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WINGS教你写GRE句子
寄托天下 2005-09-01 12:59 浏览3089次
  [前言]  GRE写作在主要考察考生在行文段落中的逻辑要素的同时,也规定了考生必须具备一定高级的语言能力写作功底,即STANDARD ENGLISH的写作能力。对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考生来说,逻辑性的要素固然陌生而繁杂,但是可以借助一些基本的逻辑训练和前人经验得到攻克,而相反,从小到大学习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写句子的能力,包括现在要求写具有一定ACADEMIC和COMPLICATED的句子的能力表现出极大的困惑。而如今市面上和网上的参考文献和资料多半仍然将重点放在句子的组织和概略性的技巧上。这些技巧的确可以帮助考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对于其他本来英语写作能力较差的考生来说,其“可操作性”在短期内未能见长。有鉴于此,适逢作者在大量阅读外文期刊论文以及国外专家的应试美文中日积月累,提炼了上千句上乘的脍炙人口的好句子,在托付友人进行职业培训时起到了极其惊人的效果。笔者的前作《2004爱让我舍得为你放弃》至今仍影响了一批批在GRE AWA道路上的勇士们的关注,让笔者感动不已。同时,原文中的疏漏和谬误仍让笔者时时耿耿于怀,于是更决心将自己与战友积累的宝贵素材编辑出来以助广大G友一臂之力。正如笔者所言,逻辑性的突破可以推荐读者参考一些GRE写作参考书或者相关网络资料,以及笔者不久即将推出的〈2004爱〉修订版的〈2005爱在灯火阑珊处〉——GRE逻辑写作全接触。而语言能力的突破,笔者曾推荐背诵写作工具箱,虽然长期坚持必有大进,但是很多考生仍然身心甚为疲惫,无法在短期内达到应有效果。于是,这些读者可以借助以下这个专题,通过熟悉操练笔者精选出的50个常用简单而十足地道的句型在GRE写作中表现得游刃有余,突破高分。具体操作请见下5点:   1. 该专栏将连载10期,每期5个句型或者短语操练,笔者将给出相关解释和用法,请读者仔细品位。[b][b]  2. 在(例子)中笔者在每期中给出两句句子的中文注释,该注释不是对要写出句子的精确翻译,而是一个在写作中大脑所反映出的思路印象。因为作为中国考生,要像西方人那样直接用英语思维来写作而抛开母语的干扰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面对用中文思维来构思,用英文来模仿英文思维来构筑句群是本项练习的着眼点所在。因此,这里的注释其实就是读者在写作中想到的要表达的那个“意思”。同时,又为了使读者的写作有依据性,这里的注释都在遵循基本中文语序的基础上还是做了些“欧化”的处理,这在插入语句中尤为明显。所以,读者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意思,利用笔者介绍的相关句型和短语,参考用法,合理地道和大胆地写在下面的跟帖里。[b][b]  3. 笔者将在下期开始前,给出参考答案,以及读者在跟帖里所发掘出的好句子,但该项目标的前提是希望大量的GRE考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后面参加练习的读者也可以从中借鉴到前面练习者的水平,取长补短,每天5个句型,10句句子,练习量不是很大,10天后50句型,100句子足够可以让读者在考试中写出一手漂亮的句子,请读者一定要有这个信心。[b][b]  4. 为了保持语言的地道性和保持难度的适中和可操作性,笔者对许多复杂句型一律删繁就简,并结合实际考试状况做了大量的改编,确保各种句型和写作要素(倒装,插入,独立主格,抽象词汇和标点符号等)都能覆盖到。[b][b]  5. 千万注意:读者请仔细操练,重点学会如何将中文“意思”用地道的英文语序和地道的英语表达“简明变化”的予以表现。千万不要去死记硬背这些句子,那对于读者没有任何好处。笔者所要苛求的境界是赵氏书法中所倡导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只有这样读者才能真正学有所成,从而克服了死背工具箱的疲乏和无聊。同时请大家务必要吸收参考答案中的漂亮表达和地道用词,标题给出的句型和用法只是框架,更多的漂亮和常用表达将在这些例子的写作中自然地得以依托而生。在练习中不要患得患失,而是报以学习的态度,不断积累,反复对照参考答案以及其他网友的漂亮表达进行不断操练,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每天的作文写作当中。如此下去,相信当读者坚持练习到最后一期时,已经忽然发现自己“妙笔生花”,此种美感简直无法言语!   本书的句型都深入浅出,尤其适合英语写作能力基础薄弱和水平一般的考生读者朋友。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踊跃参与和支持!同时,本文成文仓促,文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予以指正!笔者的联系方式:   EMAIL:[url=mailto:silentwings2004@hotmail.com]silentwings2004@hotmail.com[/url]   该书由SILENTWINGS组编完成,其中尤其要感谢清华大学金融系的丫丫,扬州大学的杨欣荣,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LEMONTREE,以及一直给予我们关怀的华东区和华南区的战友们。[b] [img]http://www.gter.cn/news/pic/20050901125935.jpg[/img]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