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精算研究生申请总结:平凡但不平庸
本站原创 | 2011-09-01 21:47 | 浏览16819次 |
北美精算研究生申请总结[b][b]最近很多人问我申请的事情,后来想想自己好像没有写过总结。再过几天就要飞加拿大了,一篇总结也算是个好的commencement。其实我的背景比较一般,GPA也不高,各位就随便看看吧。再次强调,本文说的是北美精算研究生申请,不一定适合其他专业[b][b]1,背景[b]本科:985/211,经济学学士[b]GRE:530+800+4[b]T:102(22)[b]GPA:88/100,专业GPA 90/100[b]无PAPER [b]北美精算师考试:P, FM[b]研究项目若干,保险经纪公司暑期实习[b]大四下学期在欧洲交换(应该跟申请关系不大了)[b][b]
2,申请:US: U CONN(AD), IOWA(AD), GSU(AD), UNL(AD),[b]
CANADA: U WATERLOO(CAD 19000/YEAR), SFU(CAD 16500/YEAR)—有电话面试。[b]可见美国清一色的给了AD,根据官网描述,U CONN, GSU是有少量的奖学金的,不知道哪些牛人拿到了。加拿大的两所都比较nice,给了不错的奖学金,滑铁卢和SFU都是录取即给奖的,滑铁卢的数额据说大致相当于半奖,SFU因为国际学生的学费跟本国学生是一样的,所以金额能覆盖学费+生活费,如果要说全奖的话,好吧,就算是吧。[b]
从之前了解到的来看,U CONN, IOWA, GSU的精算都很不错,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我很可能会去GSU,这家的精算放在商学院,专业和师资、研究方向都比较全面。但是现在国际学生在美国的就业情况众所周知,加上高额的学费,我没有很执着在这件事请上。[b]很多人问我觉得自己强项在哪里,或者问学校最看重什么,我不好说,我不是录取委员会的人,不知道他们看上了我哪里。但是学校列出的那些要求自有其道理,我只是尽力把每一项都做到最好。其他录取者的情况,我不爱打听,这对有些人来说是隐私。开设精算专业的学校本来就有限,我感觉在录取要求上拉开的差距不大。[b]
[b]3,决心[b]
最开始想出国是受家人的影响,后来是想踏踏实实作研究,现在是想趁着年轻多看看这个世界,所谓的海龟高工资什么的压根没期待过,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如果你想移民,那就出国读书吧。如果你想踏踏实实做研究,那也出国吧。如果你想轻松找到不错的工作、职业生涯一路顺利,那就在国内名校读个硕士吧,比海龟硕士容易多了,想出国了花点钱去旅行就好,或者去读MBA就行了。至于其他的情况,我不好说,这年头,出国的人各种各样的都有,你只要掂量一下花掉家里那么多积蓄是否值得,室友在唱K拍拖的时候自己能否每天去自习10+个小时连续几个月(半年左右)看GT,能否适应国外孤独单调的生活,能否和你的GF(BF)忍受距离和时差的双重压迫?当然,你也可以不用很辛苦,就轻松去国外一个学校入学了,如果你接受这所学校的高额学费、众多的中国同学、渺茫的职业前景、甚至并不好的reputation,well, it’s up to your choice.[b][b]4,GT[b]如果你想去所不错的学校,不枉费自己的青春和学费,GRE(或GMAT)与TOEFL(或雅思)是申请国外大学的第一道坎(当然,有少数很好的学校不用G)。的确大家对这两个考试都感觉痛不欲生,但是,这只是开头而已,更辛苦的在后面呢,如果这个都克服不了,后面怎么办呢?[b]我在大一暑假上了XDF口语强化班,大二寒假上了GRE班,大二暑假考GRE AW, 大三上学期10G,大三寒假托福,大三暑假实习+研究项目,大四上学期申请,可见整个大学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申请上,最多的记忆就是在一个人的自习。当时的自己定位就是一个并不太聪明的人,想要拿全奖出国读硕,没办法,没有拍拖、没有聚会,只能全身心的投入。错过了沿途的风景是个小小遗憾,我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学会了享受当下的生活。[b][b]5,GPA[b]我不是那种平时不学习,考前复习几天就能考高分的人,没办法,只好平时扎实学习,可喜的是,有些基础课学得比较扎实,至今觉得很受益。[b][b][b]6,留学中介[b]刚开始接触申请时,有些担心和不自信是正常的,我在大三时接触过两家据说是做得不错的中介,深入聊了过后,发现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在跟他们解释和分享我这个专业的申请情况,无奈,精算是个比较少人读的专业,也不怪人家之前没接触过。既然无所裨益,我就认认真真在GTER, TAISHA,一亩三分地各大论坛潜水,小心翼翼,精华帖看多了,自己申请过一两所炮灰学校,也就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用博弈论的观点说,中介和申请者本身是有不同的利益追求的,合同里如果对奖学金很倚重,中介自然会给你挑一些容易拿奖的学校,如果对学校排名倚重,中介自然偏向推荐一些排名高,但是可能比较水的项目。至于哪个学校更适合你,只有自己多了解才知道,不要被周围人的声音影响。