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奉《哈佛女孩》为圣经的父母的一封公开信
寄托天下 2004-07-06 06:37 浏览2948次
本文为寄托天下网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b][b]我以为我们的国人已经摆脱蒙昧了,我以为一些人造天才们也该退场了,我以为我们 [b]已经不需要再像鲁迅先生那样为孩子呐喊了。可是我错了,错的好彻底,错的好痛 [b]心。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已经有几百万年,可是我们的很多国人仍然还没有学会独立思 [b]考,他们常常以为思考是要用脚后跟来进行的,而不是用大脑。他们用自己的脚后跟 [b]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应该走哪条路,应该走到哪里,更可悲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 [b]已经是孩子的家长,他们不单自己用脚后跟思考,还要自己的孩子也跟着他们走。李 [b]洪志滚蛋了,他的法轮大法也保佑不了他,他只能活在别人的羽翼下继续他的丑恶勾 [b]当,中国已经没有他的市场了。可悲的是,我们的国度里仍然充斥着各色包装、尺寸 [b]不等的李洪志,在宣扬着他们不同版本的法轮大法。区别只不过是他们披着更温和的 [b]外衣,只不过是致人神经错乱、伤人性命的概率小一些而已。 [b][b]请不要说我是杞人忧天,请不要说我错把人民内部矛盾看成了敌我矛盾,也不要说我 [b]是小题大做,夸大其辞。我真的愤怒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愤怒了。我知道我只不 [b]过是一介布衣,我也知道所谓布衣之怒只能剃发削足,以头碰地。但是,我有呐喊的 [b]权利,我有拍醒国人的权利,哪怕我只能拍醒一个人,也是值得的,更何况毕竟清醒 [b]的不是我一个,情况远比鲁迅先生当年不知好多少倍。 [b][b]我是想谴责某些人某些事的。据说有一本叫《哈佛女孩》的书销量已经超过了165万 [b]册,据说已经出了续集了,一如那个名字叫琼瑶其实一点也不穷的阿姨的格格系列。 [b]我不知道165万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对书商,对刘大小姐的母亲恐怕它是一笔不小 [b]的财富吧。那个策划了这本书的编辑,恐怕已经成为同行崇拜或者眼红的对象了吧。 [b]“深刻而准确的把握住了图书市场的脉”应该是对那位策划最贴切的评价了吧。可是 [b]对于那些排队买书的家长们而言,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真的拿 [b]到了教育子女的宝典?我了解那些家长的心态,他们无非在想:“要不然怎么那么多 [b]人买,那么多人信,我们傻,不可能那么多人都傻吧?”ok, 亲爱而可悲的家长们, [b]李洪志号称他的弟子过亿,那你也就信他的谬论是真理了?请你用脑子思考一下好不 [b]好。 [b][b]《哈佛女孩》第一集我就不提了,因为它只是能给家长们带来“惊喜和期待”。我倒 [b]是看过那个号称能给大家带来“沉甸甸收获”的第二集。如果你想知道我看了是什么 [b]感觉,我告诉你,我想吐,恶心的想吐。 [b][b]哈佛女孩入学集训了。Ok, 要自信,要乐观,要向上,要背得动50斤重的行李,在同 [b]学都情绪低落的时候,要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各位家长在如获至宝之前,能不能问一 [b]下自己的孩子,这些是不是中国每个中小学的学生守则上都写着的内容,难道把这些 [b]搬到了哈佛,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难道仅仅因为以哈佛为背景,就能罩上绚丽的光 [b]环?哈佛的人都还得你刘亦婷小姐来鼓励,才能完成一次野营,那哈佛还叫哈佛么, [b]哈佛还是那个敢为天下先,为世界设定标准的哈佛么? [b][b]哈佛女孩要选宿舍了,既然是天才,住的宿舍当然也要是“特种”的。“马萨诸塞 [b]楼”是新生宿舍中最不寻常的一栋,天才肯定就住这里了。据称,只有那些最能体现 [b]哈佛新生风貌的新生才会被选中,而且是经过校长过目的。刘小姐,我们知道你智力 [b]非凡,可是您也不能太低估我们的智力了。我不是哈佛的,我不知道哈佛是不是选个 [b]宿舍也要分个高低贵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也只能不客气的说,哈佛真无聊。 [b]我更不知道,贵为哈佛的校长大人还有时间管本科生选宿舍的芝麻小事,我倒是知 [b]道,哈佛一贯忽视本科生教育,除了上课,本科生连教授的面都很难见到,很多本科 [b]生的课都是由研究生代。退一万步讲,即使您讲的都是真的,您也没有必要住个宿舍 [b]也要向广大同胞秀一下,以此来抬高您的光辉形象吧? [b][b]刘小姐也要预约个人辅导了,看到这儿的时候,我惊呆了,刘小姐这么写书,不怕国 [b]人怀疑她水平不济,还得有人辅导么?看到下面,我明白了,刘小姐像一个出色的相 [b]声演员,把包袱在最后抖给了我们,原来那个给她辅导的人赫然竟是美国前副总统戈 [b]尔的千金。想必看到这里的家长们,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了吧。瞧人家,辅导都是 [b]副总统的女儿给辅导!