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一年,一个毕业生的祭奠
寄托天下 2012-10-07 16:35 浏览10375次
(作者:[url=http://bbs.gter.net/bbs/space-uid-3381129.html]还是要幸福啊[/url] 时间:2012年10月) 今天,登记了CUHK2011的毕业典礼,犹豫了很久,还是打算换个马甲,写下这篇文章,记录我从2009年就开始的留学梦。2012年,梦醒了,我回到我的家乡;后天,我将和无数上班族一样,又开始一天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虽然是文科生,但向来行文没有逻辑,而且久不动笔,大家就将就看着吧。 [b]梦开始的地方[/b] 狮子座的女生都是不甘于平淡和寂寞的,在我大三那年,看着电脑里高中同学在法国巴黎的倩影,就决定留学这条不归路。虽然学校出身不好,但好歹姐也是连拿几年一等奖学金的人,当时那个趾高气昂,那个眼中无人,再加上黑心中介的欺骗,姐就觉得学校不收姐,就是学校的损失。大四那年,我没有实习,没有校招,考了雅思就开始疯玩,把希望都压在中介身上,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幻想着留学,就业,移民。结果,当然死的很惨。只申了新加坡两所公立大学,而且还是文科专业,一个专业就收几个人。最后,可想而知。那个时候觉得天都塌了,我要做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一切都是未知数。 [b]重新起航[/b] 我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都是一个字:拧。好听点叫韧性好,难听点就叫倔驴。这么丢脸的事,当然要扳回一局。2010年我本科毕业,靠自己找了份媒体的工作,边工作,边DIY申请。曾经我一度觉得工作这一年的收获可能比我去留学收获来的大得多,但现在,如果你是女生,我会劝你,工作个毛,青春才是本钱;如果你是男生,那先工作吧,有目的,有规划的学习才能投入=收益。2011年9月,我收到了欧洲MPHIL的录取,CUHK,CITU,浸会一票录取通知单。在扬眉吐气的狂喜之后,我才感到更深的恐惧和彷徨:我已经不想做记者了,可是我手里录取的专业都是传媒。这个书还读不读,我到底想要做什么职业,这十多万的金钱,这几年的青春真的有意义吗?最后,我选了CUHK,放弃了欧洲,我曾经梦中之城。那个时候家里人给了最大的支持:让我不要考虑钱的因素,职业的顾虑,就当是去圆自己青春的一个梦。 现在的我在写完这篇文章之后,就要去赶转正答辩PPT。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我至今仍然感激这一年,感激我的父母没有只看眼前,愿意砸钱给我这一年去经历。我仍然记得我辞职的时候,当时带我的主任记者给我那句话: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经历了什么。曾经我一度很难受没有去到欧洲,没有在硕士换专业,一度失眠甚至有点轻度抑郁,但现在的我,很坦然的接受这一切。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香港带给我的是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对现实的承受力,去了欧洲,可能会让我对价值观有整个洗礼,但这并不意味香港的收获小于欧洲。至于专业,的却很重要,特别是针对技术,商科行业;但文科,你只要有目标性的去积累,去收获,专业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 [b]香港:好多记忆,不知从何说起[/b] 如果说,我这25年人生中最艰苦的一年无疑是香港这一年。不同于应届的同学,当时的自己已经工作过,知道钱来之不易。可惜媒体向来是个不赚钱的行业,要承担10多万的开销,更多的是靠父母。为了节省开支,这一年,我住在客厅,学会了自己做饭,自己买街市的打瓜菜,一年没买3件衣服;尝试过一天只吃两个面包,尝试过为了120块的课时费,每周从大浦墟坐地铁到上环帮人上课。还记得拿到那个月的part-time工资时,我没有第一次工作拿工资的兴奋,我只是喘了口气,下个月的开支至少一半有了着落。这些我都没有给父母说过,其实家里不是给不起钱,只是单纯觉得花父母的钱心不安。当然,这样的结果是,我在香港一年花销可能只有很多人的一半,但是生活质量却极度下降。虽然我在香港一度瘦到历史最低点,但是我真心不建议各位学习我,该学习的时候还是好好学习,钱总会赚得回来。 再来说选课,前段时间很多学妹,学弟问我选什么课,那些老师讲得好,作业又不多。学姐抱歉,其实这个我真的不能给你很好的建议,因为你想做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不论是选专业,选课,你都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根据你的职业目的去学习(如果你打算读PHD,请忽略)。我当时下定决心不做记者,CUHK很好的多一点,是可以跨专业选课(至少传院可以)。我当时选了很多其他专业的课,现在看来是很有用的。印象最深的是NM新媒体生态ringo的课,老实说,他的课有趣性不大,有点照本宣科,而且口音极重,他老人家还极度自信,说的比华少卖凉茶还快。