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季,分享RP(=research proposal)的写法
寄托天下 2016-10-28 16:18 我要评论 浏览44596次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和更多的同学分享RP(=research proposal)的写法。
本文从理工科角度讨论了RP的写法,文科同学只能做个参考。

第一部分:怎么构思RP的核心部分:idea


1 为什么我觉得写RP特别难?


首先,必须承认,申请研究式研究生MPhil/PhD,RP占很大的比重,一篇好的RP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扭转GPA的劣势。因为RP体现了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比GPA更直接的体现你的科研潜力。但是写好RP也是极其难的一项任务。尤其对于本科生来说,大学期间充其量只学了一些课程,即便是专业课也只是这个领域最基本的知识。所以,一般情况下,本科生是很难写出优秀的RP的(不要challenge这句话,如果你是本科毕业生你能写出好RP,OK,你牛呗~)。你可以为RP抓耳挠腮,却无须因RP自惭形秽,更不用觉得自己很差劲。因为其实绝大部分的本科申请者都一样。这也解释了某些大学的某些课程并不要求MPhil申请者写RP,只要求写个research plan。因为教授们也知道,你们根本写不出靠谱的RP。



2 怎样才算是好的RP?


我个人认为,一份好的RP甚至相当于一个project的instruction,完全提供了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有step 1,step 2。。。。expected results等等。唯独的两点“不足”就是
I 按照这个RP做,不一定能成功。可能做到哪一步就做不下去了。
II 一些细节问题还有待边做边设计
但这些“不足”不是RP本身的不足,而是RP的一个典型的正常的特点:research本来就有不确定性,你知道一定能做出来就不是RP了。你知道一定能做出来那就是实验的protocol了。
有些同学,脑袋一拍想出一个新注意,觉得三句话描述一下就是一个RP。事实上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crazy idea”,离RP还差很远。因为具体怎么贯彻你这个idea,需要哪些设备,哪些实验条件,测哪些参数,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等,都是RP里必不可少的。



3 怎么写好的RP?


(本段为隐藏内容,请回复原帖后再阅读,地址见文末)



4 两个例子


这里以理工科的背景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读EE/CS的朋友都知道,neural network是Artifical Intelligenc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neural network在数据处理和未知数据预测方面有相当广泛的应用。于是,怎么样把neural network用在生物数据的预测就可以是一个很好的topic。这个topic又可以细分成很多实用的RP。比如,用neural network测试基因序列,用neural network预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等,都可以作为idea。
第二个例子:做MEMS和BioMEMS的朋友都知道(不知道的请参看本段末的背景介绍和扫盲),microcantilever和microfludics是很常用的两种biosensor技术。有大量paper讲述着两种技术的应用。但是如果把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呢?即在microcantilever刻蚀microchannel?几年前MIT就有人做这个,并且在science还是nature(我忘了)上发了paper。其实这个东西的难点是fabrication而不是idea本身。但是如果你的RP可以提到“在microcantilever刻蚀microchannel”,然后再装模作样的说有如何如何广泛的application,绝对可以使老师眼前一亮。
当然,这两个只是例子,关键就是想说明怎么把A领域的技术应用到B领域。一旦定下大方向,就开始有针对性的看paper。
扫盲:microcantilever你可以看成是很小很小(几微米甚至几纳米)的“跳水板”。就是固定一头,另一头可以振动。然后在“跳水板”表面做一些生化物质的吸附,可以用光来探测“跳水板”因为负重而产生的微小形变,进而来探测所感兴趣的微粒/物质的存在。microfludics是微流体。你可以想象很细胞在细很细的管道(几微米)里走。这个技术一来成本低,生化反应速度快;二来可以仿真细胞所在的真实环境,和传统的培养一大坨细胞相比,能更好的体现细胞所在的客观环境。




第二部分:怎么写RP中附属部分:Introduction和Literature review


1 Introduction


Iintroduction是一个比较general的介绍。一般会扯一扯这个topic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给人亲切的感觉。比如你研究癌症就说每天有多少多少人中枪,这个问题刻不容缓;比如你研究微生物就说这个菌和人类有多大多大关系。它如果致病则可以拿出一些数据说每天危害到多少人,医疗成本有多么多么高。



2 Literature review


Literature review则瞬间进入专业领域。还是继续上面的举例,literature review的前半部分会介绍癌症/细菌深层次的生理过程,会介绍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在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过程:张三用A方法发现(取得)了X现象(成果),李四用B方法发现(取得)了Y现象(成果)。以上每一条都必须要有reference。否则就视为你在瞎说。在此之后,即literature review的后半部分,你要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提出knowledge gap,即这个领域有哪些东西别人没有做过又很值得做,然后顺势提出自己打算做的事正好弥补这个gap。注意:提出knowledge gap时,你必须足够自信,确保这确实是一个gap而不是说“这个东西别人已经做过,只是你不知道”。一旦出现“这个东西别人已经做过,只是你不知道”,然后你傻傻的宣称这个是gap,那就game over了。。。。归根究底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你paper看得不够多,功夫下的不够。
其实看Literature review前半部分写的好坏就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在这个领域的功底。如果你看的paper不够多,那么写出来的literature review是不连贯很牵强的。因为literature review的目的是总结前人做过的事情,而不是你“炫耀”自己看过那些paper。当你看的paper很少时候,就会纠结:我看了50篇,到底要用几篇?觉得没用用到的paper好像白看的。好象迫切的要想读者知道你看过这50篇paper。当你看的paper足够多时候,你就会总结这个领域的state of the art,然后提到每一点的时候,都会去自己那个足够大的data base裡面搜索相关的paper来支持你的语句。所以paper读得多少这两个状态,引用paper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前者是paper强行推到literature review的正文裡,很容易使得literature review的正文的上下连贯性很差,為了去引用一篇paper而把正文的语句尽量向那个方向靠。后者是无论你说到哪里都可以找到paper去support你,连贯性就会很好。这跟学英语类似。你词汇量只有50个,就只能尽量选出几个词勉强拼凑一句话说出来,自然是处处用词不妥。而你词汇量足够大则表达意思时直接去自己的词库选词,要啥有啥,出来的句子自然很顺。
总的来说,Introduction相对更普适一些,A文章的intro有时可以移植到B文章;而literature review一般更加specify,量身定做,难以移植。



也许你要感叹,写个好PR似乎好难,可是你也要知道,RP,作为有能力弥补你GPA,弥补你4年总体学术表现的东西,又岂是你不费吹灰之力可以得到的?

先扯到这儿,住大家RP顺利。
最后加一句,这些方法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有好的方法欢迎跟帖分享。



原帖作者:QPSK 

原帖链接:http://bbs.gter.net/thread-1187716-1-1.html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看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内容版权归寄托版友“QPSK”所有,不代表寄托天下立场。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