且不说哈佛上万本科生中间恰恰碰到副总统女儿做辅导的概率 [b]有多大,我们先假定这小概率事件真的发生了。不知道刘小姐知不知道,当初克林顿 [b]的女儿切尔西在斯坦福读书时,是怎么跟他前男友分手的。由于是总统的家人,所以 [b]切尔西将终身受到联邦特工的保护。切尔西在斯坦福校园里谈恋爱也有两个打扮成学 [b]生模样的联邦特工远远的跟着,这使得他男友非常不快,遂提出分手。这个傻冒小子 [b]他就不知道这是一种无尚的荣誉么?即使他真的觉得不爽,他也该忍着呀,将来做了 [b]老克的乘龙快婿,好处还不是大大的。 [b][b]记得读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哭了。什么是差距呀,是楼没有美国的高,是马路没有 [b]美国的宽,还是汽车没有美国的多?要我说,这些都不是根本的,都只是现象,本质 [b]是人。就通过这样的小事,傻子都能看出来,差距到底在哪里。 [b][b]如果是个中国人只要来到哈佛(被录取)就能真的像刘亦婷书中所写的那样,风光无 [b]限,那我们中国人早称雄世界了。看看我们至今有几个人获得诺贝尔奖,一共才6个 [b]人,可怜的六个人(这六个人都是在美国做出的研究成果,还有两个是台湾过去的, [b]至今本土没有一个人得奖)。我们有13亿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还多。想想犹太人 [b]有多少人得奖,想想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吧。我别的领域不说,经济学领域,犹太一流 [b]经济学家比例高的惊人,身边的犹太教授几乎个个出众。而根据一项全球经济学家排 [b]名,前1000位经济学家中,只有17张中国面孔。我知道我们的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 [b]兴,我知道这个时候,鼓舞士气很重要,可是请以事实为依据好不好?联想到那个牛 [b]津女孩大学还没上两年就说获得了博士学位,60英镑的奖学金被放大成6万英镑。某些 [b]媒体,你们把全国人民都当傻子耍呢?家长们排队争购《哈佛女孩》,这不是什么光 [b]荣的事,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b][b]一轮又一轮的造神运动,在21世纪的中国轰轰烈烈的上演。连毛主席都走下了神坛, [b]连温总理都要让大家看见他斑白的双鬓了,我不知道我们这些所谓的天才,所谓的成 [b]功人士还有什么必要继续不停的给自己脸上贴金。在各种神话中,名校神话也在其 [b]中。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你们这些称呼用的真有水平,我感觉跟鲁迅先生小说中的 [b]“红眼睛阿义”或者金庸先生小说中的“华山陆大有”有异曲同工之妙。“红眼睛” [b]是“阿义”的商标,“华山派”是陆大有的出身,哈佛、剑桥就是你们整天挂在嘴 [b]上,惟恐别人不知道的标签。你们真的能代表哈佛,代表剑桥么,你们真的在学校里 [b]是呼风唤雨,一呼百应的人物么?别以为华山派的个个都是令狐冲,华山派多的是陆 [b]大有、林平之,甚至还有劳德诺。不客气的说,真正的天才们扯起名校的大旗,而你 [b]们,只是躲在它下面乘凉。 [b][b]有位学者曾经算过这样一笔帐,按照哈佛一年招收1000名学生来算(实际不止这个 [b]数),哈佛三百多年历史,从哈佛毕业的学生就有30多万人。如果大家每个人都仅仅 [b]是因为上了哈佛就写一本书来鼓吹自己的教育经验,那么光这些书都可以构成一个图 [b]书馆了。也许仅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上个清华、北大都很难,能上哈佛当然就更让 [b]国人刮目相看了。可就是中国人,每年上哈佛的也不下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吧。大家 [b]去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的bbs飞跃重洋版看一下,情侣双飞同一名校的都屡见不 [b]鲜。也没见他们要出什么书,也没见他们说自己的父母是从小按什么《卡尔•威特的教 [b]育》上的方法教育他们的。 [b][b]刘小姐的父母还要澄清什么《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到底是不是伪造这样的无聊问 [b]题,实在是可笑的厉害,真的又能怎么样?刘小姐的父母很幸运,能有一个聪明上进 [b]的女儿。可您没有必要把功劳尽往自己身上揽,尽往您那所谓的神奇教育方法上揽。 [b]那只是您有幸生了一个比普通人智商稍微高一点的女儿而已。不知道那些生在农村, [b]父母都是文盲,半文盲的孩子们是不是就没有成功的机会。我想,只要他们有机会接 [b]受教育,照样能够出杰出的人才。因为,按照基因学的原理,总会有些人智商高出常 [b]人。陈章良,张维迎这些名字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前者是北京大学副校长,生物科 [b]学的学术带头人,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科技青年,他的母亲就是文盲,他在国内 [b]上的大学99%的人没有听说过。后者是北京大学助理校长,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b]国内经济学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偏僻的陕西吴堡县,他在西安的西北 [b]大学读到研究生毕业。