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学院 -- 科学是这儿的主题
本站原创 2004-07-06 06:40 浏览2047次
加州理工学院 -- 科学是这儿的主题 [b][b] [b]送交者: PKUer 2002年6月15日14:11:25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b] [b] [b]加州理工学院 -- 科学是这儿的主题 [b][b]  http://www.caltech.edu [b]  Nail Code 163, 515 South Wilson, Pasadena, CA91125 [b]“除非你想当科学家或是工程师,不然千万不要到这儿来上学。”在南加州明媚灿烂的 [b]阳光中,迪斯尼、好莱坞等娱乐胜地以及洛杉矶近在咫尺,竟有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四 [b]年都没迈出过他们一百二十四英亩的校园一步。 [b]  加州理工学院出了二十四个诺贝尔奖得主,许多学者归功于学校研究设备相当先进 [b]和齐全。 [b]  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时,学生们规规矩矩,但他们在“逃学日”搞起恶作剧来,令人 [b]啼笑皆非。 [b]  工科学生更注重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b]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有时简称CIT,校方自己则 [b]往简化成Caltech)的学生们相信一个简单的公式:“努力=成功”。 [b]  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毕不了业 [b]  论及在加州理工学院上课是何等艰苦的一件事,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压 [b]力”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代名词,这里的学业负担之重,学习节奏之紧,分量之多,很 [b]少有其它的大学能赶得上。一位学生说:“除非你想当科学家或是工程师,不然千万不 [b]要到这儿来上学。”在南加州明媚灿烂的阳光中,迪斯尼、好莱坞等娱乐胜地以及洛杉 [b]矶近在咫尺,竟有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四年都没迈出过他们一百二十四英亩的校园一步 [b],你相信吗?这里令不少为即将升学而前来观光的高中应届毕业生目瞪口呆,望而却步 [b],也一度令每一年级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毕不了业——或是辍学,或是转走。 [b][b]  留在这里的学生们则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均一个星期学习五十个小时,毕业 [b]前必须修满四百八十六小时的课程,也就是平均每个学期五门课,一年三个学期共修十 [b]五门课——大部分人甚至比这还多。学院将每一年分成三个学期(trimester)。所有的 [b]学生都必须上五门物理课,二门化学、两门数学、一门生物,一门天文或是地质,另外 [b],还要上两门实验课。在这里,几乎人人抱着一种“不管教授们给我们布置什么难题都 [b]能完成”的豁出去了的态度。一个“解题老手”声称,在加州理工学院,一个人想完成 [b]所有功课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集体做题”不但常见而且非常必要,整夜不睡地做 [b]题也是家常便饭。“我最恨的事就是解题才解到一半就发现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b]  加州理工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异同 [b]  幸好,与美国东北部麻萨诸塞州的那所同样名闻遐迩的理工学院MIT一样,新生们第 [b]一年上的课都不给以字母表示的成绩,只给打“通过”或“不通过”。这无疑是校方尽 [b]力想给学生们纾解点压力的结果。于是,新生们在完全跟上加州理工学院“让人喘不过 [b]气”的节奏之前,有一年的适应时间。 [b]  常有人把加州理工学院跟麻省理工学院作比较。加州理工学院比MIT晚建三十年,一 [b]八九一年才建校,规模也小得多。MIT有四千五百多人的本科生队伍,再加上研究生,校 [b]园里有将近一万名学子。而在加州理工学院呢,本科生人数不到一千人,加上研究生也 [b]不过两千来人,在规模上,这是一所小学校;从环境来讲,这里风景秀丽,校园内点缀 [b]着荷花池、橄榄树,比起MIT工厂厂房似的建筑确实是大胜一筹。可是,加州理工学院藏 [b]书只有五十三万册,虽不算少,但比起MIT的二百五十万册来实在相形见绌。 [b]  不过,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对他们东北部的竞争者们一向表现得“不屑一顾”。比 [b]起来,麻省理工学院还算是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二者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加 [b]州理工学院这边看起来是“胆小鬼”的把戏。“我们是‘理工学院’,科学是这儿的主 [b]题。”一个学生加重语气说。 [b]  当然了,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也不会对人文一窍不通,他们也得上十二门人文或社 [b]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一般是每个学期一门。不过,学生们还是得承认在这里人文和社会 [b]学的科目,但据说经济系“还不错”。 [b]  这里的确是科学至上。多少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都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出震动科 [b]学界的发现。爱因斯坦是在这儿放弃了他的“宇宙不变论”而认可了“宇宙扩展论”; [b]物理学家卡尔·安德逊在这里发现了阳电子;也是在这里,性格外向、诙谐幽默的诺贝 [b]尔化学奖得主理察·费尔曼几十年如一日地授课,成为学生们最崇拜的教授之一。现在 [b],这里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鲁道夫·马尔克斯(Rudolph [b]Marcus),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莫利·吉尔曼(Murry Gellmann),和一九九七年刚刚 [b]荣膺诺贝尔生物奖的艾德·路易斯(Ed Lewis)。前前后后,加州理工学院共出了二十 [b]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的学生们的确有权利骄傲。 [b]  连新生都有机会搞研究 [b]  有学生抱怨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大都是来这里搞研究,对教学并不并不十分感兴趣 [b]。