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留学回国待业 80后海归“没有优越感”
寄托天下 | 2011-04-14 12:08 | 浏览2341次 |
80后小伙“卡宴”到[b]澳洲[url=http://studyabroad.tigtag.com/]留学[/url][/b],6年花费60多万元,但去年回国后工作却无着落,待业至今。从昔日人人羡慕的“[b]海归[/b]”到如今的“海待”,“卡宴”的经历似乎让人无法理解。记者发现,“卡宴”的经历并非个例,不少80后[b]海归[/b]感觉求职越来越难,而这和部分海归所学专业在国内过剩,且国内人才需求日趋理性有关。对此,专家认为,[url=http://www.tigtag.com/]出国[/url]留学也要认真筛选专业,注重实践,切莫认为有了“洋文凭”就能在国内吃香。[b]无奈[/b][b]花60多万留学6年,回国后一直待业 [/b] “在澳大利亚留学了6年,花了60多万元人民币,结果回来后还是成了一名待业青年。”通过网络聊天,郑州市民“卡宴”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今年24岁的“卡宴”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家中经商。2003年,他上完高二后留学澳洲。2010年上半年,他回到国内,待业至今。说起当年出国的原因,他说,一是家里能出得起这个费用,二是眼瞅自己的成绩无法考入国内一流大学,“我出国,其实是对当时状况的逃避”。随后,“卡宴”通过一系列的国外学习生活,最终进入悉尼某大学学习生物医学工程。“出国时就有‘拿到国外高学历,回国好就业’的想法,直到进入大学,我心里才踏实点,觉得回国立马就会成为抢手人才了。”2010年上半年,不愿移民的“卡宴”回到国内。“所有亲戚朋友都热情欢迎我回国,言语中流露出极大的羡慕和期待,认为我必然‘一步登天’。”“卡宴”说。令“卡宴”没有想到的是,回国一年,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去省内外多家企业应聘,经历过数十次面试,却发现自己比国内名牌大学一样学历的学生难找工作,招聘单位对我们的学历存在质疑,除非是‘哈耶牛剑’等名校毕业的。”“高职位看不上我,低职位我看不上。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外语,我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优势。”成为“海待”的“卡宴”直言自己现在状态很不好,老是闷闷不乐。“留学时的花费毕竟不是小数目,什么时候我才能证明给家人和自己看,这些钱没白花啊?”[b]调查[/b][b]不少海归称回国后“几乎没有优越感”[/b]一家人才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并非个例。该网站针对华中地区人才市场分析,目前海归人才已经出现了饱和,部分专业甚至是供过于求。早在2008年初,国内市场上部分专业就已经出现了海归过剩的现象。记者了解到,在2005前后,国内出现了一波出国留学潮,目前的海归大部分来源于此。记者选取了10名80后海归(不含“卡宴”)进行调查,从他们对12个相同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出现共性的有几个方面——“出国是为了能更好地就业”、“几乎都在国外辛苦地打过工”、“自律性、自制力、自信感有所加强”和“除对语言有自信外,回国后几乎没有优越感”。这10人中,除两人回国即顺利入职外,其余8人均经过至少4个月的辛苦求职才上岗,其中5人表示对工作、职位及薪金不满意。英国某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24岁的“点点”说:“我刚回来时,眼光瞄的尽是全球500强企业,但一封封求职信都打了水漂,500强企业都说要有经验的。而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说,情愿用薪酬相对较低的‘国产人才’。”“点点”说,自己留学时每年花销将近20万元,结果回来找了个月薪才两三千的工作,职位也不好,要在一线工作,“和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