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手机电话卡的一些概括资料
寄托天下 2014-09-30 15:07 我要评论 浏览37033次

140930140935_gFTFl.jpg


基础知识


目前香港排名前四的通讯运营商,分别是:
电讯盈科 PCCW:旗下有多个品牌,1010,one2free,PCCW-HKT,CSL(最近收购)。
和记电讯 3HK :和记电讯,简称 three,3。
数码通 Smartone :数码通-沃达丰。
中国移动香港 CMHK:华润万众 Peoples,调整手动搜索网络会有 CMHK 和 China Mobile HK 两个信号源。
联通也有香港分公司,HKUnicom,但没看到周边有谁在用,也没看到信号源。
还有一些小型的运营商,租赁大型运营商的基站。类似国内的虚拟运营商。


手机方面


因为香港用的是 3G 网络普遍是 WCDMA,3.9G(4G)网络覆盖了 TDD 和 FDD。
所以大陆带来的手机部分通用。只要你不是电信定制机(CDMA),都可以正常打电话, 电信有很多的双卡双待手机会导致搜网异常,也不建议使用。
全世界通用网络制式理念:
2G=GSM/CDMA,
2.75G=EDGE,
3G=WCDMA/TD-SCDMA/EV-DO,
3.9G=TDD-LTE/FDD-LTE,
4G=AD-LTE
问的比较多的是 IPHONE5 可以用 4G 吗?答案是不可以的。可以在香港用 3G。
另外 IPHONE6 什么时候上市,可以用什么网,有没有定制机,完全不知道哦。


网络覆盖


八月初在某宝购买了 2 张不同的运营商的电话卡,八月底又买了1张另外的运营商的电话卡,再加上自己的一卡两号,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网络覆盖的问题有了初步了解。
只要不是在人口密集地区,地铁,商场死角,基本可以满足通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偏僻的地下真的会没有信号,
比如PolyU的综合报告厅完全没有信号,PolyU新大楼信号略差,
CSL 和 CMHK 都只显示 2 格信号,要在香港像内地一样看到满格信号,只能走在商业街的马路上。
港岛覆盖都很满意,沙田上下班时间段 3HK 网络速度偏慢,过了香港关口,内地手机就立刻没有信号,建议在排队过关的时候就换上香港电话卡。
后来我去了HKU,信号很好。
手机的信号取决于地形是否宽广无阻碍,上网速率取决于周边人口否密集度和周边人群使用习惯。

友情提示,如遇到危险并且手机信号几乎没有时,请关闭手机数据传输网络(WIFI 和 GPRS 和 BT),关闭 3G 及 4G 网络,拆掉手机壳,将手机高举,避开金属,发短信求救,发短信求救,发短信求救

从本地化来讲,PCCW 和 3HK 都是长江集团(李嘉诚)产业。
排名第一的 PCCW 收购了诸多小运营商,排名第二的 3HK 主要面对香港本地高端用户,数码通的后缀有 Vodafone (沃达丰)实力也不可小看,
不同的是,在内地的土豪动之称的中国移动在香港属于小众,当时以并购华润万众方式进入香港市场,但情谊在,学生选择的也多,或许是更便宜?
与赴港游客诸多类似,对比 3HK和 one2free,one2free是大众品牌,3HK 更高端一些,费用对比我在后面标注。
不过按留学生用户群来排名,PCCW,CMHK,3HK,Smartone。
服务来讲,现在店员要求特别高,国语,白话,英语都没问题的,现在的营业厅都变化成手机店(营销策略),更主推购机上台业务。
同学们不要怕,店员非常敬业的,有不懂的随意问,记得排队,不要插话。


名词专业术语解释


上台:办卡,类似全球通一样进行实名制登记入网,相当于你在一家银行里开户。
储值卡:号码卡,类似动感地带那些不记名随用随丢的卡,一张卡包含号码和一定的金额。增值卡:充值卡,往储值卡里存钱的,有实体卡,也可以在任意 7-11 充值。
携机上台:自己拿着手机加入这家运营商,会享受优惠。买机上台:买这家运营商手机和号码,会享受优惠。
月费服务计划:月套餐,月租,包含通话分钟,上网时长等业务。
IDD:国际直拨电话的功能,国际长途电话功能,可以拨打国内的电话(0086)。
转台:香港,换运营商是可以不需要换号的。带着手机卡和证件去营业厅办就好了。其实换来换去就是这样子,但还要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对比过才知道,转台有优惠活动,具体也需要问一下,因为都不一样,换完记得告诉经常电话的朋友,可能朋友不知道,同一运营商优惠活动就没有,比如同一网内短信,同一网内通话时长,双方就要付费。