“教授跟学生们的距离似乎远了点。”不过,在加州理工学院所有的课程都由教授来 [b]教,这可不是美国每所大学都能做到的。而且上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本来对研究就有浓 [b]厚的兴趣,在这里,“连新生都有机会搞研究”,学习不一定要拘泥在课堂上。加州理 [b]工学院有美国大学中最现代化的实验室,有盖克望远镜——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b]还有全美国最高的电脑/人的比例。 [b]  使加州理工学院最出名的系是物理,直到今天这个系还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物理高材 [b]生趋之若鹜。工程,尤其是电子工程,以及化学、生物、植物学、天文和地质,都非常 [b]引人注目。夏天,一百八十个本科生有机会得到一笔奖学金与教授一起开展研究,百分 [b]之二十的人甚至有机会在专业的科技杂志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b]  哪有时间来敌视别人 [b]  学生们说他们最喜欢加州理工学院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互相信任,互相照顾。在这 [b]个小社区里,尽管压力很大,学生之间却并不竞争得你死我活,反而互施援手。在这里 [b]也有很出名的“荣誉规章”(Honor [b]Code),由学生们来共同监督执行。高年级的学生们尽管有可以打开每间宿舍的钥匙, [b]却极少发生偷窃事件。放在冰箱里的食品,每个人都拿得到,却一连几天都不会有人去 [b]动它。最重要的还是学术道德:“如果教授发下来拿回家作的考试卷,绝不会有人作弊 [b]。题目该三小时做完,就不会有人超时一分钟。”在校内,各族裔——的关系也处得极 [b]好,一个学生解释说:“哪里会有时间来敌视别人?” [b]  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几乎没有时间想任何其它的事。在校 [b]园里开始的文化活动不多,周末大部分人都在宿舍里埋头苦读。与订省理工学院的一点 [b]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没有种类繁多的俱乐部、体育队,连橄榄球队都没有——“当你学 [b]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其它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b]  “逃学日”的聪明才智 [b]  不过,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有时间来设计和实行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 [b]  正如其它学府的青春学子,这里的学生们开起玩笑也是花样翻新,一年一度的“逃 [b]学日”就是学生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在这一天,四年级学生们把自己的宿舍用电缆、 [b]钢筋甚至电脑密码封锁起来,只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暗示怎样开门,然后就全体撤出学校 [b],留下低年级学生们在这里苦思冥想一整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如何进门,获得 [b]“战利品”——四年级学生留下的食品。 [b]  其实,美国许多大学都有不同名称的“逃学日”,一般在春天,一群即将毕业的四 [b]年级学生选定一天,丢下课程和面对空荡荡的教室而苦笑的教授,结伴到附近的海滩、 [b]公园去玩。只是在加州理工学院,喜欢捣乱的低年级学生们经常趁高年级学生们不在时 [b]潜入他们的宿舍房间,把家具调个位置呀,把一辆旧老爷车开到床边呀,甚至把屋里所 [b]有的东西都统统搬走,连地板都不剩下! [b]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四年级学生们采取“反破坏行动”,他们在临走之前把书架 [b]或是床挪到门边让想破坏的人打不开门,然后从窗户跳出去。于是,一个绞尽脑汁硬要 [b]进门,一个绞尽脑汁不让进门,渐渐的,这场每年必有的战争越闹越大,常常让双方都 [b]筋疲力尽却乐不可支。五十年代时,光是家具都不顶用了,四年级学生们开始造银行保 [b]险箱式的障碍物——钢筋呀,几吨重的水泥,定时的钟,和厚厚的铁板之类的保护装置 [b]都出现了。而低年级学生们呢,也开始运用各种“重量级”的物件:电锯子,搬运机, [b]手持式凿岩机都派上了用场。有人说:如果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运用工具的 [b]话,那么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与其他人的分别,就在于他们总是能迅速地找到关且运用 [b]这些工具。总之,为了开房间,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在墙上凿一个洞呀,在天花板上 [b]开一个天窗呀。反正,校方不成文的规矩是:谁搞的破坏,谁就得负责出钱把房间维修 [b]得与原来一样。 [b]  破坏游戏让人叹为观止 [b]  低年级的学生们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进去的房间搞点破坏——严重者诸如把房 [b]间里灌满了水呀,或是把所有的家具都钉在墙上,让人叹为观止。一九六八年,四年级 [b]学生艾德·斯贡(Ed [b]Seguine)回到宿舍,发现自己的房间竟变成了一片“沙漠”,甚至还栽了几棵棕榈树! [b]搞这个恶作剧的学生们用了至少两吨沙。四年级的学生们后来招架不住,开始在房间里 [b]留下些酒和食品以作“贿赂”或者是“求情”,不成文的规矩是谁喝了酒吃了菜,就要 [b]“手下留情”,不能对房间进行太过分的破坏。这一招果然管用。 [b]  至了如今,毕竟进入后工业高科技时代,那些“重量级”的障碍物已经过时,现在 [b]的加州理工学院高年级学生在“逃学日”连门都不锁了,只是在门外留一个谜语、拼图 [b]或是电脑密码,“闯入者”必须解开了这道难题才能进门。有一年,一个高年级学生只 [b]是在他们门外留下了一堆道奇V-8型号车的零件,低年级学生们得把它组装并且发动起来 [b]。(顺便说一句,他们成功了)。 [b]  全美国只有两所大学,校方公开承认他们容忍学生们的恶作剧,就是这两所:麻省 [b]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八十年代初,加州理工学院第一次出版了八十页的《加州理 [b]工学院传奇》(Legend [b]of Caltech),详细地描述了学生们“够档次”的恶作剧和玩笑,配上图片,地图和第 [b]一手的报告,在全国可算是开创下了一个先例。几年以后,他们又出版了《加州理工学 [b]院更多的传奇》(More [b]Legends of Caltech)。这两本书中的故事有不少真令我捧腹大笑。 [b]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