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FALL港校传媒类申请总结(5 offers)
寄托天下 2013-12-12 16:08 我要评论 浏览8396次
[align=center][b]寄托天下:咕咕噜噜[/b][/align]   楼主是个蛮没节操的姑娘。   写的面筋一直都是咆哮派风格,辛苦了之前的看官们。   现在来写个总结吧咱还是稍微正经点。   其实从去年十一月到今天,真的是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我相信在寄托的很多筒子都明白这四个字里包含着什么。   我一来是想为自己的母校正个名,二来也确实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b]  下面是我申请的情况:[/b]   CUHK CC-被拒   MJ-被拒   City-U MC(保底)-被拒   IMC- waiting list-被拒 [b]  HKBU Communication-offer[/b] [b]  Media Management-offer[/b] [b]  China Study(保底)-offer[/b] [b]  PloyU Multimedia and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offer(最后确定去这个)[/b]   中国文化(保底)-面试后被拒 [b]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development(保底)-offer[/b]   我的大学是一所性质比较特殊的大学,坐标广东珠海。   全名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简称UIC),是一所五年内从三本发展到一本的大学。   我觉得应该有很多校友在混寄托吧= =   广东省内应该会有很多人知道UIC.而很多人对UIC的印象还停留在高昂的学费,被媒体报道为富二代集中地,三流大学的阶段。   实际上我本人在三年多前进入UIC的时候就是以重本成绩进来的。   这三年里,UIC提供了和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一模一样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给我。我的教授很多都是HKBU本部的教授,外国人的比例高于百分之九十。同样,所有的课程都是用英语授课,所有的作业也都是用英语完成。   而我们的GPA由于被浸会本部质量把关被卡得非常严格。我们这一届GPA上了3的人只有十几个,而总人数是70+.   为什么要在开头说这些。一是会涉及到我后面分享的一些内容。二是在申请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没有礼貌和教养的人对我的母校进行攻击。我只是想为她正一下名。 [b]  下面是我的详细背景:[/b]   本科program:international journalism国际新闻   GPA:3.21(6 out of 70)   语言:雅思6.5(6.5 6.5 6.5 6.5非常平均= =)   实习:中央电视台(CCTV-12)记者   南方都市报多媒体部门独立纪录片发表   重庆电视台记者   重庆电台电台节目策划和主持   重庆移动市场部策划   交流项目:2012年暑假在香港浸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课程   社团:TEDxUIC(华南地区比较出名的TED学生组织,一个是广外的TEDxGDUFS,一个就是TEDxUIC)   宣传负责人,官方微博主页娘   推荐信:TITUS LEVI香港浸会大学communication和media management本系教授   KIM JONSON UIC国际新闻系前系主任   谭伟山南方都市报多媒体部门副主任(我在南都实习的时候的supervisor)   我的优势在于实习比较多,涉及的知名媒体机构也多。推荐信比较有分量。   我的劣势在于尼玛啊该死的雅思啊老娘怎么都考不到7你懂那种明明听力全部听得懂就是填不对的赶脚吗啊!妈蛋!   中大的两个专业拒我完全在意料之中。典型的GPA控和名校控。它的传媒在UIC国际新闻系有史以来就只收过一个学生,去了GC.而据说那个学姐有着神一样的GPA和神一样的语言成绩我这等女屌丝只能跪地仰望。   城大的媒体文化收人真的很奇怪。我见过背景条件比我差好多的人被录取,也有比我好很多的人一样悲剧。   我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它很看申请者的PS,所以我非常认真地准备了PS,但最后它还是把我拒了。   最后分析出来的结果是从它的课程设置和录取者结果上看,这个program貌似更偏重电影和艺术,会有很多电影赏析艺术分析的课程。我UIC的一个学影视的学姐就被录取了。   IMC很火大家都知道。(现在还在WL上的人默默跪地流泪)其实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个系。   我很早就为了这个系开始准备。我牺牲最后一个寒假去移动市场部实习就是希望为自己增加这方面的筹码,而且大学三年所有的general elective courses(通识选修)我都选了别的传理学生不肯去啃的商科(很难而且GPA难拿)。   很遗憾,它还是把我扔在了WL上。(尼玛要是它现在要我楼主瞬间抛弃理工滚蛋去IMC好吗!!!一万八不要了好吗!!!这才是真爱好吗!!!IMC你看到我好不好!!!)   HKBU就不说了。   UIC国际新闻出来的优秀学生素质非常好,适应BU本部课程能力快,比其他大陆学校学生多接受四年港式教育。   加上又是HKBU在内地的分校,也会有一定优势。   很多BU传理学院的教授在UIC教了我们四年也会对优秀学生有感情。   所以BU的财经新闻,国际新闻,传播学communication和媒体管理media management对UIC PRA,CTV还有IJ这三个专业的好学生会很青睐。   但是!!!雅思!!!雅思一定一定要上7啊亲们!!!虽然最后我还是拿了这两个offer,但中间等待的那个煎熬真的很难受。而且目测我是UIC国际新闻这一届唯一一个6.5拿了offer的人。   浸会的传理真的很强。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希望之后的同学一定一定要引以为戒,我差点以为浸会鸟都不鸟我了呢= =   浸会真的是把语言成绩看得比亲娘还亲ORZ   POLYU保底的我先不说了吧。反正不会去。等下会在准备文书那块的时候提一下。 [b]  现在说一下我选offer的过程。[/b]   Multimedia and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这个系是我最后决定要去的。但它不属于纯传媒类了。   