各品牌网址如下,大家可以上网了解详细的话费及服务信息,或百度,或去实体店。


PCCW:http://www.hkt.com/
CSL:http://www.csl.hk/
3HK:http://www.three.com.hk/
Smartone:http://www.smartone.com
CMHK:http://www.hk.chinamobile.com

香港的电话有几项费用是要记得的,香港使用手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双向收费,拨打和接听电话都要收费。每个号码要额外负担 12HKD/每月的行政费(隧道费之类的),预付费卡也要付行政费,通常首日扣除 2HKD-12.5HKD,对于香港来说,打内地电话等同于“IDD 国际长途”,还得另外加收“IDD国际长途费”。不同于内地,香港的短信按照网内网外资费是有严格的区别的。你是移动的,给移动网内的发短信可以,但要给One2free发短信,要另外收费的。


还有,有些套餐虽然写的是本地“无限”流量,但是实际使用中却给予了大量的限制。这款套餐不仅限定只能在手机上使用3G服务,而且还对网速进行了限制,不得超过384Kbps(相当于每秒48K,家里宽带如果是20M的话,每秒是2400K左右吧。)而且网络速率区分很细,4G网络,3G网络(全速),3Glite(限速)。


香港的卡一般分为月费计划和预付费计划。月费计划说白了就是月租费计划,类似全球通用户,主要针对本地通话多的用户,或者同一网络朋友多的用户。只需每个月交一定数量的固定费用,就享有很多优惠,比如多长时间的网内通话免费啊,不限数量的网内短信呀,诸如此类的。不过个人觉得同学们不太适合此类计划,因为我估计在那边的电话数量,内地与本地对比应该是对半开吧。而且也很难确认未来香港新朋友们所在的主要网络,所以要选择月费计划,还是等香港的朋友群稳定下来后再来考虑比较合理。另一种是预付费电话(即储值卡),就类似国内的动感地带、神州行和如意通,此类计划的特点是没有月租,并一般都赠送来电显示费(来电显示、呼叫转移即飞线、呼叫等待、留言信箱这些在月费计划中都是需要付钱的,即使有免费优惠,也只有一段时期。但预付计划的来电显示、国际漫游都是免费的)。根据用户的需求,预付费的有针对不同用户的通话计划,如市话多的,可选市话低至 5 分钱一分钟的本地计划;内地长途多的,可以国际长途低至 0 分的 IDD 服务;漫游多的,可选漫游通话不到 2 块的 IDD 漫游卡。


建议大家到达香港后下载一个手机软件,Whatsapp,直接关联手机号,代替发短信功能,相对于微信,更本地化,虽然人性化与使用习惯差微信有很大差距。


一卡两号


再回头说你内地的卡怎么办。现在淘宝啊,网银啦,海淘啦,银行短信了,就连微信换号都需要短信验证码,所以保留一个内地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事情。首先,你的内地卡要有港澳漫游功能,或者最高权限全球漫游各个省市要求不一样,全球通免费办,动感地带神州行保证账户余额 300-500 可以办,据传闻说河北移动要存 3000 才开国际漫游功能,我劝还是换号吧。漫游只能保证你的内地号码在香港有信号,如果要接电话省钱,打电话省钱,就推荐办理一卡双号,月租费 19 元左右,注意要选择万众号码(数码通接打收费),接电话不花钱。如果停留短,有香港日漫游或者周漫游,这是给旅游的人准备的。但注意,坚决别用一卡两号的手机在香港上网,看了多少新闻天价漫游费,都是无自主性拿出自拍朋友圈发微博导致的,在香港或者国外,接短信是不用钱的,发短信收费,但注意的是,如果走了手机流量,接彩信也是要钱的。

