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经验谈:申请从意识就开始了
本站原创 2011-04-25 08:03 浏览3747次
【来自寄托网友[color=444444]hhrhpy [/color]的申请总结和经验谈,材料专业,主要申请加拿大院校,详细说明7个学校的申请情况,给之后申请的兄弟姐妹给出切身体会和真诚建议】[color=444444][/color]想写下申请总结。一是对自己的申请做一个总结,二来主要目的其实是希望以后要申请的弟弟妹妹们早点看到我的经验教训,早做准备。[b][b]我是材料专业的,基本都是申MSE或ME里面的材料方向。背景:非985,211学校,GPA:88,Major GPA:90,雅思7(阅读9,口语5.5)每年都获学校一等奖学金及一次国家奖学金,校十佳大学生等,总之大学里有什么奖项我基本都有吧。但我不是什么班干部,校组织什么的,为人比较自由散漫,这一点在我第一次写CV的时候,体现得很明显。我把我的CV给McGill的一个学姐看,她回复说:从你的简历看来,你是个娱乐性很强的人(参加的都是什么演讲啊之类的比赛),但在专业的研究能力上,却仅仅能从GPA上体现出来。她还几次想打电话给我,都打不通,遂放弃。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把我的号码记错了= =(谢谢她!)后来改CV,就尽量把自己往学术方面靠(回忆自己做的零星的项目),无关的一律删掉。在申请研究生的时候,就应该先给自己的简历定好位,一个人有很多经历,但相关的经历才是“有用的经历”。[b][b]申了7个学校,Dalhousie早在03.22就据了,不过现在还没邮件通知,查状态的时候看见Decision made,遂问小米,答曰:已拒。第一封是拒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跟谁都没说,就跟最好的朋友说了下。不过我的心态是:拒了我的,就当我没申请过吧。。。 根据论坛上的经验,我觉得,一般Decision made都不是啥好消息吧~~[b][b]UWO是很早就发邮件告诉我,研院已经通过了,但我套教授,一直不见成果,小米人超好的,但也帮不了我什么。我的只是我在论坛上,也常常看到有些人连小米都不敢联系,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从小米那里,我们可以尽早地知道我们的材料是否到了,是否缺省材料等。我申请的时候,用的都是平信(便宜嘛~),也非常幸运地一封都没丢,在半个月~20天内到达。所以,“早”这个字,节省了一大笔钱。[b][b]再说说UBC和McMaster吧。(小抱怨一下:McMaster的小米是7个学校中最冷淡的。上回写的一封询问官方雅思成绩是否到的邮件到现在都不回。)这里主要写下我的心态吧。我也不知为何,每次去看UBC和McMaster的教授主页,都很紧张,总感觉他们非常Professional,很多教授都是剑桥啊哈佛毕业的,而我则是真正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自己给自己施压的无形压力导致我没给UBC的任何一个教授发一封邮件。McMaster的教授倒是发了,没有回复。在UBC的拒信已成事实的时候,我想McMaster也差不多啦~小结:我发套磁信是从12月底才开始的,这一点自己也老是心里有压力。我觉得在申请过程中,“早”字很重要,你可以在7,8月份的时候就与教授联系,这时候套磁的人还比较少,教授比较容易看到你的邮件,在交流的过程中,你甚至可以边修改自己的PS。另一方面,心态很重要。我想我就是败在心态上。申请的人,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要有坚信胜利就在眼前的自信(这一点,因为自己并没有做到,所以说起来多少很有些底气不足啊~~)很多人都说,想起自己这一年或半年的辛苦经历,换来一无所有的现在,觉得很委屈。但是回想起来,真的是这半年都在努力吗?其实不见得,我的感受是:大部分的申请人,都是在惶惶不安的大把时间中度过,而非坚定充实的一天3个小时。总是不自觉地做半夜起来刷邮箱的动作(其实有意义吗?)申请的这一段时间,是我22年来最荒废的时光。我在大四下的时候,还是坚持每天学法语学英语,没事去书店的习惯,没有刻意的努力或吃苦,但总是怡然自得。但是申请的这段时间,心态很差,玩的时候担心paper没看,看paper的时候又紧张得不行。[b][b]And Concordia now. 一开始心高气傲,觉得申Concordia还委屈了自己呢,把他作为保底。但这一点我想,被我,也被很多寄托er证明着,加拿大没有保底学校。你所申请的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他,否则就不必申了。我申了之后就没去管他,最后他第一个给了我offer,在漫漫的等待之后,看到邮件里的Congratulation我非常的兴奋!后来仔细一看,被录为MEng了,最近正在努力找导师。[b][b]Caleton,我觉得真的挺没存在感的,和ottawa一样,现在依然under review~但我之前也提到我口语5.5。我考雅思就每天做一套题,做了一个多月,把1-7都做完了就去考了,一出来7,还挺满意,就没再去管他了(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呐。。。)。并没有去意识到这是个硬件的缺憾。有些学校很卡这些硬件的,所以尽量也是要做到别人不能找你的“茬”。像雅思这些可以再考的,时间允许的话,再考一次好了~[b][b]最后说说Manitoba.其实加拿大硕士型研究生都是这样,找到导师才录你的。我第一次发信给这个教授,他就说我的GPA,背景都不错,但是他目前没有资金资助我。不过我还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联系,偶尔聊聊学术的问题,但绝对没有深入~前几天他就答应录我了,并给我一定的RA。(为什么他会又改主意给我RA,因为有一回发邮件,他说到钱的问题,我回复的时候绕开这个道,反而去说学术上的事,可能他觉得还不错,就说尽力从别的地方为我找funding)。这个教授回邮件比小米还快,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其实套磁有时候也不是那么难~~打开了一个契机,就聊呗。(早开始的同学应该更能发现裨益:我们版上的Bonace童鞋很早就收到UBC的offer,我后来查了下他的记录,发现他从去年8月九开始与教授联系啦~而且他的GPA只有79.我不知道他别的硬件软件,据他自己说不怎样,但我也看到别的童鞋说他是牛人一枚,未鉴定。)现在在研院审着,我估计会去Manitoba吧~~[b][b]几个学校都说完啦~我相信大家一路走来,都有了一定的感受,也暗暗对自己说如果再来一次会怎样。所以我这篇文章主要的目标群还是申2012,2013.。。的小朋友们。申请并不是从写CV,PS开始的,而是从申请的意识开始的。多看看前人成功的经验,也吸取像我们这样的不够成功,值得吸取的教训。加油![color=444444]原帖地址[/color][b][color=444444][url=http://bbs.gter.net/bbs/thread-1255722-1-1.html]http://bbs.gter.net/bbs/thread-1255722-1-1.html[/url][/color]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