如果说这次申请对我最长远最有益的影响,就是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决策,对自己负责。[b][b]7,选校[b]我直接在北美精算协会(SOA)的官网看他们的学校列表,一个一个去看学校的录取要求、学校的条件(地理位置、师资、学生情况、就业指导等等),把一些学校排除,选校名单就出来了。精算专业好的学校综合排名都一般(除了宾大),我主要看了一下专业领域内的声誉。有几篇常见的精算申请帖子分析过各个学校的优劣,我这里就不赘述了,至于真实情况如何,我本人也不好说。有些人看重就业情况,有些人看重学术声誉,有些人看重师资力量,大家各取所需吧。当时自己也不太确定定位,莫名其妙申了些保底的必然UNL,后来发现自己根本不想去,这在当时是无可避免的,宁愿多花些申请费,也不想错过什么机会。以后如果申请博士,会更清楚自己要什么的。[b]oint3acres.com/bbs [b]8,申请材料[b]申请材料主要有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PS),简历和其他材料。至于他们在申请中的轻重,我没有去研究,反正时间充足,都认真准备了。[b][b]推荐信:推荐信的写法论坛上很多。我也没指望牛腿,给我推荐的3位老师都是跟我很熟悉的,所以都很慷慨地帮忙了,很谢谢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一位是我大二做助教时的任课老师,另外两位我都跟他们做过项目。大家从大一起就可以跟老师多套套磁、多去office hour吹吹水、帮老师干干活啦,别害羞嘛,可以跟他们学到很多东西的。 [b]简历和个人陈述:这个网上有很多写作技巧啦,我是自己慢慢写的,还有很多网站给人修改的,我挑了一个网站改PS,近1000RMB吧,对方据说是美国人、英文硕士,但是效果一般,感觉他们也没什么服务热情,我说一处,他们就改一处。后来又拜托了一位英国同学的爸爸(native speaker呀),一整页红红的,他改过之后语言精炼和有力了许多,这个实在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所以大家也可以多跟学校里的留学生们接触的,我一直在buddy program作buddy,给新来的交换生帮忙,英国那个孩子刚来时整天鸡飞狗跳地打我电话,租房、购物、去警察局、修水管、装网络各种活需要帮忙,每次我去完之后就直夸我是angle,然后成为好朋友,巧的是他来那个学期我正在申请,出手相助自然是顺理成章了。[b]. Warald博客有更多文章,. 一亩-三分-地,独家发布[b]9,SFU电话面试经验[b]面试者是精算项目的负责人Gary,3月中旬的时候,他提前给我发了邮件预约时间,因为当时我在意大利,和温哥华有9个小时的时差,我跟他约了周一的早上9点(温哥华时间),就是米兰的下午18点。(小技巧:大家跟教授约时间的时候,把双方的时差都考虑进来,写在邮件里,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个很体贴的人;另外我还提供了我的skypemsn账号,以防万一电话不通的情况出现)。然后就准备一些很常见的问题(网上有类似面经),多听听美式英语(在意大利那会儿已经习惯带着大舌音的意大利式英语了),给手机充好电,找个安静的地方,等待电话吧。[b][b]问的问题有:[b]——为什么想来SFU?[b]这个问题很常见,大家都知道的。[b][b]——你还申请了什么学校?[b]这个如实回答,像我这样的背景会申请的学校其实教授心里都清楚的。[b][b]——如果SFU录取了你,你会来么?[b]教授问这个也正常,他解释了一下,毕竟人家要通过开会讨论奖学金的事情,如果给了offer你没来,人家就得从新开会讨论。如果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说服老师你对SFU的兴趣,就算你很优秀,他很可能也不会给你offer。这时候我就很坦诚的说,滑铁卢以前一直是我的dream school,但是SFU的校园漂亮多了、体育设施也完善、温哥华气候也比安大略省好,我是个很看重生活品质的人。这种价值取向作为西方人的教授是很理解的,工作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让生活为工作服务。如果碰到亚裔的教授,我还真不一定能说服他。[b][b]——你现在在意大利上课用什么语言,选了什么课?[b]虽然我学了半年意大利语,但还是用英文上课。选了一些商科的课,marketing什么的,因为我听很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说,精算工作并不只是熟练运用软件和数学,越往高层越考验人的商业思维。[b][b]然后问了我简历上的内容,助教经验、志愿者经验。然后问我有什么问题,我就跟教授说因为已经练了3年多的跆拳道了,想继续练习,不知道SFU有没有这种社团,教授答应给我问一下。过了一天就发了个社团链接给我。过了一周不到offer 就来了。[b][b]10,关于交换[b]很多人问我交换到底怎样,值不值得去。[b]我把交换时间选在了大四下学期,在国内没有课程任务,只需要写毕业论文,可以说对申请研究生没有直接的帮助吧。[b]由于回国比较晚(6月中),错过了很多毕业手续统一办理的机会,还申请了暂缓就业,回国后整天奔忙在各个办公室,办理各种手续,比较怨念。