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科专业的出国申请经验与经历(研究型)
本站原创 | 2011-04-22 13:01 | 浏览6622次 |
申请结果已经报过,但实际情况又有些变化。Alberta硕士全奖,同时还获得了summer internship的机会(办公网上的项目)。HKU得到了MPhil的全奖(我申请的PHD,但网申系统只能查到是offer,于是我之前自然的认为是PHD,但我拿到纸质offer后,发现时MPhil)。貌似我的室友在校信发了个选校帖,这个绝不是到处xy,而是他看我那几天过于纠结,完全出于好心。[b]版上已经有很多同学发了总结帖,在我看来,他们都很优秀,值得我和学弟学妹们学习。但貌似他们大多来自理工科,而偏向社科的经验贴并不多。于是,我想在此补充一下关于社科的出国申请经验与经历(研究型)。[b]基本情况:[b]GPA:3.88/4; MajorGPA:3.94/4; Major in Land Management[b]Paper: none; Research Program: several[b]Scholarship: Several 每年都有老三样(校设、外设、优干)其实貌似除了国奖之外,其他的都是浮云。我个人最佳的奖项算是南都1等,但国际知晓度为0,若是汇丰、光华之类的,名头比较大[b]Exchange experience: NUS 比较水的暑期项目,大一去的,有好有坏。套磁就不可能的了。[b]IELTS:7,阅读6.5,我知道对不起人民群众,口语7。[b]GRE:无[b]以下经验部分是我觉得比较有把握的资讯,可供大家参考;经历是我个人感想,大家纯粹当做kill time的读物就好。[b][/b][b]………………………分割线……………………………[b]经验:[/b][/b][b]1. 出国以前,必须明确自己的方向,研究型或者是授课型。由于我申请的是前者,故也就只能谈谈研究型项目的申请。[b]2. GPA,切莫以浙大已有的体系来安慰自己,因为许多学校都会重新计算GPA。因而最好是越高越好。如果大一、大二成绩不理想,则可以考虑在大三提升专业课成绩。一般而言,3.5是一个底限(正常情况下)。[b]3. GRE,一定要考。否则后果自负。无法申请美国,申请加拿大,新加坡很吃亏……目前新GRE蓄势待发,没有报上6g的同学可以更多的关注新GRE的情况。[b]4. English Proficiency,一定要超过对方学校制定的下限,更多的要关注自己口语的分数,这与TA有关。我只考过IELTS,个人感觉以浙大学生的实力,只需要认真做下剑桥3-7的题目即可,准备时间1周就够了。口语一定要和人练,不要对着计算机一阵咆哮。IELTS是真人考官,你必须克服与人说英语的障碍。[b]推介一个陈湃的博客,有很多口语的题目。虽然她自称能够押中题目,但我并未有幸体会到,不过她列出了许多可能的题目,作为练习的题库是不错的。[b]网址:[url=http://blog.sina.com.cn/u/1287931334]http://blog.sina.com.cn/u/1287931334[/url][b]5. Paper,认真写作。宁可没有,也不要乱七八糟的弄一堆。[b]6. Research Program,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参加,这些项目可以丰富你的研究经历,具体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你自己的研究计划撰写中。[b]7. Exchanging experiences,切忌把交流项目当做旅游机会,尽量和对方教授联系,可以锻炼与国外教授打交道的能力,也有可能为你带来牛腿,甚至直接的offer。我个人觉得比较理想的交流项目很少,比如UCLA的暑期研究机会,但这些项目与社科无关,都是要进实验室的。Alberta在中国(清华,浙大,复旦)和印度(IIT,印度神校,三傻里面那所学校的原型)提供一个summerresearch internship的机会,面向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专业不限。决定权在Alberta手中,意味着即便你参加过交流也可以申请。该项目时间为2.5-4月,5000cad资助,完全足够cover所有的开销。推介大三、大四的同学申请,尤其是大三的同学,若能成行,起码可以弄到一封含金量较大的推介信。不过竞争比较激烈,据说全中国名额只有10人。[b]办公网相关通知链接为:[b][url=http://bksy.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74&object_id=703898]http://bksy.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74&object_id=703898[/url][b]Alberta官方说明链接为:[b]http://www.international.ualberta.ca/goabroad/nav02.cfm?nav02=69385&nav01=67607#uachinaindiain[b]8. References,了解你的是最好的。托关系找的不熟识的大牛反而适得其反。[b]9. Research Proposal,建议从大三暑假开始写,最好能找到老师指导。我RP写的是关于工业地价的,也就是跟着老师做项目发现的灵感。然后,RP的格式,论文的基本规范一定要做到位。你可以在RP中犯逻辑错误,但你决不能在RP中把格式等规范给弄错了。一般的本科生,难以提出新的理论(你是Nash的话,另当别论),故对方更看重你的研究素养。故RP的结构、参考文献的标注等,都必须耗费精力。我的RP写了5个月,29页。大改3次,小改N次。期间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帮助。我厚着脸皮在专业综合讲座上讲述自己的RP,全系同届学生给了我许多的建议。