所以,你的手机月租费,套餐费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保留一个内地号码还是很有必要。因为网购的验证码对香港的号码支持并不好,不光如此国内的网银,国内的邮箱,国内的QQ号验证,关联的扣费QQ会员,迅雷会员,对香港的号码支持也非常不好。单从过渡来讲,也是很有必要。香港移动的一卡两号(副号码是内地号码)对国内短信验证的支持有待验证。

一卡两号广东,北京,上海,成都拨打客服电话或者网上营业厅都可以办理,其它地区部分需要带着身份证到营业厅前台办理,可以他人带他人身份和你你身份证进行代办。最后办理了漫游还没结束,到了香港,手机设置找寻信号要调整成手动找寻,之后选择最匹配的运营商,通常是 CMHK,不同运营商收费不同。成功后会接受客服短信,别打客服电话,你是漫游,要问事情让内地同学问,或者网上客服问。


不要再问香港的电话卡哪种好这样的问题了,香港是市场经济,电话卡多种多样。哪种卡……对比国内,我觉得都贵……既然香港的资费和内地比算不上便宜,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抨击国内的移动资费呢?


一位网友道出了实情:“我就是觉得国内通信资费贵,要是民营资本或者外国运营商进入国内,三大运营商早就完蛋了!”

我相信持这样观点的网友肯定不在少数,那么我们的通信资费为什么会这样“贵”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从通信网络的成本开始说起。我们知道,要想随时随地拨打电话,我们需要一张覆盖完善的通信网络,而网络建设维护的成本直接决定了通信资费的高低。在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人口的密度极高。运营商只需要在大厦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布设基站,就可以覆盖到足够多的用户。一个基站的布设成本一般在几十万左右,服务的人越多,每个人所分摊的成本就越低。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和山区,由于人口密度低,建设一个高功率基站也仅能覆盖十几户人家。一户人家每月缴纳 20-30 元的通信费用,一个村子一个月也不过几百块钱。一个基站几十万的成本甚至要 100 年以上才能收的回来,更别提盈利了。如果是民营企业或者是外国运营商,为了盈利是绝对不会在这些必然亏损的地方进行投资的。但是作为国企,不建设还不行。在国家“村村通”政策的强制要求下,运营商必须在这些地方进行投资,满足偏远地区的通信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通信覆盖率比美国、澳大利亚高得多的原因。投资这些偏远的地方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不投入,运营商就得自己想办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中西部地区,我们的个税起征点都是 3500 元,不会因为生活成本高低有所不同。收入高,纳的税就多。收入低,纳的税自然就少。在中西部这些急需政府资金建设的不发达地区,仅靠当地的税收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国家就会通过行政手段将发达地区的税收投入到中西部这些需要资金建设的地方,从而实现“先富带后富”的目标。同样的道理,运营商将一些发达城市的通信利润拿来补贴偏远地区的通信建设,进而实现“村村通”的目标。换句话说,正是发达地区的手机用户补贴了那些偏远地区的手机用户。回过头来说香港,虽然面积不算大,却有着 700 万的常住人口。这么高的人口密度使得运营商不用花费多大的投资就可以覆盖香港绝大部分人。也正因为如此,香港每个用户分摊的成本并不太高。然而香港的手机资费和内地比却算不上便宜,这中间的巨大利润自然装入了资本家的口袋里。反观国内,要想覆盖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笔投入自然是天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国内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搜到 2G、3G 的信号,有些网络优化较好的城市甚至很难找到没有信号的地方。而在香港,不仅在隧道港铁等地方使用移动电话要多加钱,在电梯地下车库等许多地方甚至完全没有信号。几年前甚至有人因为电梯故障手机又没信号无法求助,在被困几天后死去的报道,而这在内地是难以想象的。香港的通信资费并没有看起来便宜,国内的通信资费也用在了需要用到的地方。与其生气谩骂,不如冷静想想,事情未必如此简单。

最后一段转载文章,因为我更希望将整个思路传播出去,不是国企垄断就贵,不是社会主义大锅饭就做不好,大家要更全的看事情,因为我曾经在运营商,背负了很多不理解和艰辛,比如说,基站辐射对人体有伤害,这是最大的谣言。


原文作者:solintee
原文链接:http://bbs.gter.net/thread-1766063-1-1.html
寄托天下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寄托官方微信(gternet)获取更多留学资讯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