由于加拿大签证和户口迁移都需要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我只能先申请签证,等签证材料寄回以后再在广州办户口迁移,这对于家不在广州的我来说颇为麻烦。但是,这些回国后的麻烦,比起交换时的收获,就小巫见大巫了。这次交换,算是毕业旅行,更是对过去几年辛苦的自己的奖励吧,细数一下交换的收获吧:[b]A,英文教学,适应了全英文的环境[b]B,实现了环游世界之梦想,花2个月的时间去了欧洲12个国家[b]C,学会了享受生活,更多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要什么[b]D,在时尚与艺术之都米兰修了art and culture, management of fashion company这两门很赞的课。习惯了西方的思维方式、审美、价值观,习惯了西餐。[b]E,甚至,遇到了一位不错的男生……[b][b]11,关于滑铁卢和SFU之间的纠结[b]人们说滑铁卢是全球精算最好的学校自有其道理,很多人很奇怪我为什么选择了SFU。[b][b]先分享一下我们系传说姐的GTER帖子的一段:[b]----------------------------------------------华丽的分割线----------------------------------------------[b]今年滑铁卢精算发了很多offer[b]11 fall目前已经知道的:中大3个offer,南开4个,央财3个。其他尚未了解。[b]10fall最后来waterloo的有16个人,13个中国人,3个墨西哥人。[b]09fall来waterloo20多人,也是中国人居多[b][b]waterloo的精算项目有2个option[b]一个是course based 上课就好,一年毕业[b]另一个是thesis based 只需上4门课,但是必须写thesis,thesis的要求非常严格。过机+答辩,必须有新东西出来。4个学期毕业(16个月,普及一下,加拿大的学校都是一年3个学期,一个学期4个月,中间放假10几天,课程比较紧)[b]申请的时候选什么option是没有关系的,上课之后再选。[b][b]MMATH in actuarial science 和master of actuarial science[b]mmath in actuarial science 是那个传统的项目,大部分人都是申请这个项目[b]master of actuarial science是新项目(2年了),学的都是英国精算的东西,3万学费,一分奖学金都不给,一年的课程比较紧张,是给没有任何精算基础的人开设的由于是新项目而且有mary hardy强大的人脉,所以毕业的时候就业比传统的项目好如果不介意funding 而且没有精算的背景其实也可以考虑这个项目[b][b][b][b][b]------------------华丽的分割线--------------------------------------------------------------[b][b][b]然后感谢一下传说姐在我各种纠结时耐心的凝听和无私的分享,她在滑铁卢成为传说是个迟早的事情。[b][b]滑铁卢的声誉自然是不用说的,老了还可以跟孙子说,你奶奶当年是这里毕业的。[b][b]我选SFU的主要原因还是在项目的规模吧。[b]SFU本科生每一届20余人,研究生每届2-3人,都有co-op program。[b]滑铁卢本科100多人,研究生15-20人,本科生有co-op program,研究生没有。[b]我在本科时就体会到小班的魅力了,SFU也是给每个研究生都配了导师,从7月就开始商量选课、助教之类的事情了。[b][b]如果毕业以后想找工作,虽然加拿大东边工作机会多,但是加拿大西边只有SFU有精算项目,东边有几家不错的学校都有。[b][b]如果毕业后想读phd,SFU是2年的项目,可以踏实做助研,滑铁卢是1年的项目,感觉在SFU可以更从容一些。[b][b]然后我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害怕冬天的人,在温哥华温哥华各方面都比较丰富多彩吧。[b][b]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滑铁卢是假设你们本科考了2门精算的,SFU是假设你们本科已经考了4门的,所以这个暑假我在缓慢地看MLC。[b][b]最后[b]再过几天就要远赴加国了。回首这四年,在整个准备出国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诱惑数不胜数,彷徨过、迷茫过,但从没想过要放弃,谢谢一路坚持走到现在的自己。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不断地支持与鼓励让我在人生路上不断成熟、勇敢与自信。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同学们,帮助我的师兄师姐以及一亩三分地、太傻、寄托论坛。[b][b]PS: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b]
上一篇: 美国和欧洲MBA收入比较
下一篇: 加拿大行前 北京汇票办理小记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