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不疑,一往无前——12战托福,我的心路历程分享
寄托天下 2018-01-30 11:24 我要评论 浏览30609次

2017年6月22日早晨五点零九分,抢考位的公众号发出考试成绩提醒通知,知道这天会出成绩的我还躺在床上,睡眠不深不浅。无所畏惧也有点无所谓地点开查分页面(原因下文会细说),看到101的分数,直接蹦出了一句“卧槽”。当时是真的没有想到能够得到这样的分数,6月10日的这次托福考试,是我经历得最奇葩的一场托福考试,竟然比5月27日考的88分一下子提高了13分(中间水了两次雅思,都才6分),考托托福的同学们应该也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飞跃是多么不容易。

回想自己的托福经历,从2013年开始一共考了12次,终于考了一个自己理想的分数。和一些大神相比这个分数当然并不算高,但是自己也曾在心底暗暗许诺如果考到理想的分数,一定要写一篇小总结,既是对自己经历的记录和梳理,更重要的是希望给在考托福/雅思这条路上的其他朋友们一点灵感和鼓励。因为我知道即使自己的努力很重要,但不可否认有好运和冥冥中的安排,所以才想要回向给大家,这是我唯一能够做的功德。

现在已经是2018年1月份了,拖了这么久才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懒散,和奋战托福时候的自己简直判若两人,所以也想借写这篇文章找回那样一往无前的自己。以下的文章说不上有多少技术上的干货,但请相信我,无论是考托福还是为其他的目标而奋斗,最最重要的是心法,一定一定要给自己灌一碗迷魂汤让自己变得像着了魔一样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

我将自己的考托经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随便考考的的尝试,第二阶段是申请学校时的奋斗,第三阶段是绝望中的挣扎。

一、尝试看看自己的水平阶段(2013年10月@北京私立汇佳学校 62分,2014年3月 @北京城市学院 64分,2014年7月@北京城市学院 77分,2016年5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马甸考点 57分)

2013年10月是我第一次考托福,几乎是裸考。真正有准备过托福考试的是在高中二年级时,当时一方面是有出国打算,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提高英语水平,就在暑假报过新东方的托福集训班,最后却没有报名考试,离这次考托福也有两三年时间了。2013年的时候大概是又有出国的念头了,就去考了托福。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一片混乱,而且当时还没有打车软件,约车特别不方便,去私立汇佳学校很偏僻麻烦。我预定了学校附近的酒店,当时碰到了也是来考试的另一个女孩儿,我们就一起打了hei车去看考场。现在想想还真是胆子大!第二天去考试,我才发现自己连加试的题目都不熟悉、听力和写作的题型套路都忘得差不多了。

后面几次考试也几乎都是这样的状况,有了要出国的念头,想要准备托福,每次都想从自己最弱的听力入手,但是却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也许就是压力不够大吧。但即便这几次考试的成绩这么低,我却不知道对自己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自己英语水平还是很不错,只是没有好好备考。只要自己认真去准备,一定能考好的——我一直有着这样的念头,这也导致了我在第二阶段的“轻敌”。


二、申请学校时的奋战 ( 2017年1月1@北京师范大学 77分,2017年1月@ 泰国 77分,2017年2月@澳门 84分,2017年2月@厦门 雅思6.5分,2017年2月@ 北京王府学校 89分,2017年3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校(东院逸夫楼考场)88分)

到了2016年底我得知自己能够有一个去交流学习的机会,非常渴望能够得到,学校给的期限差不多是三个月的时间考出99分的成绩,知道这个要求的时候我觉得这不是很简单吗(一方面是因为上述自己的蜜汁自信,还有一方面也许是因为自己身边的大神太多,随便裸考考上100分的比比皆是),于是真正的托福备考开始了。


