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家看书没有在教室看书自觉?
寄托天下 2005-08-31 12:16 浏览5613次
  我辞职在家复习GT,家在一个无名的小镇,不象上海或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条件去教室看书。感觉一个人在家看书,要达到和在教室一样的高效率,需要更多一点的意志和坚持。   在家里看书坐久了总想站起来,哪怕不上网,不看电视,随便晃晃也好,去寻找在家的那份闲情逸致,感觉家就是一个休息的地方,基调是放松,抓紧时间看书成了一种坚持,是坚持总会在心底有点小小的抵触,看久了这样的抵触就越来越强烈,另一个声音冒出来:是不是该休息一下了。哪怕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我还是选择休息5分钟,继续看书,但为什么还是显得不那么情愿,要知道,即使不被其他东西诱惑,有这样反反复复的心理斗争,思想总会开小差,时间也自然悄悄的流逝,到了吃午饭,吃晚饭或道晚安时间,还因为没有好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而怅然若失。   在教室看书,脑子里就想的很单纯,单纯反而觉得轻松。没有任何顾虑,大家都在看书,我也看咯,在教室除了看书,还能干吗?发呆?那多浪费青春啊。所以,尽情看书了,反正到了吃饭时间肚子会提醒我的。于是,同样的学习量,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都没想过要放松一下,也没想过是不是要玩电脑,或者看电视,呵呵,反正想也没用。等到关教室门窗的大伯在晚上10点准时出现时,看到今天又做了4套真题,脑子里回味一下那几道抠门的听力题,嘿嘿,收获不小,明天继续。回家的路上,虽然没有胜利的喜悦,但起码有了充实的满足感,没有了虚度光阴的愧疚感,可以安稳的睡到明天天亮。   为什么在家里学习的不多倒觉得每天都在煎熬,看4、5个小时就觉得非找点其他的事情换换心情不可,而在教室看一整天都任劳任怨,每天做10个小时都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因为痛苦是因为你觉得痛苦才痛苦,快乐是你觉得快乐才快乐。当然没有那么绝对,不过人的心境的确可以给心情定下个基调。   好啦说了那么多,想想怎么解决吧,毕竟我得面对一个人在家看书,抵御诱惑的现状。要做到在家看书和在教室看书一个样,最简单的办法是把家当成是教室。哈哈,象是废话,不过的确可以奏效哦。其实,学习环境不同说到底,就是在家里少了和你一起努力的人,人都有趋同效应,当别人都在做一件事时,就会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是理所当然的,然后就很释怀,安心的去做这件事。其次就是由于打发时间的方式增多,选择增多,倒会让人去花时间想,去做出选择。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是贪图安逸和享受的,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天天没事跑个5000米,但是做每件事都会给心里带来各种感受,人们总是倾向去做那些让自己愉悦的事,避免去做让自己无聊甚至是心烦意乱的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与上网,玩游戏,或看电视相比,是相对乏味又耗费脑力的,所以当有那些选择在诱惑你的时候,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完全不去顾及。但自己的目标不允许我把太多的时间放在休闲方面,记得新东方有个大牛曾经说过,成功者与一般人的不同就在于成功者更善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找到个理由让自己坚持下去。我想成功,那只有给自己找个理由去咯,比如说读书其实也很有趣味的,可以让人体会到成就感,充实感和满足感,这些感受比在游戏中获得紧张刺激感来得更高级,我们更应该去追求。而且学习会使人终身受益,不管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学习,更具体的说,GT,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这样就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实现。   既然知道了教室和家对学习究竟有怎样的影响,那具体怎么做呢?经过反复考虑,我觉得氛围问题是没法找了,客观不允许,现实中没有很多人一起学习的环境,让我去高中看书,别人都以为我比他们老师还老呢,不去。但是自我约束问题应该能通过努力来提高的,我已经规定了每天必须用于学习的时间,象上课一样,在这些时间里,除了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想,因为做了就是违反自己的规定,自欺欺人有什么意思呢?   另外我打算上午和下午去镇上的图书馆自习,那里虽然没有很多年轻人一起学习的氛围,只有零星的几个退休老年人在那读报,但可以让我与网络,电视隔绝,不用去想,不用担心分心而影响效率。要做到在家完全当电视和网络不存在,需要修炼,这阶段还不能一步到位,慢慢来吧,相信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阅历的丰富,自己可以慢慢克服环境对心理的负面影响,当真正做到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时(有时候想做的真不是应该做的)对学习和事业肯定是大有帮助,不过生活的乐趣会不会也少了些呢,比方说明知道今晚有自己喜欢看的超级女声总决赛,自己还能不乱方寸的全心看书(事先声明我不关注这个比赛);明知道同学都去Party了,自己还沉浸在一个两个月后才会考的考试复习里。所以我不是一个喜欢强求的人,是一个喜欢中庸之道的人。   一个人有了约束,才会有真正的自由,为了自己的理想勇敢去追吧!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