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argument的分析
寄托天下 2005-04-21 07:24 浏览1863次
几道argument的分析:argu45,作者根据:1、猎人报告的鹿数量减少,2、全球变暖导致sea ice融化 这两件事的同时发生——concurrency,推出不能按习惯迁移是鹿减少的原因。[b][b]分析:[b][b]1.deer迁徙的通道是否消失。sea ice 是一个全球性的比较笼统的现象。到底canada那些actic deer生活范围内的sea ice融化没,若融化融化了多少。鹿的迁徙只需一年内某些时候结冰就可以了。真的融到一年到头都不结冰了?作者都没给出。难以断定deer真的不能迁徙了[b][b]2.鹿真的减少没有。猎人的行动范围是局限的,对鹿的数量处于观察和估计,并不是严格的跟踪统计。可能鹿由于猎人的活动而减少了在猎人活动范围的出现。再者,作者没有说是北极鹿整个种群数量减少还是仅加拿大地区减少。有可能,即使如argument里所说迁徙发生困难,可能鹿向其他方向进行了比较远距离的迁徙,离开了此地。往北推,是不是有新的适宜生存的地带产生?那么实际总数还是没有少。除非作者证明鹿其他无处可去了。[b][b]3.即使以上两点都默认了。两者同时发生,说明有因果关系吗?可能鹿对迁徙的要求并不如此苛刻。或许是全球变暖造成的其他原因:比如说,鹿喜欢吃的那些植物。有可能是那些植物得生存在一年当中有温度变化的地方,气温变暖,植物反而活不了了?无食可觅,才是鹿减少的真正原因呢?[b][b]argu47,作者的思路:dim和cold都在mid-sixth century被记载推出dim是cold原因。排除meteorite说明volcano是dim的原因,进而说明volcano是cold的原因[b][b]分析:[b]执意dim和cold因果:[b][b]1.没有说清dim和cold发生的具体时间关系。虽然都在mid-sixth,但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万一cold发生在dim之前呢?记载如此稀少以至于可能无法了解细节。补充:事实上有四件事情:dim in Euro, dim in Asia, cold in Euro, cold in Asia。更加混了。不过我觉得这样要说清楚很难。实力强的bull们可以试试。[b][b]2.即使是同时发生或者dim先行,也未必dim是cold之因。日、地距离的变化,洋流的变化(从《后天》得到启发),是不是都有可能造成气温降低。作者没有有效排除。即使认同dim和cold之因果,质疑volcano和dim之因果。[b][b]3.meteorite真的被排除了吗?没有记录未必没有光。既然说few纪录存留下来,有可能没存留下的可能当时真地记录了。或者就压根儿没人想到要记录?就算真的没人看到闪光,也不能说明没有发出强闪光。可能撞击发生在白昼区,而且当地又无人烟……能驳得太多了[b][b]4.meteorite和volcano是either-or的关系吗?就算没有meteorite之collision而有volcano之eruption,volcano也未必是dim之因啊 (其实还可以驳隆隆声一定是火山发出的这一点……不过我一下子想不出隆隆声的alternative explanation)[b][b]5.就算Asia有volcano,就算那个volcano遮了asia的天。但没说清楚在east asia还是west asia。Euro又没记载volcano闹,万一还刚好在west euro。east asia 德volcano如何解释west euro的dim呢?[b][b]argu120[b][b]1.调查结果不能说明wear helmet的人多了。作者没有说明这个调查十年前后的调查对象是否相同。十年前主要调查短途骑车的人而现在包括了热衷自行车运动的人?否则,后面的解释就无处落脚了[b][b]2.即使helmet越wear越多,结合accident的增加未必说明helmet的人更careless。相反,可能增加的accident正好是那些剩下的不wear helmet的人惹出来的。可能选择helmet的人恰恰是安全意识比较强的。那后面concentrate less on helmet的结论就没根据了。[b][b]3.accidents增加和serious injury是两码事。加强教育但较少对helmet的重视,可能导致的结果是:accident减少一点,但accident的injury rate增加更多。[b][b]argu131[b][b]1.pollution是否被真正排除?可能Omni的禁令落实得比较好,而Tria的禁令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执法不力,甚至官商勾结、腐败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不是修改禁令的问题了。还有,Tria是否有其他形式的污染出现?经过海域的船只曾发生泄漏?有没有这方面的调查?[b][b]2.即使pollution被排除,Omni禁捕,fish的减少也未必是fishing的原因。既然是marine mammal的sanctuary,有可能dolphine啊seal啊whale啊这些mammal的数量近来大增,fish是被它们吃光的[b][b]3.要照抄omni的禁令吗?既然tria的主要目的是保护mammal,也许mammal的活动范围比较大,起码20 miles,缩小大10 miles对mammal的影响会很大。[b][b]4.就算要改,为什么一定要照搬Omni?保持20 miles同时禁渔有没有可能会更好?[b][b]argu197。[b][b]对于这个suggestion,从两方面考虑:[b][b]1.作者没有论证只有明确了objects才能adapt to new challenges。15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都挺过来了,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的特色:灵活 灵活才是adaptability啊[b][b]2.调查来的结果对确定目标有帮助吗?从教目的,学生入学目的,校友收获真的能够代表object of education吗?真正的OOE可能是潜移默化的,是他们没有体会到的呢?况且,意见可能千差万别。suggestion没有说明白最终怎么确定目标啊。靠简单多数(simple majority)吗?万一刚好想要混日子的学生占了多数咋办?[b][b]3.surely result in improved program? 仅仅是形成一份official statement和具体的program有联系吗?会不会换汤不换药?会不会把过多地emphasis放在所谓的evolution上反而忽视了对programs本身的重视?[b][b]198.[b][b]1.认为那句话是被unthinkingly accepted cliche是一个unsupported claim. General reading public应该是read了以后才同意那个观点的,critics阅读量更大,更不用说,writer可能有切身体会,自己的作品翻译以后就失去了原味。[b][b]2.translator are distinguished author可以有各种各样的。one可能就没法理解another的想法,造成理解上的偏差。distinguished author 又不是distinguished translator, 翻译本事未必好,可能只在英语的写作上出色,但无论英翻法还是法翻英都不行。自己翻译自己作品又怎样。虽然understanding上不会发生偏差,但在对其中一种语言的运用上功底不够。或是有些完全是linguistic discrepancy,没法弥补的[b][b]3.质疑比喻:首先,一个translator的一句话未必就是用来比喻翻译这件事情的。作者没有拿出明确证据说明这句话的用意。一个比喻是一种rhetoric,对reasoning起不到支持作用。况且,Violin 和 piano也不是完全能够保留对方的特色。timbre就是有差别的。[b][b][b] [img]http://www.gter.cn/news/pic/20050420152406.jpg[/img]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