这些人小时侯应该都不会受过什么卡尔•威特教育方法或者别的 [b]什么教育方法的熏陶吧。他们的本科学校也称不上什么顶尖名校吧。但无疑,到目前 [b]为止,他们比刘小姐更有资格被称为是成功者。 [b][b]我不想否认学校与学校之间是有差距的。名校有更雄厚的资金,更多的大师,平均素 [b]质更高的学生。可是任何一所名校都无法保证进去的学生以后都能取得成功,尽管他 [b]们成功的概率会高一些。各位名校膜拜者们,如果你听过那个关于哈佛2000级毕业生 [b]的笑话,不知您会作何感想?如果你看过甲骨文公司CEO艾里森在耶鲁的演讲,不知您 [b]又会作何感想?也许这仅是一个谣传,但那篇中断的演讲稿确实道出了部分事实,尽 [b]管它也很偏激。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对于那些商业天才而言,读书往往是多余 [b]的,只能让他们错失良机。这就是为什么比尔盖茨、艾里森们为什么放着哈佛、耶鲁 [b]不读而退学的原因。当然,凡事不能绝对化,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全球最大搜索引擎 [b]google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都在斯坦福读到了博士阶段,他们同样在商业上取 [b]得了巨大成功。 [b][b]记得大学时学英语看到一篇短文,那个英国男人说他一辈子最荣耀的事就是毕业于牛 [b]津。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他的话里包含着一个失意者的无奈。 [b][b]名校固然好,但上不了名校并不能说明你就不优秀,并不意味着你就失去了成功的机 [b]会。阿兰克鲁格和斯蒂芬吴在他们一篇名为《预测成功的经济学研究生》的论文中指 [b]出,挑选成功的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随机性,对于录取委员会而言是一种羞辱,但对 [b]于那些被拒的申请者而言却是一种鼓舞。挑选研究生尚且如此,而对于那些刚刚中学 [b]毕业,申请大学的人来说,他们的简历更是单薄,他们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在国内只 [b]能用一次高考来判定生死,在国外也只能按中学的学习成绩等为数不多的信息来评估 [b]申请者的潜质,依此来决定是否录取,中间的随即性,不言而喻。更不要提国内高考 [b]的不公正性了,我不知道诸如湖北、山东、河南的考生是不是要付出10倍于北京、上 [b]海考生的努力才能考上同样的大学,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的考生是不是要花10倍于大城 [b]市考生的努力才能考上同样的大学。 [b][b][b]我们的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似乎都喜欢犯同一个毛病,他们从来不谈机遇在他们成长 [b]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经常教育国人说,像我这样是肯定要成功的,他们甚至在取 [b]得某些成绩以后再回过头来美化自己的履历。他们像电视上某位明星做的化妆品广 [b]告,神气活现的对观众说:“听我的,没错的!”。 [b][b]没有一个人能准确的预测到自己的未来,连天才都不能。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一切尽在 [b]掌握之中,连天才也不例外。可我们的人造天才们却处处蓄意向我们的家长们传递这 [b]样一个信息——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摆不平的事。他们的面前真的是一片坦途啊,即使 [b]偶尔向你透露一两个小挫折,那也是为了向你展示人家的不同凡响。阿尔波特爱因斯 [b]坦当初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可竟然没有学校愿意要他,还是靠居里夫人的推荐才在欧 [b]洲的一所学校谋得一份教职;比尔盖茨当初如果不是IBM的一个订单,恐怕他也成不了 [b]操作系统领域的老大,也成不了世界首富;约翰纳什因为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没有得奖 [b]而未能上他心仪的哈佛,可这并不能妨碍他几年后成为数学界最耀眼的新星,他更未 [b]曾料到30岁那年他会得上可怕的精神分裂症,要不是他妻子自始至终不离不弃,恐怕 [b]他一辈子也别想恢复健康,更别谈什么诺贝尔奖(经济学)。 [b][b]你知道为什么比尔盖茨的父母或者杨致远的父母没有写一本关于他们如何教育孩子的 [b]书么?我来告诉你吧。第一、因为他们还有自己的事业,他们也都是成功人士,他们 [b]没有必要去拿自己的孩子来赚钱。第二、因为他们实在觉得那主要是孩子们自己的功 [b]劳,跟做父母的没多大关系。当然,这并不表明他们不爱他们的孩子,不为他们的孩 [b]子做出的成就感到自豪。请注意,我这里丝毫没有否认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的意 [b]思。我知道中国的父母做的最辛苦,我也知道很多中国的父母最具无私奉贤精神。