这个老师震撼我的不是他教了我什么内容,而是什么叫职业素养。我们一个班每个组都被安排到香港各大传媒公司调研,并作产品分析。然后每组做PPT报告,一组貌似40分钟,还要答辩。从上午到天黑,ringo除了上厕所有休息,一直用笔在记录。我当时觉得80多个人,哪能都记得,觉得他在装逼。事实上,第二天,他给每个人发了报告,包括你那个单词发音错误,你演讲技巧是否到位,你逻辑思维是否合理他都记录了。他教的理论我在实际工作中,点没用上,不过他做事的态度,我想会影响我一生。(顺路提一句,ringo在香港传媒确实很牛,他可以帮每个小组安排到时代华纳,索尼这些公司内) 因为我一心扑在其他专业的选修课,也旁听了很多外专业的课,所以本专业的课GPA反而很低。多亏当初的多元选择,CC的PR课虽然是粤语,我貌似都是快结课才听懂老师讲什么,但至少这门课教会我什么是公关,怎么做proposal,而这些在我以后的面试和工作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用猜了,姐改行做公关了)。 最后我不得不提,我那些极品室友。真的是生活才会教会你什么叫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我承认我不该贪图房租便宜(大浦墟一个月1600房租)。我的两个极品极品室友把我和另一个中大读书的女生折腾的够呛,但好在也让我们的革命友情在这一年牢不可分。这个两个极品室友都是ma毕业在香港工作,但是都是大龄,未婚,而且励志要在香港买房。极品的点就来了,我和好友买的米,油,甚至饺子都会在你出门后不翼而飞,连丝袜也会不见啊。被你逮住,还大摇大摆的说,我还你就是了。你还了,姐敢要吗。另一个更恐怖,每天关上门,骂她老娘,为什么要生下她,她要去死,不把她老娘骂哭不罢休,我勒个去。最极品的事是我7月回家找工作,我刚一走,我好友打电话说,那个死变态把我门直接卸了,请注意不是撬了,是卸了,卸了。这的要多大的毅力,而且死不承认她做错了,还说进去帮我洗窗帘,我要你洗,我要你洗,洗的我的东西全不见了。这件事我娘亲深刻表扬了我,成熟了,姐走之前房间全拍了照,留了证据,告这死女人,她铁定吃官司。不过,中国人,结局可想而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她把东西还我了,我也就没报警,我回港的时候,我妈时刻担心女版马加爵把我嗝屁了。 [b]回来还是留下:别人眼里的幸福[/b] [b]都不一定是幸福[/b] 这个决定,相信很多人会犹豫很久,包括做了决定以后,还会后悔很久。从7月到9月,短短两个月,我经历的,用闺蜜的话:你去出本书吧。 7月初,收到欧洲管理学的录取,终究被现实打败,不想再花父母钱读两年书,放弃了欧洲梦。7月中,因为想家,想确定某人是不是适合,我先回家小歇,顺路投简历试下水。可我从来没想过,这个决定如此错而荒唐。回来之后,原来热情的某人,瞬间变脸;刚下飞机就接到新华社亚太总社第二天面试通知;对某人心灰意冷,打算回港,结果被狗咬了,要打疫苗,回港无望,期间错过新华社亚太总社,英皇集团;感情上,跟贱人划清界限,又遇到了那个第一眼就想嫁的人,结局却是撕心裂肺的痛。8月,疫苗打好,情伤未愈,第一次做长途火车到深圳,在火车上哭了两天两夜,踏进香港的第一步,我望着家乡罕有的那片蓝天说:我要重头开始。8月中,貌似本人最擅长的就是面试,所以找一份工作不难,香港工作很快敲定。做marketing,是我感兴趣的方向。结果第二天,收到家乡的录取通知,就是现在的工作,上市公司,职位直接给到主管,工资没有想象的多,但是在我接受的范围。再加上面试的人承诺,每年美国,迪拜出差,此时不回,更待何时。(PS:回来面试我的人就调岗了,国外出差遥遥无期啊,555555)9月:去国外玩了一圈以后,收心回家工作。很神奇的遇到现在的男友,一个真心真意守护你的人,虽然不知道能否牵手走完一生,但是我仍然很感激有这么一个人出现抚平我以前的伤口。 这一段留学路,我走的艰难,别人看来是一路顺畅,期间遭遇的坎坷只有自己知道。曾经认为一定要出国,一定要移居国外;现在社交网上海外的无限风情,背后不知道有多少苦楚。对于职业,对于爱情,我不敢说我自己很成熟,但这一年相信是我最美好的回忆。用我和师姐总结的结论打个句号:女孩,有机会就出去闯荡吧,不要让自己溺死在安落窝。或许,你出去学的跟国内的差不多,或许,你有这个学位跟没这个学位找的工作差不多,但这是因为这段经历,你的眼界,你的视野才会无限大,你也才会包容和宽恕所有的不堪。留学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亦如工作也不能,我将开启我人生的另一端旅程,有爱人,有生活,也有精彩。祝愿你也是,安! PS:职业:我从来面试不说我学什么,我都会说个大类,然后针对企业,说自己研究方向是什么,再结合企业感兴趣的点说你做过的实例:不管是实习还是工作经历,都要让企业觉得你有经验。9月底,我还收到了香港政府驻家乡的职位录取,所以各位童鞋,相信自己吧。本人的本科学历仅是三本而已。 (寄托天下原创,转载请注明) 访问原帖:[url=http://bbs.gter.net/bbs/thread-1455318-1-1.html]http://bbs.gter.net/bbs/thread-1455318-1-1.html[/url]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