信 推荐信的对象最好是本系熟悉你的教授,当然如果和教授合作过项目是最好的人选。三封推荐信可以从三个不同侧面反映你,比如一封侧重科研,一封侧重成绩,一封侧重英语水品高。当然对于申请来说,侧重科研能力的推荐信很重要。比如找的三个推荐人就是我分别做过的三个项目的指导老师。三封推荐信分别突出了三个科研项目中体现的科研能力,同时再在其中加入英语和成绩方面的评价。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网上推荐,网推一般是一些勾选的评价,三个网推中的评价最好不一样,穿插开。另外会让推荐人写对你的评价,这个只需要把当时找老师签字的推荐信的电子版粘上即可。 [b]7 [/b][b]面试:[/b] 一般面试主要围绕着科研方面。所以首先要对自己简历和PS里提到的科研经历很熟。最好把每一项用英语详细的写下来,之后不断的说,因为是自己的经历,所以多练习几次就熟悉了。另外对于专业词汇要熟悉。还要对对方教授网页的介绍有了解,如果有时间,最好读他一两篇论文,为面试做准备。 (2) 加拿大签证总结: 1 study plan 分别回答三个问题,原来老版的是五个问题。 五个问题: 1.Why you wish to come to Canadato study at the school and in the program for which you have been accepted; 2 What is your overall educational goal? 3 Why you are not pursuing less expensive alternatives inChina(what are those alternatives) have you investigated them? 4 What ties do you have toChinathat will lead you to return toChina 5 How will this Canadian diploma/degree increase your chances in the Chinese labour market? 新版三个问题: 1 Why you wish to come toCanadato study at this school and in this program for which you have been accepted. 2 What is your overall educational goal? 3 How the Canadian degree will increase your employment chances? 结合着看一下,五个问题可以融入到三个问题里,首先第一段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例如在什么大学取得了什么学位,专业是什么,和录取的情况。第二段就进入正题了,回答第一个问题,主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这块可以参照学校的网站介绍。对于阐述为什么选择这个系,可以主要从和教授的方向相符感兴趣的角度说。同时为什么不选择中国的教育可以在这段提一下,个人感觉不用主要阐述。第三段,overall educational goal, 这段简要说要修什么课,时间安排,作为RA去参与什么项目等等。第四段,回国这段,相当于阐述原五个问题的最后两个问题。这段需要阐述自己回国要做什么,为什么回国。关于为什么回国,可以加上一些自己专业在中国发展的背景,再阐述加拿大的教育经历培养出的科研能力和英语水平可以使你在国内和其他人比更有优势,所以会被重用,有好的发展。当然阐述的时候应该联系自己的方向具体阐述,不要空。我的学习计划是分标题写的,感觉这样比较明了。 2 表格IMM1294E和学习许可申请表格 表格填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填写,不要有虚假信息。对于家属表和教育及就业细节表我是用Foxit PDF Editor进行编辑,里面有一个添加文本的功能,添加的字体和字大小都可以控制。IMM1294E和自己的教育及就业细节表的信息要一致。 3 资金证明: 要求上说全奖(除去学费超过一万)可以不提供资金证明,但如果可以提供资金证明,还是最好提供。另外如果提供资金证明也应该连带着提供父母的工作证明和资金来源说明。 4 高中成绩单: 如果没有专门的高中成绩单,可以用毕业证后面的高中会考成绩去公证。如果自己翻译的话,需要把翻译件到高中盖章。如果让公证处翻译,就不用盖章了,交翻译费就可以了。 5 签证用到的学习计划,资金来源说明,IMM1294E以及家属就业细节表一定要不断的检查,发现问题马上修改。学习计划可以多找不同的人看,给父母读,找外教帮忙修改等。 感谢: 感谢寄托Guessy大版主, 新一版主, 欧文版主以及所有版友们的热情帮助!感谢自己的父母,亲人和朋友! (寄托天下原创,转载请注明) 原帖地址:[url=http://bbs.gter.net/bbs/thread-1454433-1-1.html]http://bbs.gter.net/bbs/thread-1454433-1-1.html[/url]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