每天背单词、做听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这一阶段的学习,现在来看只能说是一个“努力的门外汉”。看了很多网上大神的经验帖子、记了很多条路记得当时用的是宇宙托福还是小马托福的一个模考软件(后来在自己最绝望的时候竟然得知这个软件倒闭了,我还觉得自己倒霉到了这个份上。)因为自己的听力一直是弱项,所以就着重练习听力,按照听写的做法一字一句地去扣,非常耗时。听写的做法比较适合有大量时间、想要扎实地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人。我试了几天觉得并不适合自己一贯的学习风格,自己从小学习都很好,但风格都比较“写意”。虽然知道听写不大适合自己的风格,却也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所以也跟着这么做。——到了最后我一直没有从这个方法中得到质的提升,但我从未怀疑过这个方法,只怪自己不努力。

2月份之前的复习就是在这样没有找到真正学习方法、比较浮躁和自负地度过,每天的学习时间不算多,学习的时候也不是那么投入,成绩当然也不那么理想了。

值得分享的是因为时间紧张,当时又临近春节大陆考场几乎都关闭了,我到泰国曼谷和澳门考了两次试。在曼谷考试是因为寒假结束后去度假,突发奇想不如在曼谷考一场,就报了名考试。考场离曼谷中心有一段距离,我在淘宝上租了车过去,时间差不多是四十分钟。因为不了解曼谷的治安状况,去之前一直非常担心被绑架抢劫,而到了曼谷的考场,却被惊艳到了。我也算是考遍北京各大考场了,没有见到环境这么舒适的考场,这个考场好像是一个双语学校,进考场要拖鞋,考试中间有食物和茶水咖啡供应,但是考场内的隔板是纸板。总之是非常棒非常舒适的体验。我在二月初在澳门也考了一次,环境则比较逼仄,考试的人比较少,进考场前大家就围在一个大桌子上看材料。现在描述考场其实只是给大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说实在,考场对于托福考试的作用微乎其微,看我的分数就知道了,有合适的时间、考场离得近就是第一考虑要素,网上那些关于托福考场的评级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

同样是因为时间紧张考位不足,我又突发奇想不如去考一场雅思。从未准备过雅思考试,就凭借着托福的一点基础就去考了。总体考下来觉得雅思拿到6.5的分数并不难,听力也比托福简单很多,但是想要再突破恐怕就不容易了。

2017年的寒假、春节期间我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托福考试的准备中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和爸妈吃完年夜饭就躲在房间学习,想当年高考都没有这样呢!

也是在这段时间我找了线上的老师一对一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分数,当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已经觉得无比地孤独,有一个导师督促你、教给你方法论,在大海中航行就不那么迷茫。做得稍微较大的团队都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和干货的,我倒觉得没有必要纠结哪一家,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风格是否适合你。

当时每天都是一边做题、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这一阶段我才觉得自己摸到了托福考试的一点点门道。托福考试的听、说、读写都是服务于北美校园生活的,这个考试的目的也是用于检验你是否能够适应北美校园生活。所以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教我听力的老师也不再要求我要一字一句地“听写”,而是更加注重一篇托福听力的结构,把它当做你在听一门课,有听得懂关键词的基本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去揣摩你作为学生在听课的时候需要记得什么。阅读也是如此,把自己假设为要学习一门课因而需要阅读一些文献,那么你需要看到和记住些什么呢。——这样的感受我在后来全英文授课的环境中感受更深,这些听课、阅读的技巧不仅仅能够应对托福考试,而且真的可以应用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

口语和写作,最重要的有准备好的材料,言之有物,然后不断地练习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套路,掐准时间、找到节奏。写作上最大的改变也不是遣词造句,而是把以往的五段论变成了四段轮(开头、中间两段论述以及结尾),模板和形式网上很多了,我也不再赘述。这样改变最大的好处我想在于你不用再去拼凑出第三个理由,而是把两个理由(这还是比较容易想到的)运用各种逻辑和辩证方法去说清楚。