当时它和浸会communication的offer同时来的,脑袋瞬间大了有木有。   一方面我觉得浸会传媒确实名气非常大,而我在UIC接受的四年教育向我证明了它的教授们都非常nice和优秀。   另一方面我是个非常喜欢实践的人(我爹经常嫌弃我一个女孩家喜欢走南闯北的老不回家),比起纸上谈兵的课程设计,我更喜欢比较走在时代前沿的,新的,能让我动手的课程。   我找到了在这两个program念书的学长学姐们让他们把两个program的课程表给了我。   我自己做对比分析,看哪些课程我更感兴趣。   然后问了实习的时候认识的资深媒体人比如南方报业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院长等等等等。他们给了我非常中肯和实用的意见。   然后把收集来的资料摆在桌上,把自己关在房间反复地想反复地问自己以后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最后综合所有的因素,选择了更具实践性的理工设计学院下的这个专业。   其实说真的,我觉得每个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来做选择。   而不能一直懵懵懂懂被推着走。   自己为自己负责。 [b]  最后说一下准备和文书。[/b]   我是找的中介啦。   因为UIC的大四上学期不像许多学校那么轻松。那时候我仍然有八门课。   但我跟中介签约的时候就说好邮箱密码什么的我自己都知道。   而且他们其实只是帮我网申了。所有的文书材料还是我自己准备的。   (其实不忙的筒子真的没必要找中介)   那个学期八门课累积起来的英文写作量加上考雅思加上写每个专业的PS加上做Final Year Project……   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想说的是,文书一定一定要自己写。   因为你自己才了解自己,你自己要去网站上面找你要申请的系的课程设置。   然后把你自己的闪光点和这个系本身糅合在一起。   这样写出来PS才会让教授觉得这个学生让他们非要不可。   千万不能一篇PS同时提交给几个program,完全是在害自己。   而筒子们一定要分清楚CV和PS的作用。   CV是你整个人的骨架,你所有的硬件条件(GPA,语言,排名,实习等等)都在CV上。   而PS是你的骨肉,你要把你的情感,你的意愿,你的热情填到骨架上去。   CV和PS的良好结合会让你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展现在教授面前。   我见过很多筒子的PS都是在说自己成绩如何如何,自己排名如何如何。   这些你的CV上都有的。而教授更多的想从PS知道这个学生的emotion和motivation.   尤其是文科的筒子们啊你们千万不要觉得PS不重要啊。   我教授亲口跟我说的啊他们拿到研究生院第一遍筛选过的材料进行第二次筛选的时候首先就是看PS啊亲们!!!   我文书的修改程序是这样的:   我自己写-教授帮我改-然后拿去学校的writing center(是UIC的一个专门请了很多外国TA过来帮学生改平时的作业和其他文件写作的英语语法错误的地方,只要预约就可以了非常方便。会有英语的native speaker免费帮你改。大四学生一周有两个quota.足够了。真为母校骄傲!)-然后自己再改-改完让中介的文书帮忙改-再给教授看-定稿   对没错,我的每一篇文书都是这么做出来的。(保底的比较马虎= =)   过程非常艰辛,但非常有成效。   作为一个学新闻的学生,我一直接受的英文新闻写作的教育就是永不停止地改。永不停止地去润色修正。   还有一个我教授说的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不要觉得PS字多就是好事。   我写的原稿一般都是1500+,他会直接在第一稿给我砍到800.   尽量用主动语气而不是被动语气。   语言尽量简洁不要有废话。   他说“传媒类的学生都不懂得怎么精确地表达你要说的东西那谁还会?废话多的PS只配废纸篓。”(尼玛头上冒汗有木有)   我的CV也非常非常简单,一页A4纸多一点点。但用词已经被改到精练到不能再多再少一个字。   光是CV老娘都改了一个月啊你们懂吗!!!都是泪啊!!!   所有的文书寄送都是我自己来。   我会把所有的材料做成一本书,但不花俏。   用质量很好的纸张做封面,打上学校名称,program名称,自己的名字和申请号就可以了。   其实真的没必要做得太花,教授每天抽空看那么多文书材料很累。   材料有简单一致的排版,整洁大方,就可以了。 [b]  关于保底专业[/b]   其实大家也看到了,我的保底专业也会把我拒了。   现在回过头来,我觉得很多人为了拿一个HK的offer去申请自己根本不熟悉的领域其实不太好。   首先,我申请的时候就主打传媒方向。(但更中意实用交叉学科,比如城大IMC和最后要去的理工多媒体)   我自己内心的emotion会一直push我去完善它的文书和材料。   而四年里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实习经验让我在写这些文书的时候有实质内容可以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谈。   而我的三个保底专业,我准备文书的时候真的是憋得特别难受。因为根本写不出来,不了解,没相关经历。   最后就是非常干巴巴的三个PS= =   其次,申请比较冷门的专业可能竞争不会那么大。但我相信教授们愿意把offer给真正想要去的人。而且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懂得这个领域的人。   理工的中国文化给了我面试之后第二天秒拒我。   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像我这种大学四年连中文都没写过更别说了解古诗词文化的人人家怎么可能想要?   面试的时候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都不知道。   最后,请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为了这份梦想付出的所有心血汗水,能够让你去到真正想去的地方。   不要做自己让自己砍掉10分再去跨专业申请冷门专业的事啦(其实大多数冷门就业前景很差)。勇往直前就好。 [b]  希望同学们在这个暑假汲取楼主血的教训,一定要在暑假就要查各个program的信息开始准备文书,语言一定要考掉!!![/b]   祝所有的人努力终有回报,如愿以偿。 [b]  到今天我的申请结果终于全部尘埃落定啦。[/b] [b]  祝福2014fall的孩子们,加油![/b] [b]  原贴地址:[/b][url=http://bbs.gter.net/thread-1585989-1-1.html][b]http://bbs.gter.net/thread-1585989-1-1.html[/b][/url]
  • 相关阅读
  • 寄托热选