虽然我现在再看自己的RP,觉得漏洞百出,但也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以下给出我RP的目录,供参考:[b]Proposed topics[b]Research background[b]Literature review[b]Methodology[b]Project schedule[b]Expected result[b]Acknowledgement[b]References [b]10. 陶瓷,陶瓷的工作最好跟你的RP写作接轨,边写可边套。不过,陶瓷的时候不要报着对方会积极理你的预期,因为成功概率不高,能回复的就算不错。陶瓷的第一步是找老师。一般每个大学各个系的网站上都能找到教授的介绍。可以陶瓷的教授类型主要为:Pro.,Associated Pro., Assistant Pro.。据说无信仰的亚洲人和犹太人不要触碰,但这是据说,我无法保证真实性。一般而言,AssistantPro.会比较push,但你能得到的锻炼反而会多,而且AssistantPro.招人的意愿是比较强的。Pro.一般会牛一些,资金比较充足。Associated Pro.介于两者之间。我个人意见是,一定要确认双方是否有共同的研究兴趣。确认的途径就是通过陶瓷,通过交流。判断陶瓷是否成功的标准一般为:其是否愿意和你讨论学术。我曾经套过UBC的某教授,他已经说会as supportive as he can,但后来我们就无法聊下去了,因为研究兴趣不一致,学术讨论进行不下去。而我和Alberta的某教授研究兴趣接近。我的RP注重以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工业用地低价问题,他在做关于埃德蒙顿工业用地再开发的制度研究。于是我们通过gmail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故他在面试我的时候不再问询学术的问题,仅仅通过闲聊考察口语。[b]11. 面试,Skype应该是主流选择,并且video interview也会是首选。研究型项目的面试一般是由你的potentialsupervisor负责的,多为one to one的形式。如果你和他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学术讨论,自然面试中就不会再问你相关问题。我面试的时候,教授给的问题为:你为什么要选择该项目?你为什么选择北美留学?回答完毕后,他说相信我的口语没有问题,然后介绍了一些学校的基本情况。倘若如果是学术面,一般更多的会针对你的methodology,不会专门针对你的研究内容。而且,估计也不会问你什么职业规划之类的(授课型貌似问这个比较多)。此外,请尽量不要使用vpn,最好烧卡,闪讯次之,否则网络延迟会让你崩溃。[b]12. 奖学金。我可以系统的介绍下香港和加拿大的奖学金情况[b]香港:Mphil应该只能获得postgraduate studentship,HKU的标准为13100港币/month;PHD的底限为13100港币/month,学校的fellowship大概为15000港币/month,香港政府奖学金高达20000港币/month。[b]加拿大:Master一般只能获得TA(teaching assistantship)和RA(research assistantship),两者拿齐后,一般cover所有费用。PHD则多出了许多scholarship和fellowship。以Alberta为例,我估计master能获得21000cad/year(汇率为6.75)。我见到一个chemistry的PHD,估计有多达35000cad/year的funding。[b]13. 其他。[b]发现彼岸上有些问题并非问题,而是自己不肯花功夫去验证。[b]以下给出两个链接,关于香港和加拿大申请的基本问题,可以参考。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去中意的学校网站上去找。刚开始确实很难,但多找几所就有感觉了。[b]香港:[url=http://bbs.gter.net/bbs/thread-1077769-1-1.html]http://bbs.gter.net/bbs/thread-1077769-1-1.html[/url][b]加拿大:[url=http://bbs.gter.net/bbs/thread-934437-1-1.html]http://bbs.gter.net/bbs/thread-934437-1-1.html[/url][b][b]………………………分割线……………………………[b]经历:[/b][/b][b]One week[/i][/b]To strive, to seek, tofind, not to yield.[/i][b]这是一位罹患癌症,且被宣告最短仅有一周寿命的加拿大男子所体悟出的人生态度。方式很简单,从多伦多一路向西,横穿加拿大。我想,这也是我的人生态度。于是,如果不出意外,我会选择去Alberta。谨以此文记录我出国的历程。[b]制度决定经济绩效,庆幸的是,即便在囚徒困境中,我亦能够尽量的选择自由。尽管在高中时代,我曾斩钉截铁的认为出国是没有意义的,在国内读一所一流的大学就足矣。[b]进入大一,学长和老师用尽一切方法让我们规划未来,不要迷失。事实证明,我迷茫了,而且据我观察,大部分的人也迷茫了。大一暑假,跟着学长、学姐们到了新加坡国立(NUS),震撼极大。尽管现在看来,新加坡始终是一个基于dictatorship的国家,但基本法治的确立足以使来自“Ligang”遍野的国度的人感到羡慕。许多细节总是在心中萦绕:
.ptg {
padding-left: 20px;
background: url(image/default/tag.gif) no-repeat 0 2px;
width:600px; margin:0px auto;
}
上一篇: 雅思6.5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 9/3考场归来给未来烤鸭借鉴口语经验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