但 [b]是,撕下亲情温情的面纱,我心痛的看到,有些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来得并没有那么的 [b]单纯。有时候我甚至想,如果加里•贝克尔当初来中国研究家庭经济学,保不准他能获 [b]得两次诺贝尔奖。 [b][b]我们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当年自己未能实现的东西,想要在孩 [b]子身上实现。首先,您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你的孩子他(她)跟你是不同的独立 [b]的个体,你没有权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们只是他们的监护人,你的权 [b]力只是教育他们好好做人,你们可没有权利规定他们必须考多少分,考上哪个大学。 [b]如果你明白什么是基本人权的话,你应该明白我的话,如果你不明白的话,请你找本 [b]《人权宣言》仔细读一下。其二,你们这种做法本身是无能的表现。你有理想为什么 [b]不自己去实现去,你说你老了,你说你当年不具备这个条件。这些都是托词,我知道 [b]很多父母也只不过30,40岁,这就算老了么?更何况,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熄,奋 [b]斗不止的精神你们不知道么?其三,这种做法不具可行性。你们想想,你们的理论在 [b]自己身上都行不通,想要在别人身上实现,那现实么?别人对你的理论的领会和执行 [b]和你自己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其四,即使你的孩子成功了,那是他们的成功,不是 [b]你做父母的成功,你可以为他们感到骄傲,但是,这和你自己取得成功是两码事。 [b][b]再说一点吧。除了个人的天分(包括智商和情商)外,家庭背景无疑是一个人能否成 [b]功,能取得多大成功,最有可能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小布什自己 [b]说30岁之前,他除了两张常青藤的文凭之外,一无所成,可他最终当上了美国总统。 [b]看看他的家史,你就什么都明白了:他曾祖父是美国制造业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祖父 [b]是参议员,父亲是前总统。小布什在哈佛演讲时曾说:“考A的同学们,祝你们学习愉 [b]快,考C的同学们,祝你们也能当上美国总统”。这是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所以,不 [b]要做梦了,你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家底儿,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了。也许这个例子太极 [b]端了,但是,当你看某些人的成功经验介绍的时候,请你也留心一下,他(她)的家 [b]底到底有多厚,很多人会刻意掩饰的。 [b][b]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牛人是用来羡慕的,不是用来学习的。很多时候,牛人们拿 [b]自己的经历秀给我们只是为了看看我们垂涎的目光,满足一下自身的虚荣心而已。人 [b]家可没有向你介绍经验,帮助你提高的意思,表面上人家当然会装装样子了,要不 [b]然,你也不会那么心甘情愿的掏腰包呀。如果你对我说的这点还没有具体概念的话, [b]我给你来个例子。《哈佛女孩》第二集中说“要把晚礼服穿到没有感觉”。噢,我的 [b]天哪!晚礼服呀,你是不是想起了法国巴黎的上流舞会,雍容华贵的贵妇、彬彬有礼 [b]的绅士。出过国的人都知道,西方人穿着很随便,平时都是牛崽裤,休闲装。礼服是 [b]非常正式的场合才穿的,可哪有那么多正式场合呀,小布什接见记者还经常是牛崽打 [b]扮呢。我就不信你刘小姐参加个学校舞会还动不动晚礼服,你以为我们都没有参加过 [b]学校舞会是不是呀?再说了,你就是天天穿,上课也穿,也没有必要向我们显摆吧? [b]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写了些什么,我会告诉你,它只写了一句话:我刘亦婷就是牛,我 [b]进入上流社会了,你不服么? [b][b]最后,我想说,“刘氏风暴”刮的这么强劲,某些媒体是功不可末的。有一个记者采 [b]访刘亦婷的报道里有这么一句:“刘亦婷是一个被无数同龄人所羡慕的哈佛女孩,然 [b]而在她的毕业典礼上,刘亦婷比其他的哈佛男孩女孩们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如何来回 [b]报社会!”我一直没找到这位记者老兄姓什名谁,可我已经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b]他是怎么看出来刘小姐就比别人更多的考虑如何回报社会的问题了呢?是刘小姐亲自 [b]跟他说的么,看口气不像。既然不是刘小姐亲口说的,那么你记者大人采访过所有哈 [b]佛那一届的毕业生了吗?要不然,你怎么能得出如此重大的结论,要知道这结论是很 [b]鼓舞我们国人士气的哟! [b][b]真想不到我有这么多废话,就此打住,不再浪费社会资源了。 [b][b]本文为寄托天下网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