这一阶段我的托福成绩也从七十多分进步到八十多分,却也一直稳定在这个区间。

三、绝望中的挣扎和飞跃(2017年5月@北京私立汇佳学校 86分,2017年5月@ 中央财经大学 88分,2017年 6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  101分)

三月份结束,我还是没有考到学校要求的分数,我几近绝望,已经打算放弃这个机会了。就在这个时候,由于如果我不去这个名额相当于浪费,所以学院的一位老师为了这个项目能够持续发展,就帮我和对方学校argue到了又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寄成绩。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机会就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事儿了,已经成为父母、老师都牵挂的事儿,不想让他们失望,我又开始了新阶段的复习。

这一阶段的复习对我来说就像是绝望中的挣扎,一面想着如果到了最后最后的dll我还是交不出成绩要如何面对父母和老师,几乎每天都沉浸在痛苦压抑的情绪中。一面就是对着原本以为要扔掉的托福复习材料,重新审视它们。我是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办法沉下心学习的人,在这样沉重的压力下,我也终于下沉到了自己内心的底层。在这一个阶段我才明白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思,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努力确实太过浮于表面,这个时候的自己才算真正心无旁骛地投入。

第二阶段的方法论是很重要的,只是那时候大量的时间都是听老师说,自己还没有去真正在实践和练习中去深刻地掌握这些方法论、去变成自己的方法、然后融化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所以这段时间我也还是大量地做tpo练习并且更多滴去反思,以及在内心祈祷早日考出理想的成绩。五月份的两次考试却还是在80多分徘徊。而且,我最后参加的两场考试加试题库已经有所改变,我有时还会遇到阅读加试,这对于考试状态来说影响很大。唉,考了这么多次托福考试,经历了托福考试的几次改革。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练习、总结以及反思审视自己。

在这期间我还在北京考了两次雅思,成绩都只有6分,口语和写作成绩比在厦门的时候低了很多。雅思吧,也许真的能够通过去偏远国家或地区进行刷分。

6月10日的考试是我自己报名的最后一次考试,之后也没有去刷考位了。前一天因为其他种种事务已经疲惫不堪,甚至想要弃考。10日睡醒前做了一个梦,有个人告诉我只要去考就能通过。后来说起来其他人都将信将疑,我却清楚地记得,如果不是因为那个梦,这一场考试我也许真的就弃考。

到了考场后,前所未有的奇葩情况是,托福考试机构竟然出了状况,当时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一直不开考,全国都出状况,监考老师自己都说从未遇到这个状况。到了十一点多,监考老师说现在你们可以选择今天继续考试,或者选择另外报一场,托福考试中心会加一场考试之类的,再或者可以退考退钱。我当时想着我也没有时间再考了,今天就考了吧。

因为经历过一上午的折腾,我在考场上似乎比较超然,心想着这种百年一遇的事儿都发生在对自己来说最后一搏的考试上,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有趣的传奇的事儿。考试中阅读的词汇题自己都见过,信心就足了,听力的题材也都觉得很熟悉,口语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后来看成绩果然第三小题只有limited,写作也算是正常发挥。


过了十来天,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6月22日的凌晨,在看成绩的时候有一种无所谓的心情。当时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了,也经历过那么多次看成绩的内心的忐忑焦虑,已经淡定了许多。最后一次考到这样的成绩,我为自己而感动。甚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情都不能平静。

我已经全然忘了托福考试技术层面上的事儿了,而回想这12次托福考试,尤其是2017年的上半年,我的一次次坚持和蜕变,不仅让我能够得到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成长就是这样的啊,有意思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啊。如果你还在备战托福或者雅思的道路上苦苦挣扎,那么一定不要放弃、一定要投入尽全力地去琢磨学习,坚持到最后一秒,就一定会胜利!这段话也送给马上要进入另外一场场战斗的自己。

2018年1月


原帖作者:goodluckforyou  

原帖链接:http://bbs.gter.net/thread-2143185-1-1.html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看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内容版权归寄托版友“goodluckforyou”所有,不代表寄托天下立场。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